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2017-05-11罗敏
罗敏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是阅读的升华。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写作中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两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写作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9-0054-02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提高教学效益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然而长期以来教师片面地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阅读作文教学就是作文,阅读与写作脱节,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这是以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而并非风马牛不相及。阅读与写作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当前我们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
1.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写作也是如此。即使学生拥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但是没有写作素材同样是无法写出优秀的作品来的。丰富学生素材积累,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与基础。现行教材所选入的文章在内容上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形式与体裁,也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过于重视文章的分析而忽视学生的阅读,使得学生失去了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机会庆去了积累素材的重要机遇。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践行新课改所提出的个性化阅读理念,让学生充分地读,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获取更多独特的感悟与体验真正形成知识的内化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素材,储存于头脑中,这样在写作时便可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2.在阅读中发表个人见解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生活阅历、思维方式、认知规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正是提高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资源。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以教师的权威地位与教材教参的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获取个人感悟。这正是语文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所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厚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要让学生将这些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书面写作是写作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将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的体会与见解写下来,如读后感,或是针对主题、写作风格,或是重点段落、关键词语等来展开写作,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将对文章的个人见解写下来。
二、在写作中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1.用写作来体现阅读成果
现代教学提供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要作过多的干涉。那么,学生的阅读成果如何体现?只有读与思而没有议与论的阅读同样是徒劳的。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写作,都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主要途径。这是一个将自己的见解与文本结合的过程,正是学生展现个性与才能的重要机会。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见解,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与交汇,展开激烈的讨论,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與互动,使得课堂上拥有更多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达成共识,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地走进作者的世界,走进文本,享受到自己阅读的成果。这对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在写作中养成良好习惯
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新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瞬间万变的时代,抱着书本不放、停滞不前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不断学习的人。而阅读与写作正是人类获取信息、提炼信息的重要手段,阅读与写作贯穿于我们的整个学习与工作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必然性、必要性与重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下转第104页)(上接第54页)同,思而不学则殆。”读与思是一体的,没有深入思考的读只会浮于形式无法深入其本质,自然无法领会其精髓。阅读的过程中要边读边思掌会用笔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所感所悟,这样才能达到知识的真正内化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这样的读才是高效的。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笔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悟所思,推动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使得学生养成用笔随时记录的良好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谢淑茗.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481.
[2] 高庆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2011,(9):135.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