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和增进消费相关性实证检验

2017-05-11唐丽君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国家战略商贸流通政策建议

唐丽君

基金项目:辽宁省文化社会学学会项目“辽宁省乡镇社会地方性特色资源与产品的‘互联网+方略研究”(课题编号LNWHSHX ZKT201703)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扩大內需、刺激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新时期的国家战略,商贸流通产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对我国扩大内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目前仍然处于缓慢增长阶段,且存在居民消费不足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与消费的现状出发,深入探讨商贸流通和增进消费的相关性,并从政策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及增进我国消费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贸流通 增进消费 相关性 国家战略 政策建议

引言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增长结构都在逐渐发生变化,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商贸流通业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为社会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由于受到产业发展区域不集中、企业进入门槛低、发展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等的影响,依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发展体系,严重制约了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另外,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我国消费需求呈现不足的状态,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商贸流通业在促进消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研究商贸流通和增进消费的相关性,实施有效政策发展商贸流通业,可实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目的,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迅猛

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199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足2.4万亿元,而2011年超过了18万亿元,依据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30万亿元,20年间增长了13倍,这种增长速度极其罕见,虽然表明我国消费能力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也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过于迅猛。

商贸流通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已达到40%左右,虽然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在第三产业发展中仍发挥重要作用,是促进GDP增长的重要力量。截至2015年,我国批发零售业商品购进额高达32万亿元,销售额高达36万亿元,企业法人增加至12万个。同时,伴随商贸流通企业从业人员的增加,已带来了更多工作岗位,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也验证了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消费和出口、投资并称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商贸流通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我国流通产业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中的劳动投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增长率高达4.5%,虽然促进了该行业对社会劳动力的吸收,但单位资本投入不高,造成人均增加呈现波动状态,内部各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发展不均衡。

(二)流通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广义上来看,我国流通产业内部结构包括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与邮政通信业等。依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批发零售业产值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仅2006年出现过一次下降,批发零售业的产值在整个GDP中占9%左右,这表明批发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传统产业地位极其稳固。同时,批发零售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保持在8.5%左右,而内部其它行业虽然也快速发展,但是内部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总体来看,传统批发零售行业比重最大,目前已经高达64%,住宿餐饮行业比重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针对目前商贸流通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其内部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等都具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运用具体政策创造出产业合理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出商贸流通业内部不同行业的关联效应,从而有效实现产业发展和消费增长。

(三)商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商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间接影响商品价格,影响消费行为的实现,因此商品流通环节中的成本问题是制约消费实现的重要因素。除了流通成本外,体制性成本也增加了商品流通企业的负担,影响了商品价格。体制性成本是一种行政性额外负担,这部分资金花费主要是由个人因素或体制问题造成,商品流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大量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加其发展成本,其中以流通环节税负负担增大、标准不一现象最为严重。同时,农产品流通中“绿色通道”在有些地方没有真正实施,导致农产品经过重重关卡最终成为高价消费品。当前我国商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农村流通业缺乏健全的流通基础设施;二是流通企业规模小,无法发挥规模效应,阻碍了流通效率的提升。因此针对我国商品流通成本高的问题,应大力研究如何降低流通成本,激发流通业隐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制定改善流通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改善农村流通业发展环境,推动商品流通业快速发展。

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现状

(一)我国消费水平稳定发展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就目前而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行为的主要指标,1995-2015年间呈逐年增加趋势,2005年其增长率已经达到10%,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呈现稳定发展趋势。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超过30万亿元,增长速度高达18%左右,消费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新时期。虽然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GDP增幅明显下降,但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依旧保持原有增长态势,说明我国消费水平已经处于国际领先位置,并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

(二)人均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消费的基础是收入,收入的增加能够有效刺激消费的实现,并带动消费增长。从1995年起,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并于2005年后呈现快速增长状态。但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虽然近几年我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呈现缓慢缩小趋势,但城市与农村消费水平的差距仍较大,制约我国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依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消费水平于1995-2007年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这一时期人均消费支出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但是增长水平并不稳定。2009年国家实施各项扩内需政策,例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节能补贴、汽车节能补贴等,使消费支出有所上升并逐渐稳定,这表明我国人均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容易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助。

商贸流通和增进消费的相关性检验

(一)商贸流通与增进消费的实证分析

变量与数据。参考中国统计年鉴官网发布的1995-2015年数据资料,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情况(SH)表示商貿流通业发展情况,以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情况(JM)表示居民消费增长情况。研究商贸流通和增进消费的相关性,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与居民消费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

单位根验证。本文研究的各项指标是按照时间顺序选择的数据,需要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验证。研究采用ADF进行检验,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如果不差分,则两者的检验拖尾概率均<0.1,说明在10%置信水平下差异较为显著。综上,该组数据变量属于平稳序列,也不存在显著的单位根,因此采用直接相关性检验法。

相关性检验。相关性检验中,自变量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的变化,因变量为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采用最小二乘法,经计算得出相应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两者相关性验证的拖尾概率<0.01,其值为0.0000,表明在1%置信水平下差异较为显著,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806,如果仅一个自变量相关系数值较小,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弱相关。

格兰杰检验。通过两变量的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幅度存在弱相关关系,但具体的相关性还不明确,不能详细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向。因此本文运用格兰杰检验法进行检验,经检验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的变化影响消费水平增长幅度的变化,前者是后者的原因,但是反过来无相关性。综上,两变量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脉冲响应函数。结合两变量的格兰杰检验结果,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变量中增加一个冲击,经分析得出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幅度的变化脉冲响应函数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到冲击后,约半年后居民消费水平开始受到影响,伴随时间的发展,其影响逐渐增大。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对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影响时间最多为5年。

(二)商贸流通与增进消费的相关性分析

第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效扩大了消费者的消费范围,为增进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商贸流通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则表明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并有效扩大商品市场范围,会对居民消费产生较大影响。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商贸流通业运用先进技术为自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是对互联网的运用,催生出互联网支付、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打破了传统商品实体销售的局限性,使任何商品在任何区域都能进行销售,商品更是面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除此以外,物流水平、运输条件、保鲜水平等均得到显著提高,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可以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商品流通。便捷的运输条件更为奢侈品、家电家具等商品交易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想要的商品。而且,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动了一、二、三线城市消费水平的提高,在增加消费商品种类和扩大消费范围上发挥显著作用,有效刺激了居民消费,更为增进居民消费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二,伴随现代商贸流通效率的提高,居民消费效率也显著提高。商贸流通效率是指商品从发货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速度,即在快捷的商品流通环境下,有效激发居民消费欲望,从而增进整体消费水平。并且在提高商贸流通效率中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以顺丰快递为例,现代物流业发展理念普遍创新,将“同城24小时,一线、二线、三线城市48小时”作为工作标准,顺丰快递工作的高效率有利于解决商品销售、流通中的紧急需求。同时,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成为新兴行业,并在刺激消费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电子商务提供了商品交易平台,改变了传统商品流通模式,并且在物流、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消费环境下,任何商品的流通效率都在提高,线上线下的消费模式有效刺激了潜在消费,进而提升了我国消费的总水平。

第三,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反映出商品流通质量,高质量的商品流通是影响居民消费质量的重要因素。消费水平的增长除了表现在消费产品种类增多、消费产品数量增加外,消费质量的提高也是其重要表现形式。如果消费环境良好、商品质量有保障,且消费售后服务水平高,会显著增加居民消费,促进消费水平提高。近年来,商贸流通业致力于改善商贸流通环境,改善商品服务质量等环节。其中改善商贸流通环境,形成商贸流通业良性竞争机制,优化市场竞争环境,还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保证商品流通业各主体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处于转型时期,应大力调整发展结构,改善居民消费质量,从而达到增进消费的效果。

第四,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能力是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功能。现代消费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的个性化、特色化和体验式,但商品质量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商贸流通产业根据消费热点和消费者需求制定完善的服务项目,例如对消费水平中等及中等偏下的消费者制定低成本服务;对消费水平较高的消费者制定中高端服务,且提供高质量、附加值较高的商品;根据消费购物时间的长短,提供线上线下交叉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这些都是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的标志,通过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满足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商品流通服务,可以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增长。

(三)消费增长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动力

第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应将居民消费作为参考依据,按照居民消费的偏好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内容。商贸流通企业或产品流通,其最终目的是达成商品消费,实现商品流通的目的。因此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表明这类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商贸流通主体就应按照消费者需求和偏好重点流通这类商品,从而促进流通领域的畅通,保障商品销售量,同时商贸流通业还应根据市场消费情况决定商品生产。反过来讲,消费实际上能够影响生产和流通,生产、消费和流通三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商品流通环节离不开这三者的相互合作。除此以外,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还影响消费方式的转变,例如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完善,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移至网购上,目前手机购物已成为新型消费方式。

第二,消费能力决定了商贸流通发展的范围。商贸流通业属于第三产业,主要服务于消费者,这就要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符合消费者需求。如果商品在消費市场中没有竞争力,就无法进行交易,无法真正实现商贸流通的目标。因此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范围要根据消费需求进行扩张,而不是无规律的盲目扩张。在适当的消费需求下,居民具有多大的消费能力,决定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此只有真正刺激潜在消费,增进居民消费需求,才能促进商贸流通业的真正发展。

商贸流通业发展及增进消费的策略建议

(一)围绕扩大消费,发展商贸流通

政府应围绕扩大消费,制定发展商贸流通业的政策措施。针对农村广阔的消费市场,要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增长。已在农村地区推进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能有效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同时应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扩大城市地区的居民消费,进一步完善城市地区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促进家电“以旧换新”和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应全力提高市场调控能力,构建健全稳定的市场环境,保证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完善,在稳定的市场中为消费提供良好环境,进而增强市场应急调控能力。除此以外,还应运用优惠政策促进流通企业发展,重点支持中小商贸企业的拓展,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在社会上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挖掘新型消费模式,刺激居民消费。

(二)优化商贸流通,全力拓展服务

应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建设流通业的连锁产品专卖店或服务连锁店,开展专业化、差异化的产品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运用统一经营理念发展商贸流通业,首先将小规模、分散的产品经营店和服务进行统一,运用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经营实现经济效益。重点强调专卖店和服务连锁店的特征,将商贸流通产品定位与消费者需求相结合,进而满足消费者的购买力。其次,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人员要加强服务理念,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知识、个性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服务,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习惯,正确引导消费,促进商贸流通企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并将现代流通方式延伸至农村地区,完善农村服务网点,优化农村地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

(三)推广流通技术,促进多元消费

在加强传统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要重点发展新型技术密集型的流通新领域,例如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将无线射频技术应用于物流、批发、零售等环节中。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进行自主创新,降低信息技术应用成本,指导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运用电子商务B2B平台进行企业管理和沟通交流,并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多运用政策优惠手段,加强与政府的信息资源共享,运用政府提供的各项发展服务项目,促进商贸流通企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已经成为商贸流通业主要经营模式,并有效适应现代新型消费购物模式的需求,所以应加强新型商业业态的建设,鼓励新型消费服务模式的实施,刺激居民服务性消费需求,进而加快我国消费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王浩,熊曦.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6)

2.鲁陈豪.我国商贸流通业与消费性金融的互动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

3.郭伟奇.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消费增长的联动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4.汪晓梦.区域性技术创新政策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基于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分析的视角[J].科研管理,2014,35(5)

5.王德章,张平.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4(5)

6.冷思平.大众创业政策下的商贸流通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猜你喜欢

国家战略商贸流通政策建议
文化产业发展:国家战略新境界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研究
日本颁布“国家战略”帮助“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