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2017-05-11田青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山东问题

田青

[提要] 科技创新是支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山东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创新人才队伍、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发力,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升级;问题;对策;山东

基金项目:2016年度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RKB4900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4日

当前,山东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正处于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期、加速期,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期。面临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双重任务,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在未来发展中赢得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为经济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山东省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山东省按照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目前,全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79家,省级技术中心达到1,524家,全省投入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3%,工业技改投资1.5万亿元,总量列全国第一位。但是,与先进省市相比還有较大差距,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依然较低,依靠科技创新助推山东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综合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从2016年全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看,山东位居第六,与先进省市有较大差距。一是科技进步对创新驱动力的影响较弱。一项研究表明,山东省科技进步对创新驱动力的影响,在华东六省一市中居第五位,且指标评判分析结果仅相当于位居首位江苏省的30%;高额GDP能耗、工业COD排放量两项指标,在华东六省一市中均居末位;二是创新突破对创新驱动力的影响需进一步提升。研究表明,山东省创新突破对创新驱动力的影响,在华东六省一市中居第二位,但指标评判分析结果仅相当于位居首位江苏省的56.79%;三是创新投入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89%,仅居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6,881件,仅居全国第六位,与发达省市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企业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山东省在华东六省一市居末位,仅相当于位居首位浙江省的12%。从企业关键技术的自给率看,目前山东多数行业和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二是企业协同创新的决策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名义上让企业牵头,但技术研发方向和内容最终还是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说了算,往往导致研究方向、成果与市场不对接;三是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尽管很多地市也建成并投入运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但总体上看功能尚显单一,机构不甚健全,在服务方式上也缺乏新颖之处,运作机制比较僵化、专业化层次较低,集聚效应较差。

(三)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强化。一是高层次和企业创新人才明显缺乏。山东省两院院士、国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较少,科技人才中硕士以上学历、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较低;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的比重较低,在华东六省一市中位居第六,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数偏少,仅相当于位居首位浙江省的40.91%,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存在人才“引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的问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户均不足10人,仅居全国中游水平,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2.7%,居全国第26位,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二是科技人才参与国际性科技学术交流的机会少,难以掌握科技前沿的信息,不利于科技人才的成长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三是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有待提高。在科技成果评价上,专利数量、成果运用、市场转化、经济社会效益等许多衡量创新成果质量的指标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四)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需进一步提高。一是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科技资金的支持力度仍显不足,R&D经费投入强度相对较低,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增速仍无法满足科技高速增长的需求,与先进省市相比,财政支持力度还有一定差距;二是科技创新经费渠道较窄。尽管近年来围绕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但与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淄博市为例,一项研究表明,淄博市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90%以上从政府筹集,技术型收入筹集资金占4%,其他收入占6%。说明科技筹集的金额占科技筹集经费比重低,且主要来自政府拨款,科研创新经费投入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三是科技经费的使用和监管体制不健全,制约了科技经费的安全和效益。

(五)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市场在科技研发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未能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市场激励机制不完善,部分政策措施还存留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侵权盗版、假冒商标、冒充他人专利等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现象时有发生,对行业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发展构成较大的负面效应;三是科技创新的法制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和政策多集中在原则、目标、主体、措施和权利义务等方面,对于程序重视不够,且政策实施监管不力,一些不法人员钻政策空子骗取科技研发资金现象时有发生。

二、科技创新引领山东省经济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一要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围绕可能产生革命性突破的焦点方向和科学前沿热点问题,培育创新思想,推动学科建设,巩固发展比较优势,补强基础研究短板,力争在更多战略性领域实现率先突破,提升全省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二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牵头组织实施产业前瞻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全球配置优质创新资源能力,加快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向“专特精新”发展,在产业细分领域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盈利能力强的专业型企业。实施“小升高”培育计划,促进量大面广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三要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聚集的优势,赋予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大的科研自主权,支持其建立和完善有效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科研机构面向行业、产业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高校院所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前提保障。一是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项目的实施主体;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的结构模式,引导社会创新要素聚集到产业持续创新链条上来;发挥税收优惠的扶持效果,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的研发热情。二是建立多元化的企业研发投入保障体系。探索政策支持与项目支持相结合、中央支持与地方支持相结合、财政资金后补助与企业和社会资金前期投入相结合的多种支持方式和渠道;制定普惠性财税鼓励政策,统筹制定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使企业普遍享受到技术创新的“甜头”;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等业务,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为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三是健全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技术平台。加快培育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企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三)壮大创新人才队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一是多渠道引进人才。建立市场化引才机制;加大外籍专家智力引进力度;加快引进紧缺高端创新型人才和团队,特别是要重点引进能够带动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全面落实国家、省“千人计划”人才奖励资助;对重大科技专项、重要科技领域,可研究采用“人才特区”等办法,吸引顶尖人才,创建人才高地。二是合理化使用人才。重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设立科技创新能力专项,支持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尽快提高山东省产业技术层次和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三是全方位留住人才。加大政府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财政统筹安排、优先保障,确保人才政策兑现和人才工程实施的经费需求;探索建立孵化器創业投资风险补偿机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资金池,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充分体现人才和知识价值的分配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

(四)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为转型升级提供资本支撑。一是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政府应把强化对科技的支持作为财政战略的重点,每年依据GDP的增幅确定政府R&D经费投入的增加额,形成财政科技投入平稳增长机制;以政府信用为基础,对具有较大的外部效应且市场前景良好的科技创新提供财政担保,促进金融机构增加贷款,使财政资金发挥杠杆效应,增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二是拓宽科技创新经费渠道。在保证公益性、基础性研发投入基础上,丰富财政科技资金支持创新方式,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设立引导基金、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参与和支持创新,提高财政科技资金放大效应。三是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用于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助、产学研重大合作项目的扶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发及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项目的建设,促进财政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四是针对不同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出台相应的绩效考评办法,明确相关评价标准,建立以成果转化应用效果作为检验评价绩效标准的机制,确保科技评价和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五)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创新服务能力;建立创新资源配置的信息交流制度,防止重复立项和资源分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三审一决策”制度和追踪问效制,坚持对技术创新项目的评审和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逐步实行委托制、建立政府创新资源分配公示制;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参与的科技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和机制,深入推进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二是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建立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使科技投入的结构最优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三是强化科技组织保障。完善目标考核办法,将科技投入、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扶持自主创新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等指标纳入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建立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应用保护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促进科技进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科技立法与科技执法工作,加强法制建设,把自主创新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科技创新制度的法制化。

主要参考文献:

[1]葛金田.科技创新推动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研究[J].东岳论丛,2014.12.

[2]王义娜,黄立新.山东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创新驱动力的综合评价分析——基于华东六省一市的比较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4.10.

[3]岳顺之.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科学与管理,2013.6.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山东问题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