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化賨”的田野调查报告
2017-05-12罗涵秋
罗涵秋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530006)
丽江“化賨”的田野调查报告
罗涵秋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530006)
丽江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在这片热情的土地上也催生出许多特有的民俗现象。“化賨”是一种别具特色的聚会方式,以其在当地的人际关系维护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成为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而其存在模式、类型,也在传承中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此之中也体现着纳西人对亲密关系的一种向往。
丽江;纳西族;化賨;人际关系
一、丽江概况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聚集区。
丽江历史底蕴丰富,自公元1382年丽江府成立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再加上它处于南丝绸之路的口岸及茶马古道上,是滇藏贸易的集散地,因此使藏、白、汉、纳西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其文化积淀极为丰厚,人际交往的需求强烈。于是在这种小群体的生活模式下出现了“化賨”这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形式。在人际交往趋向淡漠的今天,这种形式无疑是对其的一种否定。为了对丽江的“化賨”的含义、类型、发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拜访了多位丽江学者、专家。
二、“化賨”的含义及模式
“化賨”又称“化賩”,现在对它字义理解有两种,第一种,“化”是个表音字,是纳西语中“一伙人”“一群人”的意思。“賨”字是汉语词汇的直接借用,是个形声字《说文解字》中注释为:“賨,南蛮赋也:从贝宗声”[1]。第二种,“化”是汉语词汇的直接借用,是“募化”,有“化缘”“化斋”的意思,而“賨”的解释与第一种相一致。这种解释是从賨的活动形式来赋予这种理解的,而现在大部分的纳西族人民则倾向于第一种理解。而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纳西语中“賨哦”代表的意思是“一个宗族”,因此我认为“賨”也有可能是纳西语中词的借用。
“化賨”最开始是为了改善家中经济条件而产生,但具体的产生时间,我们拜访了很多学者,他们对“化賨”的产生都是自记忆起就存在,因此无法准确说清楚产生时间。“化賨”模式为一个自然人作为会首,出于某种目的(比如孩子结婚上学、造房子、买生产原料或休闲等)组织起有限数量的人员,每人每期(每月、每隔一月、每季、每半年、每年等)拿出约定数额的会钱,每期有一个人能得到集中在一起的全部当期会钱,然后按期支付相应的会钱给其他人。谁在那一期收到会钱,就由其组织全体会员在一起集会聚餐。集会聚餐的钱则由收到会钱的人支付。另外又由一专门人员负责在賨费之外收取一定的活动经费作为平日賨活动的一些开销。(比如哪家老人身体抱恙,就需用活动经费购买慰问品代表賨员去看望)。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把“化賨”时间定为一个月一次。
三、当下“化賨”的类型
(一)社交必须的人际关系
经过我们实地调查后发现,在丽江所谓必须的人际交往就是指亲戚、朋友、同学,这些必然会各自组成一个賨。
访谈对象:纳西族作曲家余崇先
访谈时间:2016年1月15日
访谈地点:余崇先家
在丽江基本上每个参加工作的人都会参加一个亲戚、朋友或是同学的賨,因为在丽江小群体的生活模式之下,红白事的举办都离不开这些必要的人员。他参加的亲戚賨有9户人家,开始于2000年(其亲戚化賨的人员关系见下图)
开始化賨时,是定期每个月在賨主家里做饭, 賨友可携家带口参加。随着时间的变化、家庭经济的好转、农家乐的兴起,这个亲戚賨的聚会地点才转向农家乐。但交賨费给賨主,定期集会聚餐的方式没有改变。一般都是早上10点来钟在某家农家乐聚会,午餐与晚餐都在农家乐吃农家菜。而娱乐方式主要是打麻将、聊天(包括东家长李家短的八卦)。一般至下午6点钟,吃过晚饭之后大家结束“化賨”,各自回家。每一轮“化賨”结束时,用抓阄的方式确定下一轮賨友做东的顺序,賨友自觉服从安排。每次化賨交300元,20元交给会计余崇先作为活动费,其余交给賨主做賨费。丽江大部分的“化賨”模式与此相同。除此之外,当某賨友家有红白喜事、生育及老人身体抱恙时,参与“化賨”的所有人员都要给予人力、物力或财力的支持。“化賨”联系亲友的作用也是在此发挥得最明显。
(二)兴趣爱好
访谈对象:“乐器賨”成员
访谈时间:2016年1月18日
访谈地点:安乐村“陶然居”农家乐内
丽江本地的“乐器賨”是人们因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在一起所产生的,在1995年开始建立,现在已有51人,成立之初时是因为发起者都是“老三届”,又都有着共同的乐器爱好,因此大家选择聚在一起。50人中包含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但都喜爱音乐的人员。除了演奏乐器人员之外,还有11名歌手,1名藏族歌手及1名编舞者负责舞蹈排练,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平日里的活动组织者兼任音乐总监是杨友和老师,也是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其组织者信息详见下表)。
表1 乐器賨发起人信息一览表
本乐器賨所包含乐器有12种,分别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中胡、二胡、三弦、中阮、大阮、笛子、萨克斯、扬琴、打击乐器,其中既包含西洋乐器也有民族乐器,都可同台进行演奏。这也展示了纳西族文化中的包容性。但他们有所不同的是只集钱聚餐,不需要缴纳賨钱(乐器賨时间内容安排表见下表)。
表2 化賨时间内容安排表
(三)有共同的生活经历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之外。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知青賨”“战友賨”这类拥有共同生活经历的賨,当然此类“化賨”的模式与上面介绍的亲戚賨的活动方式大同小异。(因此在这里不再详细叙述)。
四、“化賨”的传承与演变
访谈对象:丽江本土作家夫巴
访谈时间:2016年1月18日
访谈地点;拉市海一画廊内
从“化賨”的功能上讲,在最开始的时候,化賨的方式是斗米、斗油、斗肉、斗布而不是现在的斗钱,每个人都拿出同等的物品凑在一起,为每一家解决一定的经济困难。以经济互助作为最主要的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互助功能的地位开始下降,情感互助的地位趋向首位,大家每个月聚在一起更希望联络感情,增进情感。
从形式上讲,最初它的形式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賨友们聚集在賨主家,由賨主为大家准备饭菜,提供自己家为娱乐场所,当时的休闲方式主要是聊天。賨友们向賨主交一定的賨费或者物品。之后就转变为由賨主定地点与餐饮,賨友们到达指定地点进行聚会,休闲方式也有打麻将、打扑克等新型娱乐方式,而向賨主交的也仅仅只是金钱。直到现在,化賨的形式已经逐渐转变为更加积极有意义的活动。大家开始结合丽江丰富的旅游资源,由賨主组织登山、钓鱼、骑车、旅游等多种休闲方式,愉悦身心的同时又可增进情感。当然,在化賨形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其交賨费的原则并没有得到改变。也就是说,大家经济上享受平等的性质没有变化。
从人员上来说,以前化賨只在纳西族人民之中进行,随着化賨产业的壮大,参与人员已经从单纯的纳西族扩大到外地来到丽江工作的人员,甚至别的民族也参与进来。在丽江有“外来媳妇賨”这样一种外地賨。賨友们都是天南地北的女子,但因为她们都嫁给了丽江男子做媳妇,同样的背井离乡使得她们有很多共同的语言,因此她们就学习丽江人做起了化賨,叫做“外来媳妇賨”。夫巴的儿媳妇来自昆明,因此不会说纳西话,所以跟着家人参加本家的賨有时存在听不懂的情况,于是她参加“外来媳妇賨”,在这个賨里她可以畅所欲言,不存在语言不通的情况,相反与有相同经历的朋友聊天,心情更加愉悦、轻松。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在丽江,其他民族也有自己的化賨。比如就有白族人民为了增进情感而在一起建立的“白族賨”,因此化賨的人员已经不仅仅只限于纳西族。
五、小结
丽江纳西族从来就热衷于群体生活,将脱离群体生活的方式视为耻辱。这也是为什么“化賨”在丽江颇为兴盛的原因。化賨作为一种民间习俗,蕴含着丰富的纳西文化,在人际关系走向疏远的今天,它以自己独有的特点为大家提供相互交流的契机,为社会的和谐作出一定的贡献。
G03
A
罗涵秋(1994-),女,纳西族,云南丽江人,大学本科,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民俗。
此文为广西民族大学创新训练项目“云南省丽江地区化賨的产生及发展情况”阶段性成果,该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项目编号:20151060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