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和精准扶贫的甜蜜实验
2017-05-12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腊普河旁的启别村拉雅谷,匡海鸥的车还没停下,一群人已经围了过来。
匡海鸥是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合作科学家,就职云南农业大学东方蜜蜂研究所,中国养蜂学会蜜蜂生物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养蜂学会蜜蜂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已持续在“三江并流”区域进行蜜蜂科研与培训16年,当地人称“蜜蜂哥”。从小就在自然里跟随父亲匡邦郁寻找蜜蜂的匡海鸥,始终对蜜蜂的森林世界着迷,对蜂农保持着自然的亲和力。
生活在高海拔的喜马拉雅蜂,是蜜蜂科蜜蜂属的一种中型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于西藏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尼泊尔有少量分布,是这一区域万余种植物的主要传粉昆虫,维系着这样一个地球上极其重要的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在滇西北长江第一湾地区保育的喜马拉雅蜂,已经是极小种群濒危昆虫,这种耐寒、擅长高海拔地区作业、有擅长收集零星花蜜的特性,为小种群的植物传花授粉,起着维系高海拔地区植物物种繁衍的重要作用。喜马拉雅蜜蜂现在依然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的状态,村民每户在仿制蜜蜂原始生境的树筒里养了2~3箱,供家里食用。然而,西南山地毁林开荒和化肥、农药等现代工业产品的大量使用,使喜马拉雅蜜蜂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传统的农业逐渐被现代农业取代,某些外来农作物(烤烟)的引进;大量农药(除草剂和杀虫剂)和化肥的滥用,导致喜马拉雅蜂的死亡,也破坏了其他授粉昆虫的栖息环境。而要保持这一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维系这一地区万余种植物的充分授粉,应保有蜂群数量50万群左右。而据统计,“三江并流”区域内的喜马拉雅蜂目前不到20万群。
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消失了,那么人类的生存时间可能只有4年左右。
早在2009年,匡海鸥就受到维西县工商联主席张素娇的邀请,开始在维西县全县进行喜马拉雅蜂的活框饲养技术培训。他不仅深入村庄、养蜂户,手把手教授技术,还以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了当地的养蜂技术能手,“我是会走的,而他们的根在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他们才是喜马拉雅蜂在这里生存发展的希望。”匡海鸥说。他带出来的徒弟也从养蜂和种植中草药中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收入。云南香格里拉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纳西族村民和文俊,是匡海鸥的二徒弟,人称“二师兄”。和文俊是一名退伍返乡军人,在部队立过功,有见识、肯学习。在匡海鸥的教授下,他掌握了全套养蜂技术,师傅的无私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和文俊,他从公益组织拿到蜂箱后并不全部自己用,而是分发给村里的其他村民,每户三、五个,他们“帮助”他养蜂。他还提供蜂种和技术指导,以及最后蜂蜜的市场销售。村民各自在自家的林子里按照技术要求养好蜜蜂,然后和文俊又将村民的蜂蜜统一收集起来销售,他只从卖得蜂蜜的收入中留取10%左右的管理和销售费用,剩下的90%都返到农民手中。
这样共生共荣的发展模式既维系了乡村里的传统人际生态、保证了蜂蜜的产量和质量,又很好地解决了蜂产品市场销售难题,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养蜂产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的理论建构是一轮一轮反复认识、推论、试验、证实的过程。如果我们教条地相信一种理论或者一种模式、一种观点的唯一性,将是非常危险的。
“公益机构不能只扎到一个小单元,凭自己的热情和主观臆想去做事,只有授之以渔,从输血变自行造血,一个产业才能持续下去。”萧今这样的感概是有切身体会的。SEE西南项目中心早期启动项目时,项目曾采用内生式手段——扎到一个村子反复开会,推动开展保护和合作社,期望从所设计的方案实施和监管全过程,采用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但实践中发现,这种“内生式”的生态扶贫实验,过分强调在地民众的自主性,而忽视外部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的先进性,最终打破了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架构,导致人心分裂,激化村民与干部的矛盾,甚至和地方政府形成对抗。
随着时间推移,新的因素出现,过去的“理论”就相当失效,SEE西南項目中心执行团队及时调整项目策略和手段,邀请有丰富社区人文网络资源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家参与项目,并联动政府资源,迅速由点到面大范围推进项目实验的成功经验。
2014年, SEE西南项目中心项目找到了“蜜蜂哥”匡海鸥,邀请匡海鸥参与生态毅行,并一起对实施项目村子和森林进行详细考察。匡海鸥感觉SEE西南项目中心做事有行动力,这个平台上的成功企业家有强烈的公益愿望。从此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与匡海鸥联手,开始了有担当的企业家和一线科学家的公益合作模式,为当地蜂农进行共同培训、配送蜂箱、开发蜂产品等一系列的合作。
让一个公益组织和科学家感到欣慰的是,由于坚持科学技术的培训,几年下来维西县蜂群数量从17000箱增加到2015年初的58000~60000箱。随着蜂群数量的增加,滇西北区域的植物有了更好的授粉条件,生物多样性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三江并流区域是喜马拉雅蜂的中心区域,蜜源植物极其丰富,当地各民族都有养蜂的传统。做了多年培训,匡海鸥之前跟NGO组织也有过合作,很多做着做着就没有下文了。和SEE西南项目中心合作后,他们一起深入社区调研,充分利用项目保护地民族文化传统和人才特点,因人利用,各取所长,最好地达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的目标。
SEE西南中心的会员定向捐赠蜂箱,捐一个蜂箱加上养蜂工具平均是300元、配一年4次培训200元,SEE企业家捐赠者最少捐赠10套共5000元,受捐赠的蜂农3年后自愿返回2公斤蜜。发放的蜂箱是匡海鸥研制的有两项国家专利的活框蜂箱产品,不仅产蜜量高,也利于卫生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