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爱,所以更要好好说
2017-05-12俞嘉溦
俞嘉溦
〔关键词〕沟通;体验式心理教育;萨提亚家庭雕塑
【活动理念】
当我们谈到沟通的时候,总是说要“换位思考”。这个道理浅显易懂,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却很难有成效。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步入青年期,社会交往的对象和需求日益丰富,同时,沟通中认知上的偏差、技巧上的不足也常常让他们感到挫败,从而回避交流,甚至影响他们进一步发展。本课程通过引入萨提亚家庭雕塑的方式,让学生直接进入现场、进入体验,去觉察自己和他人在沟通中的表现及背后机制,從而提升沟通技能。
【活动目标】
1.通过视频播放、情境重现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中很容易产生误会和隔阂。
2.用体验式的方式重现一幕“沟通中产生误会”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每个动作和话语的背后不同人不同的“整合反应”。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借助萨提亚家庭雕塑的方式引导学生看到这些不同的“整合反应”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帮助学生自我觉察和提升沟通技能。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所需材料】
PPT、A4纸、马克笔、长尾票夹
【活动安排】
一、引入
1.看到什么?
PPT放出一张图片,提问:你看到什么?
注意:是“看到”什么?而不是“猜到”“分析到”。如:图中“猜到”和“分析到”的是老鼠在偷东西或者逃跑,但这不是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我们真实“看到”的部分只有老鼠顶着奶酪、张大嘴巴、跳起来,边上有刀和罐子,这是画面里我们看到的,没有添加分析和想象的。
2.视频:《因为有爱,所以更要好好说》节选
提问: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中,是否有类似的现象?误会他人或被他人误会,但别人和自己背后的心意却不被看到?
二、知识分享:“沟通五要素”
1.感官——眼/耳/鼻
眼睛看到什么?(包括身体动作,面部表情,颜色改变)
耳朵听到什么?(音量大小,音频高低,说话内容)
嗅到什么?(口气,香水……)
2.意思
接收全部或部分意思;
接收的意思可以是正确或错误;
诠释受过去经验和感觉影响;
3.感受
主要受所收到的“意思”影响;
感受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如开心,愤怒,自卑,委屈,不忿……
感受的感受是对于以上感受的感受,譬如:抗拒“自卑”,逃避“委屈”,压抑“愤怒”,收藏“喜悦”……
4.规条(一向的做人原则)
例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人要顶天立地,要懂得看人的面色,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做人不应吃亏,人善被人欺,防人之心不可无,感觉应该感觉的、看应该看的……
5.整合反应
例如:反击,把愤怒收藏起来,冷静理性。
三、活动:“心如明镜”
1.邀请体验者
(1)邀请一位同学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体验者,请他分享一幕沟通中产生误会的场景,也可以由老师提供。
如:家庭中的场景,我在看电视,妈妈一定要喊我吃西瓜,我感到很烦,于是就和妈妈起了冲突……
学校中的场景,课间,我看到一个很好笑的视频,给我同桌看,但她却给我摆脸色,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我很生气,跟她吵了起来……
(2)邀请学生扮演沟通场景中的其他角色,以及每个角色背后的“沟通五要素”。(感官、意思、感受、规条、整合反应)
2.雕塑:重现沟通中产生误会的一幕
第一轮:请体验者背后的“沟通五要素”分别讲他们看到、听到的 ;通过看到和听到的,然后分析到 的意思;在这个情境中的感受是 ;平时做人的规条是 ;由此产生的整合反应是 。
第二轮:请体验者把“沟通五要素”的内容合起来说一遍,体会这次的“说”和在沟通发生误会时的“说”是否有不同,是否有新的感受,并带领体验者确认这个感受,邀请体验者带着新的感受重新“说”一次;
第三轮:请体验者听听对方的“沟通五要素”,了解对方的整合反应是怎样形成的,对方当时为什么那样表达,是否有新的发现。
3.学生分享体会
请体验者、现场参与者和台下的学生分别谈谈活动体会。
四、回顾小结
在沟通的过程中,有“看得见”的部分,有“看不见”的部分,也有“看错”和“猜错”的部分,同时别人也会这么对待我们。
但因为有爱,所以在沟通时,我们更要好好看、好好听、好好说。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心理活动课的体验,学生们普遍对“沟通五要素”,尤其是对“感官”中什么是真正的“看到”有了深切的体会,也愿意试着去觉察和探索这背后的“意思”“感受”“规条”等不那么容易被看见和容易被看错的部分。萨提亚家庭雕塑方法的引入,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可以立即体察当下自己在沟通中的行为和反应,从而更多地理解沟通背后的自己和他人。
总的来说,这堂心理活动课的模式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特别需要注意和调整的是,使用萨提亚家庭雕塑的方法做体验对学生和老师的素质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前期建立较好的信任关系。另外,雕塑一旦展开,有很多细节可以挖掘和探索,需要老师在过程中迅速分清主次,并注意时间的把控。
(作者单位: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上海,200434)
编辑/刘 芳 终校/张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