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中学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
2017-05-11康彦军
康彦军
摘 要: 在中学开展励志教育,在各年级设立适合学生特点的主题,通过励志信,布置励志交流区,召开励志教育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上进心,使学生树立励志成才的决心,使学生回归求学的本真。
关键词:励志教育 开展原因 开展意义 主题活动 开展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53-01
中学生德育工作一直是国家关注的主要话题,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实施,中学生德育工作也随之完善并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完全中学,通过开展以励志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德育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开展励志教育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结合部的人们生活渐渐富裕,部分优秀学生转入市县中学读书,造成了城乡结合部中学学生素质偏低,导致教育、教学、管理等的难度加大,学生厌学、不学,应付学习,没有理想目标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许多学生不懂得父母辛劳、不懂得求学的意义,他们贪玩、任性,出现了玩电脑、玩手机,沉迷网络的坏习惯,他们在学校各种违纪行为时有发生,渐渐失去了學生本真,丧失了上进心,虚度了宝贵的中学求学时光。
二、开展励志教育的意义
我校正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所中学,基于学生的现状,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以负责任的态度引导学生的成长”,以励志教育为抓手,强化学生德育工作,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教会学生做人,唤醒求知欲,激发成才心。
三、开展励志教育的具体内容
1.文化引领,创设励志氛围
我校以名人励志故事、励志名言装点校园,布置教室、宿舍励志园地,学生到校、课外活动等时段,在校园广播中播放名人励志故事与励志歌曲、视频及电影,给学生以力量,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们在拼搏向上的励志文化氛围中不断得到熏陶。
2.阵地建设,打造励志课堂
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根据学科特点构建不同模式的特色励志课堂,建立“预习—自我评价—展示”的励志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气势,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焕发活力、不懈追求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激励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
3.多种形式,丰富励志活动
3.1撰写励志信。结合学校每周德育教育主题,撰写励志信,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要求,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教给学生该如何做是对的,并精选其中的段落或者全部,在每周升旗仪式上给学生们进行宣读,随后将励志信打印张贴在班级励志园地中,学生们在诵读时间进行励志诵读,使励志信教育的效果持续发酵,让学生时刻警醒我要做对、做好。
3.2建立励志卡片。在励志卡片上,学生写下自我认识,如我的优缺点、对做得不好的方面提出的改进措施、阶段与长期奋斗目标等。在班级每日例会上,鼓励学生针对当天的所作所为,对照励志卡片进行反思,改进缺点与不足,肯定优点与收获。
3.3开展励志诵读。利用学生到校的闲余时间、课外活动、主题班会课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3--5分钟的励志美文、正能量文章诵读。通过励志诵读,使学生的人格优化,促进身心健康。
3.4组织励志演讲与征文比赛。经过一个学期的励志教育,学生们对于励志的内涵、意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自己的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改变。组织学生将自己接受学校励志教育的真情实感、真实体会写出来、讲出来。
3.5评选先进,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励志教育活动中,有一些同学受到励志教育的影响有了明显的变化,学校通过组织评选“感恩励志星”,在校园树立在学习、纪律、文明、礼仪、道德、奉献、爱心、感恩、品德等方面优秀的励志明星与榜样。
4.校本开发,编写励志教材
在总结励志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整合现有德育教育资源,通过课程化设置来落实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目标,把原有的德育教育活动方式纳入广义的德育课程中来,形成课程体系。在学校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指导小组的领导下,我校编写了开展学生德育教育校本教材—《励志二中》。
通过励志教育活动开展,特别是要求学生对照自我反思,每天在填写成长记录的同时,还要反省自己,对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发展做出自我评价。实施励志教育以来,高一、高二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轻声慢步过走廊意识、文明礼仪意识等有了明显的提高。走进高三教学楼,激励标语警示着每一位高三学子,高三教室里,刻苦学习、旁若无人的学习状况令人深深折服。学校也逐步走出了生源质量较差的低谷,高一招生形势有了大幅改变,许多能在市县学校上学的学生纷纷回到了我校上学。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率连年攀升,学校与周边县市高中差距逐步缩小。
教育是一项净化灵魂的神圣工程,德育教育工作更是一项圣洁高尚的工作。我校开展的以励志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德育教育,以呼唤、赏识、信念教育为主旋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感恩意识、孝道意识、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诚信意识、文明素养,促使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勉励学生志存高远,激励学生把激情化为动力,把理想变成现实,为学生迈向成人、成功、成才之路奠定了良好的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