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拉美
2017-05-12
第一站:蓝宝石般的珊瑚岛
飞机终于降落在墨西哥的土地上,我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这里是墨西哥的坎昆。这个坎昆岛,东面是墨西哥湾,西面有珊瑚岛,由南北两座桥与大陆相连。 放眼望去,向海那边海水的颜色较浅,呈淡淡的宝石蓝;另一面的海水透明,海岸交界处是细软的白色沙滩。 这里的细沙由碎石磨成。 坎昆的沙,多数是来自海中的珊瑚粉末, 因此格外白 。 再加上水中含有某种特有的矿物质,所以呈现出特有的浅浅的宝石蓝色。
放下行李,我一路小跑,来到白色沙滩上。这里一共有11座沙滩,每个沙滩都对公众开放,最棒的沙滩在岛的北端。 见到有人坐滑翔伞,我也报名参加。转眼间,伞由快艇拽起, 越飞越高。在滑翔伞上,我俯瞰着坎昆的碧海白沙,肆意地笑着、惊恐地叫着,那种感觉真是太棒了。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变成一个小点,消失在蔚蓝的天际,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过。短短的五分钟,我可以和蓝天对话,并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白云。
下来后, 我还是很兴奋,也深深地被这蓝宝石般的珊瑚岛所吸引。
第二站:看椰子树跳舞
离开墨西哥,顺着海岸线向南,来到了加勒比海边。
来到加勒比海岸,美属的维京群岛正在向我们招手。飞机降落,已经到了晚上,我头枕着波涛睡到天亮。第二天我到海滩上吹吹海风,享受日光浴。如果会游泳你还可以到浅水区小试身手,和大海亲密接触。在蓝天白云下,看着眼前似油画般的风景,椰子树、棕榈树修长的叶子,婀娜多姿地随风舞蹈着,真有点想跳舞的感觉。
圣·托马斯的市中心,就是美属维京群岛的首府,这是一个精致无比的拉美小镇,其中糅合了荷兰、丹麦的风情,处处是风景,美不胜收。
当走进这里,我感觉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好像每一个窗口都有一个芭比娃娃在招手。拉美人对颜色的偏好及对色彩的运用,就体现在他们的房屋和门窗上,大红、嫩黄、天蓝、桔黄,把一个小镇涂沫得色彩斑斓,只要把相机对准焦距,一按就是一张风情画。
小镇的居民平和安静,他们的收入主要靠旅游,小贩们兜搭生意也决无强卖纠缠的意思,这是热带地区的人们留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我马上到当地的邮局,买上一张热带风情的明信片,寄给远在中国的家人,因为像这样偏远小镇的邮戳,是十分珍贵的。
第三站:热情奔放的桑巴
经过了短暂的休息,第三天,我又乘飞机来到了巴西。巴西除了广袤的热带雨林,还有吸引人的桑巴舞。
我对桑巴舞的印象来自足球赛,巴西美丽的女球迷们时不时会在看台上表演几下,情趣盎然。来到拉美,一定要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看桑巴舞。“桑巴”源自一个非洲词semba,意即“肚皮舞”,最初是非洲的一种摇摆舞。
桑巴舞起源于里约海湾地区的混血人当中,保持着很纯的非洲舞蹈的特点,阳光、沙滩和亚马孙的丛林,是孕育奔放民族性格的土壤,巴西的桑巴舞追求的不是中规中矩的舞姿,而是讲究随性而为,追求一种自由挥洒个性和情绪的感觉。这种人人可以参与的挥洒自由的舞蹈,就成了人们的最爱,后来发展为巴西的国舞。
桑巴舞激烈、热情、欢快、活泼,给舞者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世界上擅长跳舞的民族很多,但真正能把舞蹈的热情融入骨子里,成为民族性格的—种标志的,恐怕首推巴西了。
提起桑巴舞在巴西的地位,巴西人会自豪地告诉你:“桑巴已经渗透到了巴西人的血液中。”“没有桑巴就没有巴西的狂欢节。”如今,桑巴舞已经成了巴西狂欢节的灵魂,成了巴西的代名词,成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民族符号。
第四站:神圣的马丘比丘
感受了桑巴舞后,我迅速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秘鲁。
穿过印加古道,我坐上火车前往温泉镇,观看马丘比丘。观光火车的价格有点贵,但旅程还是很舒适的。火车伴着奔流的乌鲁班巴河穿山越岭,沿途闪过村庄、农田、印加古迹,偏远山民的生活看起来清净而又艰难。火车不断向前驶,我们告别了高原和雪山,两侧植被密布,藤枝高悬,这里已经是安第斯雨林了。从此向东,海拔一点点降低,就到了亚马孙雨林,那是一片远离现代文明的环境,让人神往。
列车越来越深入雨林的藤枝蔓叶中,也越来越有一种神秘的感觉,难怪马丘比丘可以在这里隐藏400多年。到了温泉镇后坐上大巴车,我沿着山路上山。 盘了不知道多少个弯,越走越高,我们越来越兴奋,终于看到了山门。山风慢慢吹开了雾气,先揭开面纱的是雄伟的安第斯山群峰,接着展现面容的是马丘城边的梯田;一阵风来了,几十秒后山頂的雾就突然无影无踪,看,“天空之城”跳出来了!它和照片上一模一样,让人怦然心动。
马丘比丘是一座漂亮的城市,有蓝天白云和墨色的瓦纳比丘山为背景,再加上城中的灰色石制建筑,庄严而又抢眼。走进它,就像走进了迷宫,拿着地图我还是被绕晕了,有些地方走了三四次,有些地方到最后也没有找到。走累了就坐在石房子的窗口处吹吹安第斯山间的风,躺在草地上小憩一下,或者依着石墙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