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洋:用心做好友嘉
2017-05-11武志军
本刊记者 武志军
朱志洋:用心做好友嘉
本刊记者 武志军
友嘉实业集团总裁朱志洋
4月17~2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举办。作为国际四大机床名展之一,本届展会延续了以往历届的恢宏和精彩。在13.1万平米展示面积内汇聚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家境内外企业以及覆盖全行业的上万件展品与技术。国内外著名机床工具企业悉数到场,其中德、美、英、瑞士、意大利、西班牙、捷克、日本、韩国、印度、台湾地区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床协会和贸促机构组团参展。
在工业4.0浪潮的推动下,作为此次参展的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友嘉实业集团(以下简称“友嘉”)紧扣“中国制造2025”的主旨,无论是在模具领域还是在自动化应用领域,均突出智能制造时代的特点,成为本届展会的一道亮丽风景。在展会现场,本刊记者采访了友嘉实业集团总裁朱志洋,聆听了他的品牌发展之道。
走好并购之路
朱志洋告诉记者,“友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企业,由我个人创立于1979年,并从贸易起家,完全没有制造经验。除了在中国大陆的工厂是由已有品牌发展而来,其他在全球的机床厂均是通过并购而来。没有一家是自己创立的品牌,这即使是在全球也是非常少见的,我也是业内为数不多的不懂工具机的工具机老板,到目前,我对工具机也不是很熟悉。”
“友嘉从规模很小,甚至微不足道的企业发展成目前集团营收500亿元的大企业,主要通过两种模式:全球并购与国际合资。”朱志洋介绍道,友嘉从1987年尝试收购国际数控机床企业,2011年收购了意大利三家知名企业,2013年收购了德国六家企业,2014年在日本收购注塑机企业、全球第三大的印刷设备企业和日本最大的包装设备企业。2015年截至目前已成功收购了四家企业。在并购的企业中,德国Honsberg、美国SMS、日本IKEGAI、韩国DMC等均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工具机品牌。
谈到友嘉的并购“秘诀”时,朱志洋告诉记者,并购的首要因素是抓住有利时机快速做出决定,他曾经创造了3天内成功收购了一家日本企业的“神奇”案例。其次,朱志洋透露,并购之后信任原有的经营团队,这一点非常重要。朱志洋认为,企业经营不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方法。
此外,友嘉在电梯、停车设备、立体车库、发电机以及激光等设备领域也主要通过国际合资的模式得以增长。国际合资是友嘉重要的营收模式,约占1/3,友嘉有22家国际合资企业,其中包括三家全球五百强企业,几乎每家合资企业从第一年就开始获利,多家企业连续十五年、二十年每年以2~3个资本获利增长。“友嘉的国际合资成功率是100%,主要原因是资源互补,这些企业已经是全球非常优秀的企业,通过合资,友嘉可以得到他们的品牌、市场通路、技术,我们只需专心把制造、成本、品质做好,强强互补,成功几率非常大。”
紧抓发展机遇
对于“中国制造2025”为友嘉集团带来的发展机遇,朱志洋表示,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不仅为中国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而且也为外资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友嘉集团一直致力改变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尴尬局面。29年前,友嘉集团始创于台湾,可以说是当时台湾规模最小的一家机床企业,历经近30年发展,如今友嘉已发展成为拥有39大品牌、52大生产基地的全球第三大机床生产企业。“我相信,通过持续推进‘中国制造2025’,包括友嘉集团在内的中国制造业一定能够克服重重挑战,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朱志洋说。
同时,对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机床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朱志洋也信心满满,他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给当地企业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也给许多国家的企业特别是中大型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2017年,友嘉集团将建立俄罗斯生产事业部,同时希望借助一带一路的政策东风,在当地获得巨大发展空间。”
做品牌需要匠心
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基因,对于工匠精神,朱志洋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德国,很多人以‘蓝领’为荣,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中国企业所缺少的。”他说,“德国十分注重职业教育,学生在高中毕业进入工厂工作前,都要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教育。这对刚刚或即将参加工作的人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他表示,在友嘉的欧美集团的德国工厂,基本上在任何时候都有大约80个人在实习,实习结束时,公司会挑选出优秀人员作为工厂的青年员工。这样的实习经历,对于一些上大学甚至以后从事专业工程师职业的人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