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肾病文献现代研究状况*

2017-05-1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熊维建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循证证候肾病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雷 蕾 杨 敬 钟 锦 熊维建

中医肾病文献现代研究状况*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雷 蕾 杨 敬 钟 锦 熊维建△

文献研究越来越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中医文献的研究在现代临床和科研中有着重要价值。目前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中医肾病文献研究快速发展。本文旨在阐述中医肾病文献研究的现状、分析方法及存在的不足。

中医肾病 文献研究 综述

慢性肾脏病因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为10.8%[1]。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肾脏病手段有限,中医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及理论常以医案医话的形式体现。中医文献的研究在现代临床及科研有着重要价值,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医肾病文献研究需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把文献整理→储存→分析→总结有机地联系起来,继承和发展中医理论,为其提供科学的证据。目前在中医肾病文献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及发展,现状如下。

中医肾病文献数据库现状

1.利用Excel表的文献研究,对研究数据信息化处理欠缺

中医肾病文献研究处于快速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尚未有完善成熟的数据库,大多数研究是利用Excel表格进行文献录入和整理,然后进行分析、总结的。例如吕建洪[2]、王凤仪[3]、马俊辉[4]等人在中医肾病文献(分别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狼疮性肾炎)的整理方面,使用Excel录入和整理数据,对单味药、性味、归经、功效等进行频率或频次描述和分析。在文献研究中,使用Excel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研究数据的再利用、普及推广,可持续性受到一定影响。对中医肾病文献的研究除了以上使用Excel表格外,还有一部分是对文献记载的人工总结和分析。例如:曹云松[5]等人分别对IgA肾病的中医古籍相关记载条文进行研究,初步得出一定结果。张蕾[6]通过对条文进行分类,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与慢性肾衰竭相关度较高的条文进行归纳总结,对慢性肾衰竭证治方药进行梳理。在文献研究中,人工总结缺乏对文献数据化、信息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严谨的数据分析和挖掘。

2.建立较低级别的数据库

在中医肾病文献研究中,较少部分文献的分析使用了数据库。例如:李志更[7]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分析比较》一文中用EpiData2.0建立数据库,转化为SPSS 12.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由于该数据库未在市场推广,无法再利用,文献数据库再利用受到限制,导致文献整理工作的重复。

中医肾病文献的分析方法现状

目前对中医肾病的文献研究分析方法主要集中在方剂计量学、证候与证候要素分析比较、中医症状分析等。大部分中医肾病文献集中在方剂学的用药频次、配伍及归经等参数的分析。其中吕建洪[2]、钱浩[8]等人则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频次和配伍频次处理分析;李志更[7,9]对慢性肾衰竭证候及证候要素、症状出现的频数、频率进行分析。上述文献分析各要素存在一定孤立性,缺乏症候→辨证→治法→方药→疗效的统一。

中医肾病文献研究存在的不足

1.文献研究的“数据孤岛”现象

由于对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特点理解不清,规范、通用的数据采集系统欠缺;数据库设计不合理;古代中医治疗数据采集工作仅仅是为了满足研究者自身的古代中医治疗规律研究工作需要,欠缺宏观上的资源建设理念,忽略了数据的再利用价值,导致的“数据孤岛”现象十分严重。[10]

2.文献等级不明确

现代循证医学逐渐兴起,各种疾病在基于循证医学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地更新指南。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提出了另外一套证据评价体系,可用于预防、诊断、预后、治疗和危害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评价。在中医肾病文献整理方面,目前还缺乏文献等级的报告,造成文献研究质量不高。如果基于古今文献研究的中医专家可以达成共识,提高其证据分级而形成“中医文献证据分级标准”[11,12](见下表)并纳入文献研究中,将更有说服力。

表1 据“Delphi法证据分级标准”修订的“中医文献证据分级标准”

注:Ⅲ级中“基于古今文献的中医专家共识”是指古代医籍记载、历代沿用至今、当代专家调查意见达成共识者。Ⅳ级中“当代中医专家共识”是指当代专家调查意见达成共识者。Ⅴ级中的“专家意见”仅指个别专家意见。

3.近现代名老中医学术的文献研究欠缺

目前中医肾病的文献研究中,现代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总结研究较少。目前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主要集中在医案的整理,并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及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总结,这往往代表某一名老中医的学术成就,而缺乏对某一领域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汇总、总结,查找其内在联系,从而升华临床经验,发掘新理论。

4.数据库的市场推广性、可持续研究性欠缺

目前中医肾病文献还未有成熟的软件,文献的录入、整理、分析大多数依托较低的Excel等,资源不能共享,市场推广性、重复利用性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及人力的浪费,可持续研究性也较差。研发一款针对中医肾病自身特点的数据库,势在必行。

总之,中医肾病文献研究,需要成熟的数据库,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古今文献的整理、存储和查询,对古今文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找出其中古今中医治疗肾病的方法学的差异;同时对症候→辨证→治法→方药→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发展和继承中医肾病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优化临床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1] 陈楠.肾脏病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J].上海医学,2012,39(9):729- 730.

[2] 吕建洪, 卫德强.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及药性系统综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6):3- 6.

[3] 王凤仪. 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中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医研究,2011, 24(2):76- 78.

[4] 马俊辉, 刘芬芬, 黄琳,等.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797- 798.

[5] 曹云松, 秦建国, 任可,等.IgA肾病血尿中医古籍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70- 72.

[6] 张蕾, 刘旭生.慢性肾衰竭证治方药的古代文献研究[J].中医药信息, 2012,29(3):25- 30.

[7] 李志更, 王天芳, 赵燕,等.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分析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52- 53.

[8] 钱浩.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配伍规律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4):395- 398.

[9] 李志更, 王天芳, 赵燕,等.慢性肾衰常见中医症状的文献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07- 408.

[10] 李丹, 孙忠人, 姜德友,等.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古代中医治疗数据采集方法的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12,40(6):99- 101.

[11] 汪受传, 虞舜, 赵霞,等.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 27(11):2759- 2763.

[12] 汪受传, 陈争光, 徐珊,等.建立循证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证据分级体系的构想[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07):1488- 1492.

Review on Modern Research on Literature of TCM Kidney Disease

LEI Lei, YANG Jing, ZHONG Jin, XIONG Wei-jian

(Chongq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tial, Chongqing 400021, China)

Literature research has been given more and more attachment by clincical doctor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literature study has important value in modern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urrently by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literature study of TCM kindey disease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zing methods and limitations.

TCM kindey disease; literature research; review

重庆市卫生和计生委中医药科技项目“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慢性肾衰方剂规律及优化研究”(编号:ZY201403005)

G257.3

A

1006- 4737(2017)02- 0071- 02

2016- 09- 01)

△通讯作者,E-mail:xwj950806@126.com

猜你喜欢

循证证候肾病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循证护理》稿约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循证护理》稿约
中医怎样治肾病?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重女轻男”的肾病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