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有牡丹真国色

2017-05-12古禾

月读 2017年5期
关键词:牡丹花仙子武则天

牡丹是中国传统花卉,历史悠久。牡丹为毛茛科多年生木本花卉,花大,形美,色艳,香浓,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历来为人所称颂,现在大江南北都有种植,以河南洛阳、山东菏泽为胜。牡丹一般于谷雨前后开放,所以也叫“谷雨花”,民间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谚语。牡丹花开时分,已近“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暮春时节,桃花、梅花、樱花、杏花、海棠、梨花等均已“绿肥红瘦”,故牡丹有“迟不争春”

之说。

历史上的牡丹

秦汉时,牡丹以药用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中。“牡丹”的名字最早见于魏晋之际,南北朝时,牡丹已成为观赏性植物。隋炀帝曾下诏进牡丹二十箱种植在洛阳西苑。盛唐的一年春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看到花开繁茂,紧急召见翰林待诏李白赋诗,李白即兴写了三首《清平调》咏叹牡丹,第一首以牡丹花比喻杨贵妃的美艳:“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名花倾国,君王笑看。此后,牡丹便被尊为花中之王,成为雍容华贵的象征,被称为

“富贵花”。

宋朝时,牡丹的鼎盛之地转到洛阳。宋太祖和宋太宗兄弟俩皆生于洛阳,他们把洛阳作为西京,洛阳的繁华不逊于东京汴梁。皇帝下令洛阳的园林遍种牡丹,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牡丹专书。据史料记载,宋代时的洛阳牡丹已有一百多个品种,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花“王”和“王后”,尤为人们所喜爱。南宋时,北方的战乱破坏了洛阳的景致,四川天彭的牡丹独领风骚,彭州成为当时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南宋诗人陆游写有《天彭牡丹谱》一书。

自明代开始,牡丹种植中心移到曹州(菏泽古称)。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菏泽牡丹花枝挺拔,枝叶繁茂,被誉为观赏牡丹之上品。道光年间,曹州城东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赵楼村赵玉田著有《桑篱园牡丹谱》,他在村头建花园专养牡丹,花园四周种桑为篱,名曰“桑篱园”。清代末年,牡丹还一度被当作中国的国花。菏泽是目前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现有栽培面积12余万亩,九大色系,1237个品种,堪称世界之最。

小说里的牡丹

说到牡丹仙子,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广为流传。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记载,武则天冬日游后苑,令百花俱开,唯牡丹不畏权贵,不肯开花,被贬洛阳。从此牡丹又被赋予了不畏权势、刚直不阿的意义。明朝小说家冯梦龙更把这一故事写得栩栩如生:

你道因何独盛于洛阳?只为昔日唐朝有个武则天皇后,于冬日之间,要游上苑,写出四句诏来,道:“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不想武则天原是應运之主。百花不敢违命,一夜发蕊开花。次日驾幸上苑,只见千红万紫,芳菲满目,单有牡丹花有些志气,不肯奉承女主幸臣,要一根叶儿也没有。则天大怒,遂贬于洛阳。故此洛阳牡丹冠于天下。

其实,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纯属虚构。诗倒真是武则天所作,此诗为《腊日宣诏幸上苑》,写于691年,收录于《全唐诗》,此时已是武则天在洛阳建立“大周”的第二年。那首诗只是她树立威信的代言诗而已。事实上,武则天大力倡导在洛阳种植牡丹。“自唐则天后,洛阳牡丹始盛。”这是古人公论。

牡丹仙子中,最令我们念念不忘的,当属蒲松龄笔下的葛巾和香玉仙子。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很多花木幻化的仙子精灵形象,《葛巾》《香玉》两篇是专写牡丹花仙的,《葛巾》中的葛巾、玉版为牡丹的两个传统名贵品种,葛巾即“葛巾紫”,俗称“曹国夫人”,因形状如古人戴的葛巾而得名;玉版称“玉板白”,玫瑰花型,洁白如玉。《香玉》中的香玉为白色品种,色如白玉,香味馥郁。《葛巾》这个故事最令人震撼的一幕,是在常大用(葛巾丈夫)家遭遇强盗时,葛巾和玉版二人没有展示任何仙术武功,只是“炫妆下阶”“反身伫立”“从容上楼”,强盗便哄然而散。姊妹俩的美貌竟然可以慑服强盗放下屠刀,真真令人遐想。《香玉》中的牡丹仙子香玉,虽出身平凡,但毫无庸俗之气,至情至性,“为情而死,因爱而生”,一样感人至深。

诗词中的牡丹

盛赞牡丹的诗词,不胜枚举。唐代白居易作新乐府大赞牡丹:“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通篇描写牡丹的华丽,并叙述了人们观赏牡丹的盛况:“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罗隐《牡丹花》云:“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如果花能解语,牡丹花一定是倾城倾国的美人。清代《红楼梦》中,曹雪芹曾把这句“任是无情也动人”赋予“艳冠群芳”的薛宝钗,也算是“名花有主”。

还有诗人将牡丹和别的植物对比,写尽她的倾国倾城之貌。唐代刘禹锡有《赏牡丹》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徐凝有《题开元寺牡丹》:“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北宋欧阳修与牡丹缘分颇深,其《洛阳牡丹图》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他以牡丹花开尽作为春天结束的标志:“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东风容易别。”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话到此处,牡丹似乎亦是“淡妆浓抹总相宜”了。

牡丹在绘画、刺绣、瓷器、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上都有精彩的绽放姿态,也是“遍地开花”了。“风前月下妖娆态,天上人间富贵花。”牡丹当之无愧!(古禾)

猜你喜欢

牡丹花仙子武则天
牡丹花的启示
仙子花园
仙子的房间
牡丹花的启示
雨中仙子
悠悠千载无字碑
雕塑《武则天》的一点体会
关于武则天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