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原理教学方法*
——以“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为例

2017-05-12邬云德石浦中学浙江象山315731

中学教研(数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平行线线段比例

●邬云德(石浦中学 浙江象山 315731)

数学原理教学方法*
——以“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为例

●邬云德
(石浦中学 浙江象山 315731)

在以“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为载体的研修活动中发现,课堂教学普遍没有遵循原理教学的基本规范.鉴于此,文章在重复式观课与反思基础上,对该课的教学进行重建,改进后的教学过程与效果得到了同仁认可.

数学原理;比例线段;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1 背景介绍

数学原理是在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得出的普遍规律或基本方法,它包括数学中的事实、运算律、法则、方法、规律等.一般地,数学原理教学要经历“提出问题→操作观察→归纳猜想→多样表达→解决问题→反思内化”的基本过程.但在以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4.2 节“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为载体的“多人同课异构”式的研修活动中发现,课堂教学普遍没有遵循原理教学的基本规范.笔者查阅网上同类课例发现也有类似现象.鉴于此,笔者在重复式观课与反思基础上,对该课的教学进行重建,改进后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得到了同仁的认可.现将其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2 教学实录

环节1 经历回顾并提出问题的过程——明确研究问题

师:如图2,若将“DE是△ABC的中位线”改为“3条等距离的平行线”,则上述结论成立吗?为什么?

生1:上述结论同样成立.因为3条平行线等距离,所以AD=DB,AE=EC.

师:不错.一般地,若3条等距离的平行线截2条直线,则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吗?

生2:同理可得,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师:由此,还能推演出哪些真命题?

生3:若4条等距离的平行线截2条直线,则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生4:若n条等距离的平行线截2条直线,则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师:一般地,如图3,若l1,l2,l3,l4,…是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l与m是任意画的2条直线(相交或平行),分别与这组平行线依次相交于点A,B,C,D,…和A′,B′,C′,D′,…,则

因为平行线等距离,所以

AB=BC=CD=…,

A′B′=B′C′=C′D′=…,

反之也成立.

师:如图4,若将图1中的△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则

图4 图5

师:若将图4改成图5(3条直线互相平行),则由图4推出的结论同样成立吗?为什么?

生5:这些结论同样成立.因为这2个图形没有实质性变化.

环节2 探索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形成基本事实

师:现在请大家先依次完成下列任务.

1)按题意画出形如图3所示的图形;

2)测量有关线段的长度,如AB,BC和A′B′,B′C′;

(教师等待学生完成任务.)

师:大家通过测量、计算,所画的图形对应线段成比例吗?

生(众):所画的图形对应线段成比例.

师:只要所画的图形符合要求,并且测量准确,就能验证对应线段成比例.大家课后也可用几何画板来验证.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基本事实:2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不少于3条)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师:这个基本事实是推导后续内容的依据,并在几何计算与作图中经常会用到.其实,这个基本事实也可以证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探索其证明方法.

环节3 参与尝试该事实应用的活动——合作解决有代表性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1.

图6

问题1 如图6,直线l1∥l2∥l3,直线AC分别交l1,l2,l3于点A,B,C,直线DF分别交l1,l2,l3于点D,E,F.已知DE=3,EF=6,AB=4,问:AC的长是多少?

师:因为l1∥l2∥l3,所以有许多对应线段成比例的关系式.这里需要怎样的关系式?

师:我们要找出有关线段(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成比例的关系式.

师:在这个比例式的4个量中,已知3个量,能求第4个量吗?

师:请大家把计算过程规范地写出来,若有困难,可参考课本中的书写过程.

(教师等待学生完成任务.)

师:如图6,若AB=DE,EF=5,则BC的长是多少?为什么?

师:不错.如图6,若OB=ED,OE=3,AB=4,则OA的长是多少?

师:生9运用了方程思想,解决这类问题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生10:先根据基本事实列出成比例的关系式,再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有关线段的长.

师:方程思想在几何计算中会经常用到.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2.

问题2 已知线段AB,怎样将线段AB五等分?

师(稍停顿后):如果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我们可以先退一步:怎样将线段AB二等分?

生11: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点就是线段AB的二等分点.

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吗?

图7

(全体学生有点困惑,很期待新方法.)

师:如图7,若AA1=A1A2,A1B1∥A2B,则AB1=B1B吗?为什么?

师:这就是说,可用基本事实将线段AB二等分.那么怎样将线段AB三等分?

生13:先以A为端点作一条射线,并在射线上依次截取线段AA1=A1A2=A2A3,再联结A3B,并过点A1,A2分别作A3B的平行线,依次交AB于点B1,B2,则B1,B2就是所要求作的把线段AB三等分的点.

师:现在能将线段AB五等分吗?

生(众):能.

师:请大家在白纸上画一条线段AB,并将其五等分.

(教师等待学生完成任务.)

师:能将已知线段n等分吗?

生14:用同样的方法能将已知线段n等分.

师:能将线段AB分成AC,CB这2条线段,并使AC∶CB=2∶3吗?

生15:问题可转化为将线段AB五等分.

师:不错.生15运用了化归思想.这些作图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16:其理论依据是基本事实.

师:下面请大家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

(待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交互反馈与评价.)

环节4 参与回顾与思考的活动——合作进行反思与总结

师:本节课研究了哪些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生17:本节课研究了基本事实和它在计算与作图中的应用.

生18:从已知结论出发,特殊到一般探索是发现新命题的方法.

生19:画图、测量、计算,也是发现数学结论的方法.

生20:学习数学要善于提出问题,反思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生21:用基本事实进行计算的关键是列成比例的关系式.

生22:解决复杂的问题可采用以退求进的策略.

……

师:这些收获与体会非常有价值,对后继学习有指导作用.

3 教学分析

数学原理是一些浅显易懂的现象或道理,如运算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都是基本的道理.但“基本”不是肤浅,而是根本、重要.原理教学可以借用“概念形成”的方式来进行,其思维形式是归纳.它只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即可,不必经过逻辑的证明,它可以成为推导后续内容的依据.由于原理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规律,通常表现为一些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或表达式,因而原理学习要启发学生从内容、意义、适用范围等方面去理解,要应用原理去解决问题[1].

本节课中的基本事实是基础知识,是解决有关计算与作图问题的重要工具.它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和所蕴含的归纳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化归思想等及特殊到一般的探索策略和画图、测量、计算的探索方法,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个性有积极的影响.该基本事实的教学性质是原理教学,全面发挥其育人功能,需要教师根据原理教学的基本规范,设计并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但目前在该课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经历原理教学完整的认知过程,也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与实践时间”和“合作交流机会”.这不能满足学生感悟思想、积淀经验及发展能力与个性的需要.

本课例在“精致化”分析的基础上,将其教学立意于过程教育,并以课本提供的题材为载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运用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相结合的适度开放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认知过程.在“回顾并提出问题”的教学中,既有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几何模型给出有关结论的过程,以激活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生长点”,又有“变式、联想”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过程,以发展学生特殊到一般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明确本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在“探索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的教学中,既有“画图→测量→验证→概括→表达”的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积累探索的经验和获得基本事实,又有获得基本事实之后的教师讲述,以揭示基本事实的应用价值及可以进行思考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1”的教学中,既有分析并解决问题1的过程,以巩固基本事实和发展智慧技能,又有解决问题之后的变式,以达到灵活运用基本事实的程度.在“解决问题2”的教学中,既有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以感悟以退求进的策略和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有解决问题之后的变式与拓展,以感悟化归思想和加深对作图方法的认识.

参与研修的教师普遍认为:本课例遵循了原理教学的基本规范,体现了过程教育和以学为中心思想,统筹兼顾了过程与结果,能实现“能发现并会陈述基本事实,会结合图形写出对应线段成比例的关系式,能在探索过程中有个性化表现,能感悟所蕴含的归纳思想和积淀发现与提出问题的经验;会用基本事实进行有关计算和作图,能在计算过程中感悟数形结合思想和方程思想等,能在作图过程中感悟化归思想和特殊化试探的策略,能积累几何计算与作图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回顾与提出问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淀发现与提出问题的经验.

因此,一般地,数学原理教学要经历“提出问题(从具体问题或特殊问题出发)→操作观察(通过画图、实验、计算等,观察事物间的关系)→归纳猜想(由特殊猜想一般)→多样表达(口头、数学文字、数学符号表达)→解决问题(解决数学内部与外部问题)→反思内化(感悟研究过程和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及积淀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并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与实践的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要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要合理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促使学生对原理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宽度”,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及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本课例在农村中学实施后,发现时间有点紧张,可见体现过程教育的课堂教学,有时会对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带来挑战.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一是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课前预习教师设计的“导学案”[2];二是根据学生的现实来确定过程与结果的平衡点——尽管过程与结果两者不能偏废,但结果是主要的、基本的,而相对来说过程是次要的、从属的.

[1] 罗增儒.课堂教学的创新永远在路上[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7):29.

[2] 邬云德.例谈“先行组织者”教学方式及其成效[J].中学教研(数学),2012(11):9-12.

2016-12-19;

2017-02-10

邬云德(1956-),男,浙江奉化人,浙江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O123.1

A

1003-6407(2017)05-21-04

猜你喜欢

平行线线段比例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平行线
人体比例知多少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组成比例三法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