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武汉东湖绿道建设管理的升级建议

2017-05-11崔雨琦田祚雄

决策与信息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崔雨琦+田祚雄

[摘 要] 武汉东湖绿道建设与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绿道的出入口有待增加,停车难问题比较突出,人车混行增大安全風险,“如厕难”问题凸显,环境污染仍旧存在,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应当走亲民化、国际化、生态化、精细化的道路来加强管理,其具体措施为:一要完善绿道标识诱导系统建设,二要加强游人劝导、宣传和管理力度,三要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四要开展公共安全事故预案的编制与演练,五要努力拓展东湖绿道品牌功能。

[关键词] 武汉;东湖绿道;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5-0047-06

2016年12月28日,武汉东湖绿道一期工程正式向公众开放[1]。这条融风景生态、畅达休闲于一体的绿道,使东湖的秀美、浩渺、野趣得以近距离展示给世人。东湖绿道建成开放后,吸引了大量市民徜徉其间,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因此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获得了市民的普遍好评与交口称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湖绿道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探访,本文就东湖绿道建设管理如何升级略呈管见。

一、武汉东湖绿道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慢生活”理念的兴起,城市绿道建设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其实早在19世纪初,美国人就开始将公园小道和社区草地小道连接起来,尝试过绿道建设。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大绿道建设力度,将其视为一项重大经济产业进行规划。同期,在法国巴黎,几乎所有风景名胜都由绿道串联,生态绿色融入城市内部,形成了城市的绿色脉络。德国鲁尔区持续推出7项绿道计划,彻底改变了原本一片灰色的工业区形象。绿道打通了城市内部的空间,对传统公园和开放空间进行了连接,既保存了自然廊道,也保护了一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景观。可以说,绿道是城市内部空间的重塑,是城市建设与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东湖“生态绿心”的设想,而东湖绿道无疑是东湖绿心“律动的脉搏”。据悉,这条世界级绿道规划总长度共计124千米,其中绿道主线为82千米,绿道次线为42千米,包括滨江线、都市线、郊野线、学府线、滨湖线、临山线。东湖绿道计划分三期建设,计划三年全部建成。

2016年建成开放的绿道为一期工程,全长28.7千米,由湖中道、郊野道、磨山道、湖山道四段主题景观绿道连接而成。其中,湖中道自梨园广场经九女墩至磨山北门,全长约6千米;郊野道由鹅咀穿过落雁景区至磨山东门,全长10.7千米;磨山道全长5.8千米,串连楚市、离骚碑等景区;湖山道长全6.2千米,从磨山北门延伸至风光村。东湖绿道一期整体景观结构为“4+4+8”,即四段景观道(湖中道、郊野道、磨山道、湖山道),四大门户(西门户是楚水汉广驿站,东门户是落雁驿站,南门户是全景广场,第四门户是磨山挹翠),八大主体区域(分别以山丘、湿地、岛屿、田园等景观风貌为核心,山丘风貌为九女墩、枫多山;湿地风貌为长堤杉影、曲港听荷;岛屿风貌为湖心岛、鹅咏阳春;田野风貌为田园童梦、塘野鸣蛙)。东湖绿道为满足国际自行车比赛要求,路幅设计为6米。现一期沿线建设有三级24座驿站及服务点,平均间距约1.2千米。其中一级驿站4处,二级驿站8处。

东湖绿道二期将于今年建成,线路总长约68.8千米,其中绿道主线约44.7千米,支线约24.1千米。选线方案为环抱后湖和汤菱湖、串接马鞍山森林公园和白马景区,连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2],拟由湖城道、湖泽道、湖町道、森林道、湖林道5段主题绿道组成。其中,湖城道主要位于听涛景区,长约7.2千米;湖泽道位于白马景区,长约14.5千米;湖町道位于后湖景区,长约8.2千米;森林道主要位于吹笛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长约25.2千米;湖林道位于磨山和喻家山景区,长约13.7千米。每条主题绿道上都设计了数个景观主题区域[3]。二期配套设置6个一级驿站,6个二级驿站。

东湖绿道三期将于2018年建成,并将与一期的湖中道、湖山道,二期的湖城道一起,对郭郑湖环抱形成闭环。2017年底,东湖绿道系统将环抱汤菱湖、团湖、后湖、郭郑湖等大东湖的4个子湖,形成若干环路。

东湖绿道建设者们秉承“千年之作,传世经典”的理念,匠心独运,精心设计,精雕细琢。据媒体报道,绿道开通后,每周末游客流量达30万人次,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4]。

二、东湖绿道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据预测,2025年,东湖年游客量将达到1300万人次,高峰日游客量约为6.2万人次,大型节假日可达15万人次。目前,东湖绿道的停车位设置超过1万个,大巴泊位350个,有22条公交线路可抵达,未来还将有多条地铁线路方便到达。而且市民对绿道的青睐程度显然大大超出了预料。据媒体报道,2017年2月11日元宵佳节,恰逢晴好天气,武汉市各大景点人流如潮,当天园博园灯会游客人数突破55万,东湖绿道人数突破15万[5]。绿道游人爆棚,这充分说明人们对慢行健身、休闲放松式生活的需求旺盛,但日益增加的人流量也给绿道的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是绿道的出入口有待增加。目前东湖有9个出入口,数量偏少,很难满足游客需求。因此东湖绿道的建设管理应当向杭州西湖学习,否则极易造成拥堵。在杭州西湖,绿道沿线有密集的出入口,市民可根据游玩线路就近出入沿湖绿道,其中山水段3~6千米设置一个出入口,城市段更密集,0.5~1.5千米便有一个出入口,市民进出绿道非常方便,充分体现了西湖的开放性。

二是停车难问题比较突出。东湖植物园路、鲁磨路道路狭窄,停车场车位有限,不能满足停车需要,而且停车场缺乏明确的标识和车辆诱导系统,导致出现有车无位、有位无车或占道停车的严重问题。同时,东湖隧道项目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机动车的汇聚,进一步造成出入口拥堵。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