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錯失良機什麼在阻礙你的洞察力和決策力
2017-05-10史莹
史莹
企業強烈渴望預見前景,制定明智決策以把握商機,但事實上只有少數企業都能輕鬆實現這一目標。由於我們大部分領導者或決策者過於迷戀現有的核心競爭力,無力構建新的核心競爭力,關鍵崗位領導人已經落伍,以及恐懼、避免衝突等因素,都在阻礙他們的洞察力和決策力。
過於迷戀現有核心競爭力
很多人都有種癡心妄想,認為自己現在實力超群,未來也將繼續輝煌。的確,他們對公司的業績貢獻巨大,是公司在市場份額及利潤水準方面獲得佳績的主要功臣。但人不能一輩子躺在功勞簿上,隨著公司的發展,他們可能變得無關緊要。
當年柯達公司CEO就是這樣的例子。他當時仍聚焦在最為核心的膠捲業務上,花了很多精力開發中國市場。儘管他有半導體的背景,但對數碼成像技術關注甚少,最終導致柯達錯過了行業轉型的契機,最後被市場淘汰。
無力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告別過去,開啟未來,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那麼你就只會在現有能力的基礎上小修小補,難以真正有所作為。
很多企業領導人自己缺乏鑄造新的競爭能力的經驗,於是就想當然地認為這不可能。但是,這恰恰是那些大型企業之所以能成功轉型的秘密所在。
比如印度的GMR集團。這是印度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司,總部位於班加羅爾,年銷售收入高達1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他們此前所知甚少的全新領域。起初,這是一家以銀行業務著稱的企業,但是當其領導人看到經營電廠及機場能夠帶來的豐厚收益,他們就果斷決策,退出銀行業,進入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希望借助印度經濟整體向好的良好勢頭,順勢而上。然而,新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2012年GMR遭到了資金鏈吃緊的衝擊。主要原因是政府行為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是政策原因造成了煤與天然氣的短缺,使得發電受挫;另一方面是政府在機場經營方面拖延付款。由此GMR看到了過於依賴政府的巨大風險,於是其領導人又在尋求新的發展方向。但不管怎樣,他們對自己很有信心,相信其嚴謹的方法能找到更具吸引力的發展道路,相信自己有能力打造任何所需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崗位領導人已經落伍
有時,當新的發展方向出現在面前時,你甚至連想都沒想,就在潛意識裏將之打入冷宮。其原因就在於你認為,目前的團隊沒有必要的實操經驗及專業技能,無法駕馭新的挑戰。
例如,傳統零售企業轉型也許需要迅速推進數位化改造,提升在大數據及演算法方面的能力。如果行動遲緩,就有可能嚴重影響企業的未來。於是,問題來了。有些高管過去曾為公司做出過豐功偉績,但卻顯然無法適應未來的要求。這些人該怎麼辦?有誰願意把那些過去曾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在理智上,結論顯而易見;但在情感上,難免讓人糾結不已。這種糾結,本身就是障礙。遇到這種問題,有時你會存在一絲幻想,即人是能改變的。的確,人是能學習、能改變的,但問題是改變的速度有多快。面對這樣的兩難,少數人可以做出正確的抉擇,但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恐懼
儘管企業領導者全都表現得自信滿滿,但其實很多人內心充滿了恐懼。他們害怕犯錯、害怕出醜、害怕別人不屑自己的決策及言行;而更為本質的是,他們對於未知事物充滿恐懼。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變革時代,這種內在的恐懼與日俱增。
有些領導人心理承受力足夠強大,在面對不可預知的事物時,能夠無所畏懼。印度馬克斯集團是一家總部位於新德里的企業集團,年銷售規模高達幾十億美元,業務涉及多個行業,其中包括保險業。其創始人兼董事長阿南吉特·辛格(Analjit Singh)也是印度沃達豐的董事。他說:「面對這樣無常的變化,企業的領導團隊要更加堅強,更具靈活性,必須時刻調整自己,順應市場變化。」
否認不確定性只會適得其反,讓你更加恐懼,並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畏縮逃避、情緒失控,或是對壞消息視而不見,凡事都一味地指責他人。美國羅盛諮詢公司為客戶提供高管搜尋及評估服務。迪恩·斯塔姆利斯(Dean Stamoulis)是其全球領導力及繼任計畫業務的負責人。他發現,恐懼及不安全感強的人會有種「受害者」情結:「遇事總在指責他人並為自己開脫。優秀的企業領導人,從不抱怨,從不推卸責任。他們敢於擔當,而且自信能夠解決問題。在當今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這種特質尤為重要。指責他人完全於事無補,只會令自己喪失必要的支持。」
總而言之,要對自己潛在的心理障礙有所知覺,勇於擁抱不確定性。你越是能接受不確定性,認真分析其成因,形成自己的判斷,並積極與他人交流探討,對自己的判斷進行檢驗,你就越能獲得更多的確定感和自信心,你也會因此而充滿力量。
避免衝突
在推動企業轉型時,最為常見的心理障礙是企業領導人企圖避免衝突,不想引起別人的反對以及怨恨。當企業身陷困境,企業領導人決定裁掉某個嚴重虧損的業務部門時,大家可能不會喜歡這個決定,但也都能理解其背後的原因。但是,如果你的決策依據是尚未發生的可能性,而且別人還沒達到同樣的認知水準,那麼要想推動組織改變既定的戰略重點及資源分配,就會十分艱難。你要說服上級,爭取下屬;即便是CEO,也需贏得董事會、投資人以及核心團隊的支持。如果對此心存顧慮,你就會裹足不前。
對此心存顧慮是非常正常的。當你根基不穩而且面對激烈的政治鬥爭時,強勢推動轉型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就此「壯烈犧牲」。曾經有一家公司的COO對CEO制定的戰略方向並不買賬,於是不斷向董事會進言,並公開表示反對,還提出了自己的戰略主張。一天早上,CEO在開完董事會後宣佈辭職。繼任者就是這位COO。
那應該怎麼辦呢?要積極爭取領導、員工、投資人、董事會及外部利益相關方的支持,幫助他們樹立主動出擊的積極心態。在任何組織中,贏得少數人就能影響所有人——「98—2」法則,即2%的人就能有效影響剩下98%的人。你要把關注點放在這2%的人身上,贏得他們的支持至關重要,因為他們有話語權、有影響力。他們看到的市場趨勢、形成的想法觀點,會成為整個組織的認知。你要定期與他們交流,分享你的見解,並就一些具體的戰略重點及行動計畫達成一致。如果你是CEO,你要主動向董事會及投資人匯報,與他們達成共識、建立信任。這個方法也適用於企業中層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