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2017-05-11马珍黄亮
马珍++黄亮
摘 要:文章以广安市为研究区,以开发约束条件、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开发潜力三个维度展开评价。通过研究国土空间开发,有助于合理安排区域产业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可以全面掌握国土空间在开发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推进土地整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关键词:开发适宜性;广安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
1 绪论
国土空间开发是根据不同地域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利用国土空间的能力不同,围绕如何实现高效配置资源及达到和谐人地关系展开。我国国土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用地矛盾将会日益突出,使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受到限制。
本文选取广安市作为论文的研究区,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四川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大省,其国土空间开发却鲜有研究。四川地形多位于丘陵山区,因此,选取广安市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评价。其二,广安市作为川渝经济合作区的连接带,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其三,广安市作为四川省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效覆盖国土空间,促进市区县国土空间规模连片开发,易形成产业化链条促进发展。广安市作为成渝经济区的接力带,研究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可以解决川渝经济合作区资源配置及交流合作,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产业结构优化、保障生态安全。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边缘,北纬30°01′-30°52′,东经105°56′-107°19′之间。广安市幅员面积6344 Km2,整体形状似扇形铺开,东西宽134.5Km,南北长93.6 Km。广安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地区。其管辖广安区、前锋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华蓥市。作为川渝经济合作接力带,广安市立足于區域大融通、经济大发展,加速构建川东综合交通枢纽,加强其区位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2.2 人地关系分析
(1)人均农村建设用地
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是说明人地关系及土地利用效率的核心内容,农村建设用地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广安市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全部超出国家标准150m2上限,可以用于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较大。第二,农村建设用地分布散乱,根据广安市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农村居民点单个独立图斑共计183365个,面积大于3公顷亩的斑块仅仅只有523个。“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无法形成规模化的管理。
(2)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是除未利用地之外的土地与总土地面积的比值。这个概念表示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广安市土地利用率基本上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达到95.45%,开发利用水平较高,说明自然资源基地较好。但同时也说明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3)农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通过收集广安市各区县土地利用数据,各区县自2010年至2014年期间,农用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与建设用地增长的趋势基本相应。城市空间“摊大饼”式的增长方式,势必会增加建设用地的供应压力。
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对象与评价单元
本文选取广安市范围内所有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评价研究的对象,结合广安市实际情况,选取县级单位为评价单元,突出各区县国土空间开发情况,因此,不宜放缩至乡镇单元。第一,乡镇之间的相似性比较高,数据庞大;第二,从2013年,前锋镇升为前锋区,乡镇单位发生变化大;第三,资料不完善同时也是影响选取评价单元的原因。
3.2 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本文借助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基础,着手以研究区国土空间开发约束条件、国土空间现有开发强度、国土空间未来开发潜力三个维度分别展开评价。开发约束条件选取以下指标:高程、地形坡度、林园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土地承载力、地均农业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业机械化总动力、污水处理率、土地垦殖率。现有开发强度选取以下指标:人口密度、地均GDP、人均GDP、二三产业产值、烟粉尘排放量、开发强度变化指数、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学校个数、城镇人口增长幅度、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用地面积比重。未来开发潜力选取以下指标:规划基本农田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费水平、生态承载力、道路交通网密度、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可开发潜力空间、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弹性系数、建设用地面积新增幅度。
3.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国土空间开发的指标较多,增加了评价计算过程的复杂性。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易造成误差。因此,首先要对所有具有影响力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多个相互关联的数值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新的指标。
3.3.1 原始指标数据获取
经查阅资料与实际调查,本文数据来源主要分为三种,空间数据与统计汇总数据、统计计算数据。空间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广安市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统计汇总数据与统计计算数据主要来源于2014年广安市统计年鉴、广安市农业局、规划局、交通局、经信委等部门的规划及统计数据。
3.3.2 主成分分析确定参评因子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相关性系数矩阵、特征根与参评因子值等计算在IBM SPSS Statistics 21中完成,步骤:依次录入开发约束条件指标数据(现有开发强度数据、未来开发潜力数据同理),分析命令,降维,因子分析。提取方法为主成分,主成分个数由特征根>1判断确定,计算因子分值,保存变量,得出参评因子值。
根据相关性系数矩阵计算特征根及特征向量,特征根用于确定主成分个数,特征向量即为参评因子值,进而确定了主成分与参评因子,选取特征根>1,并且累计方差贡献率>85%为依据确定主成分(参评因子)个数,得到表1。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土空间开发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1]。结合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影响因素分析,借鉴层次分析法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 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4.1 熵值法确定权重
常见的赋权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熵值法等。前两种方法属于主观赋权法,由专家主观认识对指标相对重要性程度进行判断或者对指标直接打分。熵值法通过统计一组数据信息熵值的变化表示系统的混乱程度,所带信息量的大小。信息熵值大,信息的无序度大,可用的信息少,权重小;信息熵分布的范围在[0,1]之间,熵值趋近于1,混乱程度越大,可用的信息就会越少,权重小。根据熵值法计算权重过程得到各维度的权重如表2:
4.2 开发适宜性评价
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是将参评因子值与参评因子权重动态加权求和以求评价单元分值的方法[2]。本文选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综合制定三个维度得分值,以及适宜性评价的总分值。
wj为第j项参评因子的权重值。
通过计算开发约束条件、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开发潜力三个维度的得分值,并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程度进行动态加权求和。其中开发约束条件为负向指标,应利用极差变换法进行处理,利用公式(1)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表得到的开发约束条件、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开发潜力与各自权重值,加权求和得到广安市各区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总分值。
4.3 评价结果分析
适宜性I级:开发约束性条件较大,现有开发强度较小,未来开发潜力较小的区域,但并不都是“最低,最高”的水平,就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的综合能力并不是由某一个维度单独决定。适宜性II级:开发约束性条件适中,现有开发强度一般,未来开发潜力大的区域,由这三个维度共同确定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的综合能力。适宜性III级:开发约束性条件较小,现有开发强度大,未来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由此可见,开发约束条件、现有开发强度及未来开发潜力对国土空间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应克服“短板”效应,解决“顾此失彼”的问题,综合发展。
4.4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原则与建议
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3]。广安市耕地中有近40%为坡耕地,质量不高,产量较低,同时建造耕地护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积极推进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土地行业中项目量较多的土地整治类型——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复垦、增减挂钩,均可使用土地综合测评系统为项目的规划发展给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4]。未来十几年是广安市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减少耕地的占用,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才可以为国土空间开发留有充裕空间。
参考文献
[1]林海明,杜子芳.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应该注意的问题[J].统计科学,2013,30(8):25-31.
[2]许继萍.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在小城镇综合定级中的应用[J].广东土地科学,2010,9(6): 44-48.
[3]刘彦随.农村土地整治要让农民受益[N].人民日报,2010.
[4]冯家强,梁绮君.土地综合测评系统在农用地质量评价过程中应用的探索[J].商品与质量,2016(21):85.
作者简介:马珍(1990,12-),新疆昌吉人,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广东华远国土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