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产业中风险审计应用研究
2017-05-11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孔德泰杨子铭安悦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孔德泰 杨子铭 安悦涵
文化创新产业中风险审计应用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孔德泰 杨子铭 安悦涵
文化创新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该产业的不断发展,风险审计的保驾护航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文化创新产业中风险审计的内涵与现状,其次分析了风险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从而从中得到我国文化创新产业中风险审计具体实施的建议与决策。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文化创新产业中风险审计的具体实施提供规范化的指导。
文化创新 风险审计 程序设计
2006年,北京市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将文化创新产业列入“五年规划”中,从此拉开了我国文化创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序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为“中国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并将文化创新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列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任务。然而,伴随着文化创新产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持下的迅速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该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基础制度非常不完善,该行业的企业对于风险的认知程度较低,普遍缺乏风险的防范意识,且风险审计在该行业中的应用非常不规范,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文化创新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风险审计在文化创新产业中的规范性应用研究已成为我国文化创新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一、我国文化创新产业风险审计的内容及现状分析
(一)文化创新产业风险审计的内涵
(1)文化创新产业风险审计含义。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论,本文将文化创新产业风险定义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新产业主体的估计利润与实际利润的偏差程度。从以下几点对其定义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第一,市场主体与目标的一致性。文化创新产业与其他产业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水平不同,其风险的承担方式和水平也有所差距,但归根结底都是企业,是将利益最大化作为最根本的追求目标,文化创新产业和其他产业都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限制和约束,两者的市场主体均是企业,目标也是一致的。第二,文化创新产业中的效益偏差是预测而不是必然结果。文化创新产业损失的关键就在于其效益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市场,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因此只有深入、完整的了解并准确预测该产业中存在的风险,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其风险水平,保证该产业企业的利益,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第三,文化创新产业具有高风险性。文化创新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该产业的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而现阶段正处于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和淘汰的高速发展时期,科技产品化的周期非常短,需要文化创新产业拥有足够的市场变化快速反应能力。这些就决定了文化创新产业不确定性远远高于传统的产业,其风险程度就会随之不断提高。
(2)文化创新产业风险审计基本特点。第一,文化创新产业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在文化创新产业中,企业面对的市场比之传统产业变化更无规律,其经营方式往往会因为这种没有规律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效益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2005年陈凯歌导演的《无极》,该影片耗资3亿,却因对市场的把握不准确和不确定性,仅仅以1.78亿的票房草草收场。这说明在这不确定性极强的文化创新产业中,没有准确预测到这种不确定性,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毁灭性灾难。第二,文化创新产业具有较强的延展性。文化创新产业的独特性带来的是该产业中风险的延展性和关联扩散性,经营中某一阶段的风险对整个经营活动都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影响,从而导致整个经营活动的失败。文化创新产业是多个行业、多种学科的交叉点,综合性较强,每个小细节都有可能决定着全局的走向和最终结果的成败,每一个小细节中的风险都会决定着全局。比如2014年香格里拉的一场大火,烧毁的不仅是众多商铺,更影响到了本地的旅游业发展,从而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正是表现出文化创新产业较强的延展性和关联拓展性。第三,文化创新产生具有公平的客观性。文化创新产业作为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的一员,与所有的产业一样,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都面临着风险,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面临的风险是由自身的客户群体、产品的质量决定的,这些与其他产业是完全一致的。市场经济对所有产业都是客观的。
(二)文化创新产业风险的内容及现状分析 文化创新产业面临的风险种类主要体现在社会风险、政策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自然风险以及技术风险等六种类型中。其中,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人为原因比如渎职、偷盗、抢劫或者恶意诋毁等造成的文化创新产业的损失;政策风险是指我国现阶段由于标准的缺失、导向的不明确以及调控上的不完善造成的文化创新产业的损失,具体类型又包括知识产权、融资、财税等政策风险;经济风险是指文化创新产业在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中,由于经济贸易关系、供需水平等条件改变或者产业自身决策不合理、市场反应不灵敏和预期不准确带来的损失,主要体现在决策风险、财务风险和交易风险三个方面;文化风险是由文化创新产业的特殊性带来的,其输入和输出的成功实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由于文化碰撞带来的损失称为文化风险,因此在文化创新产业发展的同时,应充分了解不同文化碰撞会带来的预期后果,正视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避免再次出现特里琼斯的惨案;自然风险是指文化创新产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地震、火灾、洪水以及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幅员辽阔,囊括了各种各样的地形,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非常大,自然灾害不可预测也不可避免,但是应随时做好自然灾害发生的准备,以期在发生灾害时将损失降到最低;技术风险则主要有引进技术、技术资源更新配置和创新所造成。
(三)我国文化创新产业风险审计应用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创新产业的经营主体数量虽多,但绝大部分为一般为中小微型企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些中小微型文化创新企业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甚至没有专业的风险审计从业人员。这些企业的高管大部分没有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其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差。当企业面临风险时,主要是依靠企业高管自身积累的经验来做出反应,而不是依靠系统、完整的风险审计的程序和相应防范作为处理风险的原则,这种情况下想做出正确及时的风险防范决策就非常困难。风险审计在我国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与推广则显得更为步履蹒跚。同时,我国文化创新产业中一部分企业由于较早地开展文化创新产业的主题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的检验,已经稍有规模,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完善度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其中也包括了专设的风险审计部门。虽然这些企业专门设置了风险审计部门,但是该审计部门并没有主动地承担着风险审计任务,只是从事传统上的审计任务,尤其是集中在财务审计上。风险审计部门采用的审计方法一般为传统的、狭窄的,没有参与企业项目管理的权力职能,对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时并没有显著的辅助作用,没有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文化创新产业中的风险审计工作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展和推广,与文化创新产业的高风险并不匹配。风险审计工作在文化创新产业中得到广泛的发展与推广是一项长期且艰苦的任务。
二、文化创新产业风险审计的程序设计及应用方法
(一)文化创新产业风险审计的程序设计 风险审计在目标上与传统审计保持一致,即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部分借鉴了传统审计的方法和手段,但在研究范围上却比传统审计工作要大得多。风险审计除了正常的财务审计工作以外,还将关键点集中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与预期上,并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风险审计部门通过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与反应机制,能更为显著的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文化创新产业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和其他产业一样要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和限制约束,其风险审计的程序组成由一般规律决定,包括识别、估测、评价及管理效果评估等,其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审计程序设计思路
根据图1设计思路进行如图2所示风险审计程序设计:
图2 风险审计具体程序设计
本文结合电影行业这一文化创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解释风险审计的具体设计程序。
(1)风险审计规划的制定。任何管理的起点是规划,规划是企业实现最终盈利目标的整体计划。风险审计规划是企业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以后对企业整体风险管理和经营业务流程等涉及审计工作方面做出的统筹规划和安排。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制定原则,风险审计追求的目的是向企业高层提供具有效力的信息,在风险审计规划制定时应首先对企业具有重要影响风险因素进行预测与评价,以此制定总体审计规划。二是分层制定审计规划,风险审计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现阶段实际情况层次分明、由高到低的制定企业年度风险审计规划、专项风险审计规划和具体审计方案。以电影《狼图腾》为例,该影片前后经历2009年至2015年六年的拍摄期。制片方首先制定与中长期企业风险相吻合的年度风险审计规划,对全年的审计工作作出整体的规划和安排;其次,风险审计人员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项风险审计规划,最后制定具体的审计方案,根据审计方案作出具体安排。
(2)风险审计对象的选择。审计对象决定企业制定审计方案时的方向和具体范围,关系到审计是否能完成其最终目标。选择的审计对象应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等特征。主要是指风险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因文化创新产业本身就具有非常突出的文化特征,选择风险审计对象时应考虑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两方面的因素。对于电影行业而言,在生产管理方面,应考虑道具和服装及辅助工具的存放、投资比例、拍摄过程的复杂程度、投资方对于影片的期望值、风险审计机构的人员配置等方面;在经营管理上,应考虑运作流程、企业的经营战略、成本核算、制片方与影视团队的分成比例、投资方与影视团队的职责分配等方面因素。
(3)风险审计方案的编制。审计方案记录了风险审计的全过程,主要包含审计规划和具体时间安排等,应在风险审计实施之前完整地编制出来,保障风险审计整个过程顺利的实施和完成。其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具体风险审计目标、具体程序和审计应用方法。编制风险审计方案有三个渐进的阶段:初步审计方案、过程中的审计方案及最终审计方案。电影《狼图腾》的风险审计方案是由风险审计人员通过策划书、合同以及协议书中获取相关的决策与财务风险证据、通过咨询专家、查阅应急计划书收集自然风险证据和通过观众满意度获取交易风险证据三种方式结合而编制风险审计方案。
(4)风险审计的实施。风险审计的实施步骤为风险审计测试、梳理、分析和评价。其中测试的原则是全面覆盖、从一般到具体、可执行度以及可预测性与稳健性并行等;风险审计的范围包括战略和企业两方面;评价活动具体包括审核风险的分析评价、风险管理措施的评价、风险控制及抑制的评价、风险转移评价以及风险监管机制的评价。
(二)文化创新产业风险审计的方法 现阶段,我国文化创新产业的风险审计的应用方法主要是投入产出方法、SWOT分析方法、竞争优势中的行业结构与“五力竞争模型”。其具体的方法包括五种:一是财务报表法,该法是由克里莫尔提出的较为传统的审计方法,优点是简介明了、通俗易懂,是风险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风险审计方法。二是流程图法,将企业的整个加工或生产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链式结构,并对每一个链接点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以期找出有松动的链接点,预防由这些松动链接点带来的风险。三是保险调查法,风险的分析和预测需要极强的专业性知识,而保险机构则是这些专业知识人才聚集的机构,该机构在风险管理上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足够扎实的专业性知识。利用保险类机构的评价结果,能为风险审计人员指引较为明确的工作方向,并能节约时间,提高风险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四是咨询专家法,风险审计人员通过咨询专家获得专家的经验性成果和专业性建议,可以快速确定风险类型、预测风险的危险程度,从而快速的找出预防风险的应对措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合理性的参考信息。五是情景分析法,利用图表数据,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工模拟,对企业将来一段时间内运行状态的展望以蓝图性描绘,以期提前预测和防范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这种方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
三、文化创新产业风险审计实施的建议与决策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创新产业中风险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决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升风险意识 文化创新产业是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相比,面临的风险水平较高。因此,改变传统的审计观念,不断提升企业的风险及风险防范意识,是风险审计工作在文化创新产业中不断推进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对于文化创新产业而言,正常情况下该产业的投资回报率较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正确合理地处理风险与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创新产业的活动主体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审计观念,将风险审计工作渗入至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让企业专设的风险审计部门参与到企业的整体管理中来,同时不断强化企业高层、风险审计部门和普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将企业的风险审计工作置于一个全局战略的新高度。同时要求审计从业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预测及评价能力,突出风险审计人员参与企业治理的作用和职能。
(二)审计部门结构优化 在构建风险审计部门时,应以严格细致的标准招收审计从业人员,选择审计人员的具体标准为:专业知识扎实,综合能力较强,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工作态度,较强的洞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组织、协调和交流能力。
(三)注重现代信息系统的应用 现阶段,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审计工作也已走入了“大数据”时代,现代信息系统在风险审计中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系统不仅能为企业节约成本、减少人力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作为风险审计专业从业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系统的使用。
(四)改进审计方法 现阶段在文化创新产业中的风险审计人员大多数为财务专项审计出身,对风险审计并不是十分熟悉,仍利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进行风险审计,这成为风险审计应用和推广的绊脚石。风险审计人员应掌握现代风险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能识别出主要风险,并作出积极有效的评价。
(五)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完善的内部管理是应用和推广风险审计的有力保障。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创新产业的经营主体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规模相对较小,市场竞争力也不强,并且没有相应完善的内部管理去支撑风险审计的开展。
因此,笔者认为,在文化创新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风险审计能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治理中,对该产业经营主体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预防、控制和补救,将企业在面临风险时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有效防范和化解文化创新产业因初级极端的不成熟带来的各种风险,从而促进文化创新产业进入快速、健康的发展。
[1]刘亚文:《中国文化创新产业风险控制研究》,湖南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2]肖叶飞:《传媒产业融合和政府规制改革》,《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12期。
[3]白元、迟娟:《文化创新产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版。
[4]Carreiro E.Electronic Books:How Digital Devices and Supplementary New Technologies Are Changing the Face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2013.
(编辑 周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