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建构: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的“语境建构”策略
2017-05-11浙江省余姚市梨洲小学郑旭娟
浙江省余姚市梨洲小学 郑旭娟
语境建构: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的“语境建构”策略
浙江省余姚市梨洲小学 郑旭娟
基于2011版《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的目标及要求,结合这一学段孩子的习作心理,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时活化习作素材、扩展习作路径、具化习作选材、丰化习作内涵,建构恰当好处的习作环境,帮助孩子降低作文起步难度,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习作教学 语境 建构 表达
习作语境,是指习作教学中为完成一个真实的习作任务而创设的语言环境。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写作中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学生现有经验和这次写作任务所需经验之间落差,二者之间的落差如果得不到支持和帮助,往往难以完成任务。而恰当好处的语境建构能为学生搭建一条二者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顺利突破“最近发展区”,高效完成所需任务。(如右图。)
那在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恰当构建语境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起——引生活之源,活化习作素材
小学生写作写什么?写生活!要写好作文,就要深入生活,记录生活,使生活成为作文素材不竭的源泉!
(一)借童趣化活动,加强习作体验
儿童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世界里的,体验记录型的习作最受孩子喜欢,也最容易上手来写。如习作《童年趣事》,借助两根羽毛,在孩子们比赛吹羽毛的趣事中建构情境。一堂游戏课,孩子们既是参与者又是观察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体验与乐趣!小小的羽毛,制造了许多乐趣,《童年趣事》的作文也水到渠成!教学中加强习作体验,那些童趣化活动以促成目标的达成。
(二)借可视化手段,再现生活场景
在习作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可视化手段再现情景,反复对学生进行视觉冲击,以便于提供更直观、清晰、长时的素材。
如习作《我们的校园》,借助静态照片,把校园美景展示出来,在静态的、定格化的视觉冲击下展开想象说一说,写一写,去感受学校的美丽、生机!
在习作教学中,时刻引导孩子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细致、持续的观察和体验中有所感受,使学生在作文中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实情感、真知真悟!
二、承——借阅读活动,扩展习作路径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叶老一句话就道出了阅读和习作两者的密切关系!教师要重视两者的承接,让阅读教学为习作提供一定的语境,让阅读活动成为扩展习作路径的一大帮手。
(一)借阅读学习活动,植入写作
课本中每单元的习作往往与单元内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构建读与写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课文配套练习,为习作构建语境。
(二)借阅读典型语例,渗透练笔
教师也可把握阅读这一阵地,借用课文的典型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等,指导学生把新学的词语或句式灵活渗透到习作学习中,让课文中的典型语例成为借鉴、仿写的重要对象。如在指导《我的家乡》这一习作时便可引导孩子们试着仿照课文《桂林山水》中漓江水的经典语段进行句式仿写。
学以致用!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做个有心人,多留意文中的一些典型语例,抓住机会多创造一些与习作相关的学习活动,助习作走上一条更为宽广之路!
三、转——依教材要求,具化习作选材
习作承载着发展思维、锻炼文笔、获得情感体验等功能。教师可在对习作要求做深度解读的基础上,依教材要求,具化习作选材,给予习作“生长”的力量!
(一)化大为小,对接生活
习作话题提供的往往只是许多指示性答案而不是定义性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化大为小”“化远为近”,使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相对接,从而达到更好的写作效果。
(二)巧妙切入,凸显“语用”
在吻合学生实际交际需要的前提下对有关习作主题进行巧妙切入,引导学生努力用“教”的内容来支持和实现自己的言语交往目标,能让习作真正凸显“语用”功能!
如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习作《自我介绍》,为了使习作指导能符合学生的学段特征,笔者结合学校今年的“游戏节暨挑战校园吉尼斯”活动,让孩子们在报名初期一个个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拿手绝活来。游戏节、吉尼斯、推销自己、下“战书”……巧妙的切入终使习作凸显其“语用”价值。
习作教学要求教师寻求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点,能具有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甚至超越的能力,使加工后的习作教材更丰富多彩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四、合——汇众之所长,丰化习作内涵
在三四年级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在习作教学中可以尝试着通过学科整合,活用课程资源储备素材,丰化习作内涵,为学生开辟一条更为宽广的习作之路!
(一)融合学科特点,充实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具有多学科、多信息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点,为此习作教学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学科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境。
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习作是让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了解到科学课上正在讲授蜗牛,便可整合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建构恰当语境进行教学。不光科学,音乐、美术、数学等学科生活都训练着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及语言能力,将习作与之融合,便可不断充实习作素材。
(二)借助思维导图,理顺习作思维
基于身心发展规律,孩子们在写作时会存在一些逻辑不清、思维凌乱等问题,这便需要老师借助思维导图,帮学生理顺选材思维,使写作能成为生活经验、所见所闻的自然诉求!
如人教版三上第一单元习作任务《我的课余生活》,创建情境让孩子慢镜头似的回想玩时的一个个动作,同时借助“梯形图”,直抵思维,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所见,还原了他们的动作细节。(右附纸飞机梯形图。)
思维导图除了梯形图,还有树状图、气泡图等,不同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写作思路变得更为清晰,内容也将变得更为有序、真实、生动,大大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习作教学中的语境建构,是孩子写作时的“助推器”。只要我们善于引生活之源,活化习作素材;巧借阅读活动,扩展习作路径;依教材要求,具化习作选材;汇众之所长,丰化习作内涵,必将大大降低第二学段孩子作文起步的难度,使这一阶段的孩子真正易于动笔,乐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