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客融合,物我同境

2017-05-11孙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验性文本文章

孙巍

“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淮南子·论训》中强调“故圣人以身体之”,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古代大学问家荀子曾谆谆告诫他的学生“笃志而体,君子也”。他认为,能一心一意地去学习实践的人才是君子。这种“圣人”“君子”所为,是值得现代人效仿的。因为体验是“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理想境界,是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体验的时机和快乐。

所谓体验性阅读,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欣赏、评价阅读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把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阅读对象变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语文活动过程。它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来了解生活,获得生活的知识,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感悟中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激发创新意识。

一、情景联想阅读法

此方法注重情景的创设和氛围的渲染,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在学习课外阅读读本中的《父亲那座山》时,在上课前,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穷苦的父亲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吃尽了苦,最后不得不去卖血供儿子上学。但儿子却迷恋网吧,最后被学校开除,不知去向,善良的父亲决心即使要饭也要寻儿子回家……故事还没讲完,躁动的教室便安静了下来,我又给学生展示了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让学生观察,展开联想,说说能从油画中想到什么。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由父亲缠满布条的手想到了父亲的辛苦和勤劳;有的说看到父亲捧着的碗和脸上满足的微笑,想到了父亲不求所得的付出。这种丰富的联想,把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出来,教室里充溢着浓浓的人情味。这时我再让学生读课文,他们就会带着兴趣、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起来,有的学生甚至能当堂配乐朗诵,博得热烈的掌声。这种阅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音乐、绘画、讲故事等来实现。只要老师灵活机智,总能使学生在阅读前得到情感的熏染,并用这种体验来催化阅读的热情,学生内心向善的渴望就会得到酝酿,阅读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二、生活实践阅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内涵就有多丰富。学生通过体验阅读能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体验生活,品味酸甜苦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创新实践。

(一)正确解读文章,找准切入点,做好文章与生活的衔接

如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联系本课所在单元的学习目的,考虑到学生喜欢追星的特点,我给他们提出一个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要称贝多芬为巨人”,作为深入研究文章的切入点。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贝多芬和其他伟人一样都付出了平常人没有付出的努力。我又提醒学生由这一切入点联想生活中追星现象。很多同学提到了TFBOY、中国好声音等,认为他们扮相时髦,唱歌好。我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中有些是贫困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但他们并不怨天尤人,而是自强自立,终于成功。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经过这一点拨,有些学生也诚恳地提出了有些明星身上的弱点。学生们认识到了人无完人,盲目追星是幼稚的。这种对生活的间接体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生活追求,他们的生活品位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开始对贝多芬、邓稼先、居里夫人、海伦·凯勒等感兴趣了。

(二)模仿文本中的精彩片断来写生活,促进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

语文不仅要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同时还应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以文章中的精彩片断为范本,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来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在《社戏》的阅读中,我鼓励学生模仿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观察青岛早晨或夜晚的景象,写一个片断。要求从听觉、视觉、嗅觉三个角度,用上形象恰当的词语和比喻句子,体现写作者的真实情感。有的学生写晚上凭窗看到的夜景,感叹青岛的夜景原来是这样美。也有同学写早晨上学时的情景,惊喜于青岛的早晨是这样的忙碌而充满活力。有一位学生单写了青岛的雾:“晨雾把大地轻轻地笼罩着,像是蒙上了一层薄纱。你向前走几步,前面的雾就向两边让开。极目远眺,远处漂浮着一个个尖尖的屋顶,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座岛屿。忽然,一阵海风吹来,云雾向四周散去,犹如轻纱撩开了一角。深深吸一口气,凉凉的,还有咸咸的海水的味道……”这一写作实践,使学生不仅养成了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了写作兴趣,也加深了对阅读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和感悟。

三、创新探究阅读法

在体验性阅读中,也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探究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对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看法作辩证分析,摆脱思维定式的羁绊。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创新式的体验阅读。

(1)大胆质疑。古人说:“学贵有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個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阅读中体现个性,放手让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可以结合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如定期举行一些语文活动课,结合教材的安排,尽量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而每一次活动其实就是体验性阅读的延伸。如学完了《黄河颂》,就让学生以“黄河”为话题,举行一次才艺展示,同学们的才艺表演有舞蹈、朗诵、合唱、书法等,有一位同学还一边自己弹琴,一边朗诵自己写的诗《我心中的黄河》。从准备到主持,这一过程的体验,是体验性文本阅读的延续,是学生对文章的再创造。

(3)进行探究性学习,主要围绕在体验性阅读中涉及的人们关注的话题来进行。如阅读《苏州园林》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苏州的旅游景点,费用是多少?”“请你给市长写一封信,谈你对青岛旅游资源的看法。”这些探究性问题的解决,既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我思故我在”,我体验,所以我快乐。这不仅是一个获得语感的过程,更是一个获得美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充分调动,在兴趣中,学生领悟了字里行间的情感和人文精神,品味出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猜你喜欢

体验性文本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体验性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