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师德培育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
——以贵州省某师范院校为例*
2017-05-10郑丙沛石临风杨仪泽倪泽龙
郑丙沛 石临风 杨仪泽 倪泽龙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师范生师德培育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
——以贵州省某师范院校为例*
郑丙沛 石临风 杨仪泽 倪泽龙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师范生作为“准教师”群体,是支撑我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其师德状况关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民族的未来。文章编制了包含学校、家庭、个人等因素在内的师范生师德培育影响因子量表,通过项目分析对量表进行了信度和共同度检验,考察了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文章基于调研结果,提取出影响师范生师德培育在学校、家庭、个人三个层面的影响因子,以贵州省某师范院校为对象展开调研,发现师范院校在德育环境、课程体系、家长参与力度和个人素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最后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师范生;师德;德育环境;德育课程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也称教育道德或教师伦理,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原则及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等内容[1],是对为人师者内在和外在的综合要求。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而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由此可见,师德对于教育和国家的重要性。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在师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师德楷模。可与此同时,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师德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也愈发牵动着国民的神经。以功利价值取向、生活作风不正、工作方法粗暴、教育腐败、学术不端等为代表的师德失范现象及问题屡见报端,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在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使中国的教师群体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师范生作为“准教师”群体,毕业后多在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被认为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的坚实后备力量,在师德方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纯洁性。但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象牙塔中的师范生大有被不良风气沾染、腐蚀的可能性。因此,加强对师范生师德现状的研究,全面提升群体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师范教育有序健康开展,重塑教师群体的高尚形象,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二、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1种指标,每一种指标都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标准进行衡量,以“1”表示“很不同意”,“2”表示“不太同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2]。调查组于2015年9月—11月对贵州省某师范院校的8个学院或专业(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音乐、美术等)不同年级的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先后投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9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1%。调查对象中,男生92人,占比为29%;女生227人,占比为71%。大一年级72人,占比为23%;大二年级122人,占比为38%,大三年级93人,占比为29%,大四年级32人,占比为10%。借助统计分析软件 SPSS 21.0 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主要用于检验所设计的问卷或测验个别题目的适切或可靠程度。本研究采用的项目分析方法为同质性检验,即采用克隆巴赫α系数和因子分析对量表分别进行信度检验和共同性检验。
1.同质性检验一:信度检验
信度又称可靠性,是指测验的可信程度,主要用来表现量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Cronbach′s Alpha(克隆巴赫系数,简称α系数)。一般认为,α系数值如果在0.60-0.65之间为不可信,在0.65-0.70之间为最小可接受值;在0.70-0.80之间相当好;在0.80-0.90之间为非常好[3]。如表1所示,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为0.879,可知量表信度非常好。同时,如表1所示,表中第4列“校正项总计相关性”各值均大于0.400,第5列“项已删除的Cronbach′sAlpha值”均大于0.862,可见量表信度非常好。
表1 项总计统计量
2.同质性检验二:共同度检验
共同度是表示题项能解释共同特质或属性的变异量。一般认为,提取值低于0.20时表示题项与共同因素的关系不密切,可考虑将这一题项删除。采用主成分法抽取因子后发现14个指标的共同度提取值都大于0.20,因此,各题项均予以保留。
(二)效度分析
效度又称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所测心理或行为特质的程度。为进一步确定量表结构效度,本研究对项目分析后各项目进行了因子分析。
一般认为,KMO系数低于0.6为不适合做因子分析,KMO系数在0.8-0.9之间的表示较适合做因子分析,当系数高于0.9时为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4]。经检验,量表KMO系数为0.803,Bartlett球形度检验呈现显著水平,因此,量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继续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而确定因子数量。根据相关标准,删除9、13、14等不符合标准的题项,剩余11个题项。如表2所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总共有4个,累积贡献率为74.828%。
表3为因子旋转后得到的因子负荷矩阵。如表3所示,因子1包括5个题项,可命名为“学校层面”;因子2包括3个题项,可命名为“家庭层面”;因子3包括3个题项,可命名为“自身层面”。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注: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
表3 旋转成分矩阵a
(注: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a. 旋转在 5 次迭代后收敛。)
(三)量表信度分析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经过两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后的总量表及其各分量表进行信度分析可知,“学校层面”的α系数值为0.911,“家庭层面”的α系数值为0.713,“个体层面”的α系数值为0.809,总量表的α系数值为0.811,各项α系数值均高于0.70,综合看来本量表信度较高。
综上可知,本次调研所设计的问卷和测验题目具有较高的适切性,且调查问卷所设计题项和数量适当,总量表及其各分量表信度较高。研究发现,学校师德培育模式、师德课程设置及效果、师德培育投入、领导重视程度,家长对专业和失范行为关切度、子女从业支持度,师范生自身师德素养、发展预期及“失范”关注度等是影响师范生师德培育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根据其来源划分为学校、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通过对三个层面的量表和不同因子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获取该校师范生师德培育存在的问题。
三、师范生师德培育存在问题分析
参考相关文献,刻度为1-5的李克特量表得分均值在1-2.5之间,为相对低值;在2.5-3.5之间,为中值;在3.5-5之间,为相对高值[5]。经计算,分量表和总量表均值综合得分情况如表4所示。总量表均值为3.40,属于中值,表示该校师范生师德建设整体状况一般,师范生的认同度、满意度不高。可见,该校在师德培育工作上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层面的各项均值都低于3.5,整体均值为2.87,属于中值,而其中的师德培育模式满意度值低于2.5,为相对低值,可见师范生对学校的师德培育工作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不高。调查访谈中发现,该校虽然有重视师德建设的传统,但是所关注的重点多为在职教师,对师范生师德关注基本流于形式。师德培育工作存在较多弊病,具体表现为师范生师德培育模式滞后,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师德课程设置单纯依靠“两课”或者其他单一的教育类课程代替,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师德培育课程体系;缺乏必要的师德培育专项投入,相关实践活动无法落实开展。
家庭层面的各项均值都处于3.32-3.73之间,整体均值为3.53,属于相对高值,但趋近于中值区,可见师范生对家庭在师德培育方面的表现基本满意,但满意程度不高。调查中发现,很多师范生并非高考第一志愿报考师范专业,而是经专业调剂进入所在专业的(其中,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这与家长预期有所偏差,也因此影响到了对子女专业选择和就业方向所持态度。而且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家庭状况、地域环境和个人偏好等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学生家长除新生入学报到外与学校再无其他直接联系或接触,也是导致家长对教师师德状况或行业发展情况所知甚少的重要原因。
个人层面的各项均值都高于3.5,整体均值为3.80,属于相对高值,可见师范生能正确认识师德重要性和“失范”的危害,较为重视自身师德发展,个人师德素养仍有一定提升空间。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很多师范生对于自身师德素养和发展预期评价较高,但这种评价是建立在单向的自我感知,缺乏系统评价和实践检验。师范生对师德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未形成真正的职业信念和道德操守,其师德状况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过程中仍具有不确定性。
表4 量表得分比较
四、推进师范生师德培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师范生师德培育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建议应从学校、家庭与个体三个层面着手应对。
(一)完善学校德育环境建设,推进德育课程模式优化
师范生对学校师德培育工作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存在“盲区”和“误区”。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化的工程,它所涵盖的群体既包括现有不同教育阶段的在岗教师,也应该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学历层次的“准教师”群体。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囊括各个教师群体,形成在岗教师和师范生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师范院校是教师培养的摇篮,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生成地。面对师范生这一特殊工作对象,师范院校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教书育“师”,要在师范教育的全过程中帮助师范生树立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首先,高校应积极转变认识,重视师范生师德培育工作。高校在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同时,也应该把师范生师德培育工作纳入到高校师德建设体系中。通过设立师德专管部门,完善师范生师德考评机制,组织相关实践活动等来推进本校师德培育工作向前发展。其次,加大师德培育投入,通过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师德培育工作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展落实。再次,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师德培育模式。师德培育课程改革是高校转变师德培育观念,重新认识师德教育重要性的最主要表现。应在现有的“两课”、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的基础上,通过增设教师伦理史、教师伦理学、教师职业道修养和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解读等相关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并辅以配套实践活动,使师范生对“师德”的理解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为进一步强化专业意识,提升职业认同感奠定基础[6]。
(二)积极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长积极参与师德培育
家庭在师范生师德培育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积极营造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家庭作为人类栖居的港湾,它对子女的性格塑造和成长成才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是塑造师范生健全人格的基石,也是支撑师范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培育一名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优秀人民教师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参与,特别是在师范教育开展过程中。其次,增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和从业信心。面对调研过程中一些低年级师范生所流露出的职业认同感低、从业信心不足等问题,需要家庭的参与介入。家长应该正视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行业发展空间,进而增强师范生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从业信心。另外,家长还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密切关注师范生的专业学习、思想动态、情感生活和职业规划等,配合学校完成师范生的职业教育、生涯规划和师德建设等工作,与学校携手为师范生顺利走出校门,走向教师岗位贡献一份力量。
(三)坚定树立高尚师德信仰,全面提升自身师德素养
加强高校师德培育工作离不开师范生自身努力。首先,要树立高尚师德的坚定信仰。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坚定高尚的师德信仰对自己未来的师德表现充满信心是成为一名优秀、高尚人民教师的重要前提。因此,师范生应严格要求自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要对照各类“失范”案例经常进行自我批评和教育,将外在的师德规范、社会期许内化为自身对教师职业的真正信念和对自身职业生涯的道德操守[7]。其次,在各类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师德素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唯有实践才能使师范生深刻认识“师德”对于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因此,师范生应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积极参加学校和实习单位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每一次的实践活动当成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检验,时刻以业务优秀、师德高尚的教师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和实践来提升自身的师德素养,使自己成为一名自身满意、学校认可、社会接受的合格师范生。
[1]张涛.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师德现状及机制研究[D]. 新疆:新疆医科大学, 2010.
[2]唐文跃,张捷,罗浩,等.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07,62(6):87-92.
[3]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4]唐勇.高中生合作学习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D]. 四川:四川师范大学, 2012.
[5]TosunC.Hostperceptionsofimpacts:Acomparativetourismstud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 2002,29(1):231-253.
[6]邵焕荣.高校师范生师德意识调查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5):162-165.
[7]梅平,汪建兵.论加强师范生的师德培养[J].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66-68.
2017-01-25
郑丙沛(1989-),男,山东曲阜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石临风(1989-),男,湖北大冶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杨仪泽(1993-),男,贵州天柱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倪泽龙(1992-),男,湖北团风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3969/j.issn.1672-9846.2017.01.009
G651
A
1672-9846(2017)01-0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