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广府民居建筑特色

2017-05-12吴文丽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广府民居特征

【摘 要】 本文对广府文化作了概述,分析了地域文化与建筑的关系,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广府民居的建筑特色。认为,在广府文化的影响下,广府民居建筑特色则表现为适应自然、务实重商、继承传统、融会贯通的特征。

【关键词】 地域文化;广府民居;建筑特色

一、广府文化概述

“地域文化是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影响、社会制度以及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广府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一种,是岭南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岭南文化中个性鲜明、影响最大。

岭南,广义上理解为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之南,包括了福建南部,广东、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广西东北部地区;岭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表现为热、闷、潮湿。广府地区指珠三角及广东西南部地区,广府民系的主要特征是以广府白话(粤语)为其主要的方言。

“广府文化首先是一种移民文化”,在经历了几次的大移民潮,中原移民与当地土著不断碰撞、融合之后,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一种既保守又开放、务实重商,继承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特征的、具有较好的兼容性、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的文化。

二、地域文化与建筑的关系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往往是通过人们的语言、风俗习惯、建筑等表现出来的,较之语言和风俗习惯,建筑显得更为直观,一城市或者地区的风景和特色建筑往往成为人们识别它的主要标志。建筑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是对当地自然条件和文化适应的综合表现,而这点在广府民居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广府传统民居建筑是结合地形、地貌、地段、地势等来考虑建筑的布局和造型的典范”,同时,广府民居也将中原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体现在其建筑布局、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上。地域文化影响了建筑的特征,而建筑的特征又成为地域文化的一种元素、特征,这正是文化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文化在变化发展,建筑也是,因而不同时期的建筑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从肇庆高要区茅岗石角村发掘出来的“水上建筑”,也有人称之为“湖上居址”,是四千多年前的干栏式建筑,广东汉墓中出土的明器,也有一些汉代干栏式建筑的模型,一楼养牲畜,二楼住人。这都是早期广府人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的创造。广府地区保存下来的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

三、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看广府民居的建筑特色

1、广府民居主要的建筑形式和特点

广府地区多为丘陵地,平地较少,河道纵横,民居多呈现“梳式布局”,建筑像梳子一样南北向排列成行,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称为“里”。这种小巷也称为“冷巷”,这种巷子一般较为狭窄,长年处于建筑阴影下,温度较低,当屋面和内院受太阳灼晒而气流上升时,冷巷风便源源补入户内,给人带来清凉舒爽。除了单向梳式布局,也有双向、多向的梳式布局,最为典型的就是肇庆高要的蚬岗村和黎槎村,村落呈放射状布局,因此也被称为“八卦村”。

广府民居的住宅朝向以坐北朝南为最佳,若因地形不能正南北朝向,也可取东南朝向、东朝向。

广府地区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有:“三间两廊”屋、“竹筒”屋、“明”字屋、骑楼、花园洋房和西关大屋。镬耳山墙、趟栊门、青砖则是广府民居的标志性特征。

2、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看广府民居的建筑特色

(1)适应自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广府文化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适应性,体现在广府民居上,则是为了适应广府地区高温多雨湿热的气候特征,民居的建造以“通风、遮阳、透气”为原则,具有“外封闭,内敞开”的特征,同时,依靠河道、水塘,配备良好的排水系统。

镬耳墙具有防火的作用,而且能够遮阳,使屋面减少日晒,从而大大丰富了建筑的侧立面,是广府民居的重要特征,与徽派建筑的马头墙相比,镬耳墙显得更加温和。

趟栊门是广府民居中别具一格的特征,是西关大屋中三重门中间的一道门,第一重门为“吊扇门”,主要起装饰作用,第二重门是趟栊门,第三重门是硬木双扇门,起到主要的防护作用。趟栊门由一条条圆圆的“横梁”组成,横梁之间是空的,可以從左向右拉。夏天,如果只关上趟栊门,那么既可以起到通风透气的作用,也可以将屋内与屋外做一个简单的屏蔽,既保护了一定的隐私,又能享受屋外的清凉,实为一种智慧的创造。

清砖是广府民居中广泛采用的砖,清砖质朴淡雅,历经岁月沧桑,反而更有独特的美感,因其“对太阳直射辐射吸收较多,反射光亮度并不刺眼,给人一种安宁感”。

(2)务实重商:合理利用空间,为商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为地少人多,广府人在建造房屋的时候,更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建筑主体更精致小巧,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隔较小,同时,广府民居善于利用水,通过“门前即渠、房后水巷、跨水筑楼”的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并造就了一种别样的水乡。

骑楼是广府传统建筑和外来建筑的一种融合,是一种临街楼房,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道,用以蔽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楼下作为商铺,楼上住人,这种建筑形式在夏天的时候,使得行人得以避开阳光,更加愉快地购物,也能增加其驻足在商铺前的时间,而且能满足店主商住两用的需求,一举多得。

(3)继承传统:对中原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广府文化善于吸收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广府民居上,广府民居采用的“三间两廊”形式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而后来由于地少人多、城镇发展的原因,开始采用的“竹筒”屋、“明字”屋等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演变的,并不是与传统建筑割裂的重新改造。

(4)融会贯通: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和创新。广府是近代最早与西方进行文化交流的地区,进入19世纪,广州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碰撞的中心,骑楼的“罗马柱式、仿哥特式窗及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是广府人将西方建筑元素融入中国商铺建筑的重要体现。除了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在肇庆广宁县客家人与广府人杂居地区,还出现了既有广府民居的镬耳墙的特征,又有客家围屋具有的半月形水塘相结合的民居。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出现同质化严重的情况,“千城一面”使人感到审美疲劳,而且,没有因地制宜的现代城市建造方式始终存在一些问题,今日的城市建设者和规划者应该从传统建筑中寻找今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灵感,吸取其丰富的经验,保护、发掘其重要的文化内涵,为城市发展、艺术创造提供新的创新源泉。

【参考文献】

[1] 曾君怡.地域文化特色——以陈家祠“福”装饰艺术为例[D].广东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4.

[2] 王克群.广府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80-82.

[3][6] 唐丽.务实自然·雅俗俱利——从审美的角度解读广府传统民居[J].古建园林技术,2012.5.68-70.

[4] 陆琦.广府民居[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5.

[5] 田银生等.广府民居形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古建园林技术,2012.3.58.68-71.

【作者简介】

吴文丽(1989-)女,广东潮州人,硕士,肇庆市博物馆保管研究部职员,研究方向:古建筑、文物保护.

猜你喜欢

广府民居特征
浅谈广府早茶点心文化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传承广府文化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与评价
古城中的巨大“印章”
抓特征解方程组
这样来介绍民居建筑
这样介绍民居建筑
“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