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培养语文素养
2017-05-10步志
步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78-02
阅读和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体现的两大方面,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助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新课标阅读要求: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新课标写作要求:中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力求有创意。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品悟中能写,在写作教学时使学生思写结合并热爱阅读,同时挖掘课外资源,转化为内在思想,读写相长,才能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感情的写作,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阅读教学中品悟、练笔相间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名篇,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有着恰当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借鉴、迁移,逐步将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方式等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平时,我们阅读名家名篇时常常看到:作者们临晨风夕月,而文思萌动;观花草岩泉,而触绪成章。凡是有成就的作家,总是善于储存各种知识,以备随时之用。实践表明,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是丰富深厚,便愈容易诱发灵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恰当的渗透进习作指导,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根据教材特点,我选择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使语言运用練习成为有源之水。
词汇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词汇丰富了,才会在词语的运用上有所选择,才可能语若玑珠,使文章熠熠生辉。中学生的阅读量不足,词汇匮乏,难以达到此种效果,因此,词汇的积累是最基本的需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将教材中鲜活、生动、有表现力的词挑出来,重点讲解,要求学生摘抄下来,并通过造句、仿写实际运用。
课文中优美的语段是语言表达的榜样,是学生写作模仿的样本。课堂教学以课文为范例,通过精读、研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的结构布局,作者的感情特色等,为写作提供借鉴。教师要精选优美语段,每星期向学生推荐几段,每堂语文课前先由老师赏析点评,再让学生诵读体味,要求学生读后仿写或抒发感慨,这样就使它们融入学生的头脑,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学生写的很投入,语言运用较好。学生习作示例:理想是前进路上的指明灯,指引着跋涉者前进的方向,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使人充满勇气和希望,理想是茫茫黑夜里一颗闪烁的星星,让人永远向往和追求,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中学语文教材中阅读文章素材大略可分为亲情 、求知 、生命 、成长、爱国 、艺术 、自然山水 、科学探索、理想信念 、人物风采 、社会现实等 。综合性学习给我们提供了三大主题:生活、自然、文化。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与课文材料相类似的生活事例。
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课本素材,从精美词语、优美段落、特色文章立足,让学生汲取文中的写作精妙之处,积累写作素材并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就能够促使学生及时把读与写联系在一起,读而有品悟,感发为文,发挥课堂阅读教学的最大效益。
二、作文教学中写作、品读互促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在初中生的实际写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在写作前缺乏足够的准备,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面对文题,迟迟不能下笔,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语言平淡的多,生动的少;抒发不出真情实感,不能很好地感悟身边发生的事;构思不巧妙,缺乏文气等,这是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的现象。其实,学生的写作不能充分的表达思想感情,一方面是因为写作的技巧不到位,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我想还是阅读量的欠缺,而“以写促读”,就是从阅读教学的目的出发,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技巧的“写”作为辅助手段,来促进学生自觉、深入地阅读,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即以写的手段协助完成读的任务,以写的形式辅助成读的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做法,利用多媒体建立好范文库、写作题库、写作素材库、写作方法库等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将收集的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作文素材资料库。同时搜集一些写人类,记事类,写景类,写物类,想象类作文。每类作文都按好词、佳句、好片断、美文进行搜集,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便于阅读查找参考。教师在练习写作时可以提前一周时间说出题目,并提供相关书籍和网站供学生查阅,给出中考优文作为参考。
九年级有一次作文试题以“旅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杜梦瑶同学想到了戴望舒的《雨巷》,并用抒情性的方式写了一篇《巷旅》,精彩语句:天空飘飘洒洒的下着小雨,你撑着油纸伞,披着昨晚浓重的夜色,出现在开满牵牛花的窗前……突然间,我也对这巷有了万般留恋与不舍,即便如此,丁香姑娘啊,我还是希望你快乐。让人顿生无限感慨,同学们在赏析后也对文章的立意和语言赞叹不已。当介绍经验时,杜梦瑶说她一直很热爱看书,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其实厚积薄发,才会有了她的优秀。我因势利导强调了多读书、读好书对写作的重要,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写作文的过程是将学过知识融化为自己思想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扩大阅读量,形成自己的知识沉淀,必将更好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语文教学中如果有些同学对阅读课没有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找到突破口来促进其细致地阅读。实抓作文教学,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有目标的阅读相关的文章,从而提高“读”的效率。作文教学中写作可以促进学生扩大阅读知识面,阅读的热爱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课外阅读中感悟、心得并进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中学生要提高语言感悟能力,需要广泛的阅读基础。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也很强,所以课外阅读也相当重要。课内和课外, 是语文教学的双翼。语文教学需要搞好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衔接。
要读一些传世经典、中外名著。这些名著名篇中融会了世态百相,沉淀了历史精华。除了读纯文学作品,还要涉猎科普、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这样才能古今结合、文理兼通、开阔视野。
针对中学生阅读特点,我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建立图书角,共享阅读书籍,从文学大家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区分精读和泛读,读时学会圈点、勾画或加批注,读后做摘录,摘抄美文、素材片段、名言警句等。更可以写心得,写读书笔记,写评论,定期进行交流。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写作中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品析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读写积极性,我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学习园地,和学生一道制作班级作文欣赏栏。将学生个人习作进行整理贴在“美文精品”“小小作家”等栏目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在不断地感悟中更加热爱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读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