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陪伴,职场妈妈不缺席

2017-05-12丽红

女子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纹身爱人老爸

丽红

1

去年年初起,我升职为公司在西部某省的销售总监。

升职意味着更多责任。我负责的省份与自己家相距千里,这意味着我绝大多数时间在各地出差,而初二的儿子正值学业的关键时期。

我虽是职场女强人,却从未懈怠过做母亲的天职。从小学一年级起,儿子的功课都是我辅导。无论工作多么忙,我晚上从不应酬,每晚7点~9点,我都关掉手机陪读。

但是家里刚刚买了大房子,我公公的血液病治疗又需要大笔资金。囿于家庭经济、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我无法像从前一样对工作机会说“不”。家人们都支持我“升职加薪”,但对儿子是否会适应,以及他能否考上重点高中,我们都担心。

我陷入两难:放弃这个职场提升的宝贵机会,像从前一样陪娃用功?还是在儿子中考前最关键的一年做“远程母亲”?

经过冷静而周密的思考,我跟爱人理清思路:

首先,虽然身在异地,我的工作却相对自由。晚上我都能用微信、SKYPE等方式与儿子互动,我可随时查阅他试卷、作文、学校通知的传真件;其次,我每个季度都有半个月的休假回来“陪伴家人”;再次,新工作也给全家人更多度假、出游的福利,我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打开儿子的视野,让他从“被监督着学习”逐渐转变为“自我管理学习”。

与爱人沟通后,他做出了“这一年不加班、不接外活、好好陪孩子”的决定。在正式上岗之前,我与爱人进行一段时间的交接。我们一起接送儿子上兴趣班、带儿子游泳、一起制定作息时间,一起跟儿子班主任沟通……将担在我身上的“教育重任”交给爱人时,我心中真有几分忐忑。

2

刚分开时,爱人与儿子都难以适应。

我隔着电脑屏幕,从7点~9点陪着他们爷儿俩。儿子做作业的效率低了很多,他心烦气躁,对“一边玩手机一边陪他”的老爸很不耐烦。

当爸爸报英语听写时,他不断纠正他的发音,爷儿俩还吵了一顿。看到他们争吵,我有一种爱莫能助的无奈。

儿子问:“妈,你隔着屏幕给我听写行吗?”

我想说好,但转念一想,自己难免有忙的时候。更何况,我要通过这些事“训练”儿子独立起来啊!我反思:这些年,儿子只适应我一个人辅导他功课,我出差的时候都是爷爷在辅导他。然而,爷爷今年身体的疾病明显加重,难以继续这个责任。所以,他与老爸之间有磨合与冲突也属正常。

我对儿子说:“你的要求很合理,不过,老妈身不由己啊!你先把听写放一放,做别的作业。说不定,你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果不其然,儿子努力克制住自己,埋头做一会儿功课。然后,他想了个好办法——自己先将需要听写的单词读一遍,用手机录下来,然后播放给自己听,从而代替听写。

我和爱人都很高兴: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当他必须独自面对困难时,总会想出新办法来。

由于过去一直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儿子没有让人太过费心。每天9点之前,他一定会完成所有的作业,预习好次日的功课。遇到不会做的題目,他传真给我,我能解决的就视频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让他去问老师。

虽然身在异地,我按时浏览儿子周考、月考的卷子传真件;每个礼拜给儿子的班主任打电话沟通;我每周都检查儿子的“纠错本”,看看他有没有把一错再错的题目进行总结。

我将试卷上体现的知识点遗漏整理发给爱人,让他打印出来给儿子的家教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来查漏补缺。每次我休假回来时,也针对这些点,给他强化训练。

半年下来,儿子的总体成绩没有下降,数理化成绩还是名列前茅。我感觉到:每天同步的远程陪伴,貌似“没做什么”,却满足了孩子“被关注”的内在需求。

儿子与老爸磨合了一段时间之后,逐渐形成了默契。他接受了老爸“记忆力、反应力、知识面不如妈妈;经常心不在焉;喜欢边陪伴边自己玩”的事实,能自己做的事情就不麻烦他。爱人更多扮演起“桥梁”与“后勤”的角色,适应陪孩子的日程!

老师说儿子作文缺乏灵动、没有活力,在中考的批卷过程中最容易吃亏。原本,我每周末都陪儿子去观察大自然、参观博物馆、参加读书会,希望开阔他的视野,提高作文水平。然而,这项工作不得不中断,“理工男头脑”的爱人也难以胜任。为此,我想到“从兴趣点切入、以阅读深入心灵”的好办法。

儿子对二战时德国优秀的武器装备很感兴趣,我就在每周的视频聊天中选择他喜欢的话题:从虎式坦克到施图卡式轰炸机、从MG-34机枪到“铁锤”反坦克武器、从M35钢盔到U型潜艇……儿子一边聊,还会一边给我展示他收藏的模型,还推荐一些网站给我“补脑”。我也跟他一起阅读《密室》、《汤姆叔叔的小屋》、《安妮日记》等一系列发生在战争背景下的世界名著。通过阅读、反思、互相讨论,我鼓励儿子将他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当他将这些作为周记内容给语文老师看时,老师大大表扬了他。

老师说:“如果你以后的议论文这么写,就一定能够得到高分!”

我觉得,在这个互动与交流过程中,儿子学会了变换看问题的思路,查考资料,使用贴吧,纵向对比、参阅名著、还学会了接受不同的观点。我也充分利用每次假期,带他到各地开阔视野,用各种方式熏陶他的人文素养。

3

远离家人的日子里,最让我担心的是儿子的思想发展。

青春期孩子的想法变换很快,很容易跟老爸“硬碰硬”,发生矛盾。我担心随着身体距离的拉开,他不愿意再跟我交心,我也对他思想的脉动再也把握不住。

为了更好走进儿子心灵,爱人学习以朋友的身份来跟他沟通。我也在每次视频聊天中,将工作中与客户同事之间的“深度汇谈”的沟通模式应用于跟他的互动。所谓“深度汇谈”(dialogue)不是要赢得一方的胜利,而是要超越双方的理解力,最终让大家不再站在对立面,意识到自己想法的不连贯性并且学习探寻别人的想法。

比如说儿子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我是否能纹身?”

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我建议我们两个人都把自己的看法先“悬挂”起来,然后客观分析,互相询问。他大可不必把我当做妈妈,我也看他为“同事”,我们所要做的不是讨论“孰是孰非”,而是有一次与众不同的会谈。

首先,我把自己的想法“悬挂”了起来:

“我觉得纹身不合乎中国传统文化。一来,校规都禁止;二来,许多不良青年都这么打扮,给人印象不好。三来,浪费钱和时间。”

我鼓励儿子拿出相反的事实或证据,提出不同的推论。我问:“你的观点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出这个观点的。”

儿子说:“我的观点是可以纹身。我反感你们以貌取人。凭什么打扮时尚的男孩儿就是不良少年呢?纹身是外在的,心灵最重要。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你们是错的。”

我再请儿子对我给出的3个理由加以质询,儿子说:

“校规又不是法律,校规是可以修订的。我想纹在后背和胸口上,一般人看不出来!”

“不合传统?我们现在不是身处于一个提倡个性的时代么?我有大量资料可以证明纹身是古人的传统啊!”

“浪费时间和钱?纹身很便宜。浪费时间更是谈不上了,难道我会上课时裸胸照镜子么?”

我被兒子辩得哑口无言,便使出杀手锏:“儿子,今天我们讨论的目的不是谁说服谁,而是了解对方为什么会这么想,并且学会反思自己的思路和逻辑。”

看到我这么“谦虚”,儿子有点不好意思了。

当我不再反对纹身这件事情时,他反而没那么心急火燎。我建议他多去纹身店考察一下,选一个最漂亮的图案给我先看看,不要像很多人那样跟风纹了没几天就洗掉。当他看到人家洗纹身时的疼痛,反而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

后来,儿子用压岁钱在背后纹了一个很小的图案,过了新鲜的“瘾头”,就再也不提这件事情。类似于“纹身”、“烫头发”、“打耳洞”之类的事情,我都如法炮制,不压抑不强求,很多事情也不了了之。

去年中考后,儿子如愿以偿地被重点高中录取,我的工作也在今年重新调回了本市。

如今,高中的课程超过我的能力范围。每天晚上,我陪伴他的方式改变了。他做作业时,我也做一些工作的事情,当遇到困难时,他会向网络和老师求教。

回顾分离的一年多的道路,我感到欣慰。儿子能考上重高,本是意料之中;但是,他在妈妈不在家的日子内,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与亲人进行远程的交流、自我管理与调适……这些东西才是最宝贵的,会伴随一生之久。

猜你喜欢

纹身爱人老爸
少女花300元纹身,花3万元洗掉
纹身在现代如何变成“狠人”标志的?
老爸
纹身刻在肌肤上的信仰
这些老爸,“爸”气十足!
再见了,我的爱人
亲密爱人
爱人
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