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华:完美主义者的自我修养
2017-05-11
方振华:完美主义者的自我修养
与方振华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他本人反复的道歉中开始的。尽管是记者提前到达并且方振华并没有迟到,他还是认真解释:“我和人约时间都是提前到的一方,因为等人实在无聊又浪费时间,我不愿让和我见面的任何人处在这种焦虑中。”
懂得生活的人才懂得设计
方振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合适的身材与着装,一丝不苟的发型,得体的举止与言谈、笑容与动作,你在和他交谈的时候,几乎找不出一丝不适的地方,“如沐春风”四个字可以说是最好的诠释。“做事可以简简单单,但绝不能马马虎虎,不然不如不去做。”就是这种认真的态度,让他对自己生活、工作的要求达到了一丝近乎苛刻的状态—他本人却觉得很正常:“我只是在认真生活而已。”
方振华最初走上设计这条路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对艺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最初的梦想也只是成为一个有影响力、能够独当一面的设计师。而现在,当记者问他是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设计师时,方振华给出了一个当下的答案:“设计不只是为了设计出外观,更是要设计出感觉。如何设计出感觉?就是要能够懂得生活,体味生活,能够对生活有所感悟。”
方振华的这种态度源自于他在国外的学习生涯。“设计的思维、技术、理论等可以通过课本学到。但是生活是一种抽象的体验,只有自己能够具有灵动的感觉,善于体会,才会有所感触。”
方振华非常在意“设计”本身对于一位设计师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些人用设计来做生意,而我是用设计来做设计。目的不同,初心也会不同,关注的点也会不同。别人在设计的时候可能会想,我做成什么样子业主会爽快付钱。而我则会想,业主能不能感受到我想让他们感受的,或者是他们想要从设计中感受到的我有没有体现。”
在“绿城之江一号”中,方振华充分展现了他对奢华生活的细腻把握。“我也不是过奢华生活的人,但我会在身边寻找灵感仔细体会。”
信息时代下,各种时尚文化潮流迅速传播的同时,带来了多元化的生活格调。这和18世纪的一种艺术文化形成的背景相当契合,那就是洛可可(Rococo)。洛可可作为巴洛克的延续,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巴洛克的庄严肃穆中,多了一丝中国式轻巧柔美的线条。于是很多新生的想法油然而生,那种关乎“慵懒”贵族的生活跃然纸上。他们饮食起居的“客餐厅”、居住的“闺房”、还有五彩斑斓的衣橱,让方振华思绪翻飞,仿佛失散很久的 “宝贝”突然出现在眼前。
华家池金都南德大院
“当我在思索甲方所要的‘豪宅’、‘空中别墅’的定位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所闪现的是一群娇艳的法国贵族少妇。身着华丽服装的她们肆意地玩弄着手上的珠宝,在一个慵懒的下午,沐浴在阳光下,品尝精致的点心。其中蓬帕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的笑靥令我痴狂。在我心里,所谓的‘豪宅’就应当是空间的主人自我意识完全解放和自由的展现。没有制式化,没有形式感,只是单纯为了享受而去‘享受’。”
方振华认为每个设计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项目都应有它的独特DNA,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设计就是要找出每个项目的特性从而把它变成亮点及它的魅力。如果项目欠缺了这点,便欠缺了灵魂,这样的作品也没必要存在了。”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综合体
方振华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他在设计的过程中力求完美,但在设计结束后又开始挑毛病。“我每个项目完成的时候都是最痛苦的一刻,不是我缺乏信心,而是因为我爱挑毛病。我会把作品解构分析,把坏的地方挑出来自我批评!我认为,只有这‘痛恨的苦’才能让我把错的地方记下来。所以在完成后沒有一个项目是我满意的!”
方振华自称为“问题儿童”,他最大的兴趣就是挑“有问题”的项目来解决。他从不给自己定义成是某种项目类型的设计师。在他看来,设计师一旦被定型就会一直重复做同样的东西,越来越麻木,也将毫无成长。因此,没尝试过的、各种有问题的类型找他来“解救”会令他欣喜若狂。每一次投入精力到新的“问题项目”,对他而言就是从零开始做设计,重新体验和寻找灵感,挖掘新的生命和新的设计角度。
“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感性的设计师,这一点我并不否认。我认为每一个设计师都应该用‘心’来做设计,因为那正是我们感性的源泉。我用感性来处理每一个空间组合及材料的运用。正因为如此,我的设计要求永远不用风格这种理性的东西当目标,而是感性体验的结果,这会让设计的思路更开阔。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都把理性的东西推到一边,待设计定案后才去处理。对我的设计而言,理性是不应该凌驾在感性之上的。”
方振华习惯在方案及设计定好后使用减法,就是在方案中决定去拿掉一些东西,一件一件地拿,直至没法再减。“一个空间里东西太多或太少都不可取,我的方向是从多逐渐向少过渡,到一个适宜的程度打住,这就是我的最完美的空间组合。找到一件不多一件不少的空间内张力的平衡点,空间内的魅力才能得到发散。”
户型优化是方振华觉得最好玩的事情之一。他曾经在一个“问题项目”的改造中,要将“一幢办公楼”在本身办公建筑层高局限下,改成拥有17个标准户型的单身公寓。由于办公楼室内已经完成公共空间装修,吊顶也已经完成,层高已经受到局限,结构也已经无法大改,在不能大面积的改造的前提下,最后要根据它本身的格局来设计每一间的户型。方振华和他的团队在45天完成了5个户型的样板房改造设计,而最后的销售反馈非常理想。
除了解决各种“问题项目”,一直热心教育的方振华在2017年的另一大计划,是希望可以更多地进行一些传承和分享的活动,把设计人生中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都分享出来给设计界的新生力量。而当下,在大部分设计讲座都还是在分享设计成果的情况下,他却提出了“分享成长”的不同思路。
绍兴嘉华馥园(港式)
多年的设计经历告诉他,设计工作不是重复性的,并不是设计完毕去使用就算结束,这只是一个设计的结果。真正值得深入体会的,是如何变成一个设计师。设计师从年轻到成熟,会有很多设计的过程、项目的积累和经历。而过程则是比设计更重要的一种东西,如果设计师懂这个过程,就自然会有属于自己的好结果。
“我经常跟一些年轻的设计师说,你待在一个设计师旁边学习时,最重要的是要留意他是怎么工作的。因为他的作品只是最终呈现的一个成果,但他其中的灵感来源、怎么确定、怎么修改方案等等,都有很多因素在影响他。这些因素你不去观察,是发现不了的。过程影响结果,懂过程才可以走自己的路。”方振华希望通过分享这个过程让更多年轻设计师得到一个成果。
“我也会特别在意学生们的眼光。我会问他们一个问题:我给你们300块到商场买东西,你们会买什么?答案五花八门,有些人甚至买好几样。而我会告诉他们,你们一定要买300块能买到的最贵的东西。这样,你们才知道什么是好的,好在哪里。养成这种思维,才能知道什么是好的,才能去学习好的,才能够成为好的。”
绍兴嘉华馥园(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