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视角下的乡村建筑“三生一体”研究及其改造策略
——以湖北省荆门市蔡院村为例

2017-05-10傅方煜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7年3期
关键词:空间生态生产

文/傅方煜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

曹宇(通讯作者)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地方性视角下的乡村建筑“三生一体”研究及其改造策略
——以湖北省荆门市蔡院村为例

文/傅方煜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

曹宇(通讯作者)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本文以湖北省荆门市蔡院村为研究对象,从地方性角度出发,发现乡村建筑存在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三个维度,并具有“三生一体”的内在机制。在解析地方性和三生一体概念的基础上,从乡村建筑的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及“三生”功能价值之间的关系分析地方性的乡村建筑“三生一体”的自有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性空间改造策略,以期为美丽乡村地方性表达和可持续性发展探寻一种有机系统的设计方法。

美丽乡村 地方性 三生一体 建筑改造

中央高校自主创新基金(编号:2014QN171)资助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建筑改造以及生态人居的建设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1]。乡村正面临空间重构、功能重组转型[2]。在经过彻底改造后,旧村内原有的物质形态消失,生活方式随之变更。在这悄无声息发生的地方巨变里,在令人感概其壮观的同时,也在叹息乡村建筑的景观和传统的乡土人情的遗失,致使乡村地方性衰退。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研究学科也由单一向多元交叉转变[3]。而对于农村建筑改造方面,笔者基于荆门蔡院村设计实践,通过乡村地方性探讨农村建筑改造的路径和思路。

2乡村建筑的“三生一体”研究

蔡院村隶属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管辖,位于荆门城区东南18公里处。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东南郊,地处鄂中金三角地带,是建设荆门市杨竹流域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项目中的一项[杨竹流域是“中国农谷”建设三大核心示范板块之一,为推进“中国农谷”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荆门市委市政府打造荆门市杨竹流域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示范区。]。项目方案实施后,被评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命名表彰第二批“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通报》(鄂办文[2009]88号)](图1)。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从事的产业性质的不同,农村居民在区域文化和生活方式上,都与城市居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对于建筑的需求也不同,这种不同是乡村地方性的体现。综合来说就是三个方面的需求:生产功能需求、生活功能需求和生态功能需求。换言之,农村建筑所表现的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一体的建筑形态,这三个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从整体上影响农村建筑形态和使用。

2.1 乡村建筑的生产功能

乡村经济活动一般以第一产业为主体,乡村生活和生产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乡村的生产往往从室外延伸到室内。在乡村建筑居住建筑中的空间配置中,生产功能的配套无疑占主要地位。具体来说,包括人们的生产空间、生产工具储存空间与生产相关的经济作物、动物等功能元素组成的生产空间体系。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农村的生产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农村建筑改造中完善生产功能的配套和升级弹性需求。实现 人、畜、机、储分离。(表1)

2.2 乡村建筑生活功能

表1:乡村生产功能空间分析生产功能空间具体内容传统方式和弊病改造策略生产空间粮食晾晒场地人工平整土面场地,下雨排水较差等。汽车、摩托车车库等实现硬化和配套花坛和遮荫花架没有固定置放点生产资料存储空间工具设备机房(拖拉机、收割器具等)结合现代生活需求配套,便于防盗和管理砖木棚子,简陋,不利于保养机器完善设施配套粮食仓房没有固定置放,易遭鼠、虫侵蚀整理配套,设置通风网化肥、农药房没有固定置放,易误拿误用配养畜类居舍(牛、羊、猪等)整理配套,专门设置简易砖木棚,牲畜环境较差,串味严重生畜配养空间配养禽类居舍(鸡、鸭、鹅等)下风处独立设置,连廊衔接,通风,粪便集中收集处理下风处独立设置,连廊衔接,通风,粪便集中收集处理简易砖木棚,排泄物污染较厉害,噪音异味较大看护畜居舍(狗、猫)无固定喂养空间,易形成室内外流动污染媒介,并易伤害邻里孩童。配套专门狗舍、猫屋,考虑喂养和排泄固定地点

图1:乡村“三生一体”模型(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作为农民起居的空间,也是村民生存空间所在。与城市居住建筑的生活功能相比较,由于农村单元人口构成、乡村农作工作性质和乡村风俗文化,乡村建筑更具有村民之间社会交往性和族群意识。此外,外出务工和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生活方式,也导致农村建筑生活空间的物质起居、娱乐和生活方式也具有更多的多样性,在农村建筑的改造中,也要充分得到考虑。(表2)

2.3 乡村建筑生态功能

表2:乡村生活功能空间分析生活功能空间具体内容传统方式和弊病改造策略休憩空间卧室过大尺度使空间功能多样化,带来室内环境质量较低合理调整空间尺度,降低暖气空调能耗生活交流空间无固定用房,或者厅堂多功能化,对卧室干扰较大厅堂、暖房、棋牌等功能室完善配套,结合现代生活方式,结合院落及库房独立设置前场、后院无序化,生产、生活功能交叉,场地泥泞和过度硬化并存,排水不畅,环境杂乱合理硬化,组织排水,可配套绿化,优化环境厨房燃烧方式随意,食材交叉污染严重,存在火灾和卫生隐患传统灶台和现代烹调方式结合,配套现代厨房需求生活配套空间卫生间洗浴不便,就近无组织排污,蚊虫滋生,生活污染严重,现代生活方式配套卫生洗浴系统,系统组织给排水晾晒台就地晾晒,晾晒衣物、食物混杂,存在卫生隐患结合居住和生产空间,划分设置晾晒空间

图2:蔡院村村落空间与肌理(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生态功能价值是乡村建筑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部分,一方面反映着村民与地域气候、地理条件、微环境自然条件之间和谐共生征;另一方面,在地方性层积过程中,地方性是村民自身对乡村产生熟悉感和归属感的综合。美国地理学家西蒙(Seamon D)提出这种综合感“地方芭蕾”(place ballet),地方芭蕾使人们获得身体和有身体层面、经验层面和社会建构层面的地方性质[4]。同时,乡村建筑也涉及到村民的社会空间和宗族生存的家庭构成关系等,如精神上信仰需求和血缘宗族关系的需求。乡村的自然环境生态性和社会关系生态性是乡村地方性的重要体现,并投影到其建筑空间之上。(表3)

2.4 “三生”功能价值之间的关系

乡村建筑功能价值以生产功能促生活功能,以生活功能承生态功能,以生态功能带动生产功能,三者有机统一,创造出良好的生产功能价值,又创造出舒适的生活功能价值,凸显生态功能价值特色的乡土建筑体系(图1)。基于这种体系,在农村建筑改造过程中,应该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视为一个系统,综合考虑。尤其在城乡统筹过程中,既要满足农民的各种使用和生活需求,又要保障农村地域历史和人文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改造策略

美丽乡村建筑改造不是“穿衣戴帽”工程,而是基于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的乡土地方意义的建构与重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表现。蔡院村的整体和建筑改造基于地方的持续社会建构,我们提出以下改造策略:①保护和织补乡村原空间结构和肌理,包括保留和修复村庄中的公共空间、主要道路及自然空间结构(图2);②保留和修复历史信息要素,如老树、古桥等;③注重乡村建筑适应与功能调整(图3);④重视地方感知和乡村社会文化延续,我们需要尊重身体对地方的熟悉感以及其蕴含的人性,我们需要同时保留老地方和新地方的生活经验[5]。

表3:乡村生态功能空间分析生态功能空间具体内容传统方式和弊病改造策略建筑空间生态功能建筑外墙、屋面 随意建设,套用建筑户型,风格杂乱,毫无特色整体规划建筑外立面,体现乡村地域文化风貌门窗设置随意,采光通风受限考虑遮阳和采光,亮化室内,设置纱窗,隔阻蚊虫给排水无系统组织,造成室内、室外双重污染改造中整体考虑给水排水系统工程,减少过程污染电气设备(太阳能、紫光灯等)无考虑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造中考虑太阳能、紫光灯、空调等设备置放社会空间生态功能宗族空间无固定空间,香火、遗照等多设置在厅堂,影响厅堂使用可独立设置,并配套宗族传统陈设,有利于现代社会亲情观的建设社区交流空间无固定空间,导致功能空间无序杂乱结合厅堂、暖房、棋牌室等促进乡村社区交流

以上策略目的是为创造乡村空间文化多样性,使地方性文化可会生产出新的地方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构建有利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乡村人居环境,在此背景探讨乡村性的建构与重构更富有现实意义。

图3:乡村建筑适应性与功能调整(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1]邱童,徐强. 崇明岛瀛东生态村建设的工程实践[J]. 绿色建筑,2012

[2]薛恺强,文剑钢. 中部地区传统乡村重构中的建筑改造思路[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6,3

[3]张欣欣. 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相关文献综述[J]. 城市地理,2015(14)

[4]Seamon D. Body- subject, time- space routines, and placeballets[M].Buttimer A, Seamon D(eds.). The Human Experience of Space and Place. London: Croom Helm, 1980

[5]周尚意,成志芬. 关于“乡愁”的空间道德和地方道德评价[J].人文地理, 2015

猜你喜欢

空间生态生产
“生态养生”娱晚年
空间是什么?
用旧的生产新的!
创享空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生态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