APP下载

蝠蛾生殖阶段管理技术研究

2017-05-12刘英

农业与技术 2017年7期
关键词:雄蛾虫口交配

刘英

摘 要:本文报道了白马蝠蛾(Hepialus baimaensis Liang)和人之蝠蛾(H. renzhiensis Yang)在不同交配环境、不同性比、不同虫口密度下的交配研究结果。

关键词:蝠蛾;交配率

中图分类号:Q969.4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57

蝠蛾属幼虫Hepialus sp.lavea是名贵中药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的寄主,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作者在香格里拉市宜康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蝠蛾饲养基地开展了本文的研究工作,试获得提高蝠蛾交配率的方法,为提高养殖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研究所用的蝠蛾蛹为项目组人工繁殖获得。交配笼自制,尺寸:长50cm、宽40cm、高100cm,用100筛目尼龙纱网封闭,在1/2以上部位开1扇长40cm、宽26cm的门。

1.1 不同环境下的交配试验

环境1:没有阳光直射、室内有散射光的冷室;环境2:覆盖75%遮阳网荫棚、并有湿帘降温设备。试验地点:香格里拉县宜康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地,海拔3300m。上述环境下各放置4个交配笼。在每个交配笼中放置厚度5cm的土壤,种植7~8株珠芽蓼,在土壤上各做50個深度3cm、直径1cm的孔隙,将蛹头朝上放入孔隙中,每个笼中各放25个雌蛹、25个雄蛹,同种的蛹放在同一个交配笼中,各用白马蝠蛾蛹和人之蝠蛾蛹200个。各交配场地环境温度控制在18℃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上,保持土壤湿润。

1.2 不同性比下的交配试验

设置雌雄性比1:1、1:1.5、1:2等3组试验,每组设2个重复,每组用蛹60个,采用的交配笼和放蛹的方法、管理方法同1。

1.3 不同虫口密度下的交配试验

设置虫口密度为25个/m2、50个/m2、100个/m2等3个实验组。在上述环境下,选取6块面积为2m2的样地,每块样地种植珠芽蓼20株,用40~60筛目防虫网分别封闭,留出足够的可进入观察的位置,在一侧留出可封闭、开启的进出口,防虫网高度2m左右。按设置的实验组分别放入供试的2种蝠蛾蛹,放蛹的方法、管理方法同1。

2 结果与讨论

试验结果分别见表1~3。环境2更接近蝠蛾产地自然环境,蝠蛾表现出了较高的交配率;大量人工繁殖实践证明,蝠蛾的性比为1:1,在雄蛾多的情况下,出现数只雄蛾追逐1只母蛾的现象,雄蛾越多,雌蛾交配的几率越高;不同虫口密度时,在同样的空间内,虫口密度越高,交配率越高。

在上述试验中作者观察到交配几率与雌蛾和雄蛾的羽化同步率关系密切,有时候会出现只有1种性别或雌虫多雄虫少的现象,当虫口密度越大时这种现象就越少,因而交配几率增加。在实际生产应用上应摸索提高雌雄蝠蛾羽化同步率的方法,在生产管理上对所有留种虫的饲养要做到温湿度一致、饲料供给量一致且充足,尽可能提高其生育的同步率。本研究成果在蝠蛾引种量少时或扩繁数量极少的珍贵蝠蛾种类时尤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雄蛾虫口交配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雄蛾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原蚕区就地制种便捷式雄蛾冷藏器的研发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