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融入实践课程的服装设计双语教学新模式
2017-05-10王馨雨吴玮
王馨雨 吴玮
摘 要: 服装设计双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方面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各个高校积极探索的一种实践教学的途径。本文对服装设计双语教学的起源、服装设计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融入实践课程构建双语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实施该教学模式对推动我国高层次服装设计创新人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服装设计 实践教学
现代化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最早起源于北美移民国家的学校教学中,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教育中,具备多语种能力的重要性早已被广泛认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先后开展了语言与专业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这一教学模式快速发展,尤其在欧洲及北美各国普遍采用,在实际应用中也逐渐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如“浸没法”、“专题法”、“保持法”、“过渡法”等[1]。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教育紧跟世界发展趋势,2001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大多数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比例已经超过10%,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经统计,虽然教育部在2007年就将双语教学作为高校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全国500余门示范类双语教学课程中,服装设计专业乃至艺术类专业都是凤毛麟角。
一、服装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定义
“双语教学”即“Bilingual Education”,英文原意为“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专指在学校里使用英语或第二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2]。
服装设计专业作为实用创意专业,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习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专业应用能力,最终目标为培养专业能力与外语水平俱佳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具备与国际同行直接交流的初步能力。服装设计双语教学不仅指用英语进行专业授课,更重要的是领悟国外先进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用专业英语进行互动交流,并且能在两种语言之间根据情况和需要进行自由切换。
二、服装设计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增強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出口创汇高达1000亿美元。但是目前中国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局限在价格、款式等低层面竞争上。近几年虽然品牌意识在各个服装企业中不断增强,但是目前国内服装企业只有少数几个驰名商标,仅仅依靠低成本优势,根本无法在设计、营销、广告、理念等方面与国际知名服装品牌抗衡。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迫切需要精通外语的专业纺织服装人才来增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获取国际领先的时尚服装设计信息。
我国自80年代开始在高等院校陆续设立服装专业,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尽管积累了很多服装专业的教学经验,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现代服装设计起源于欧美,西方服装设计行业发展历史相对较长,无论是裁剪方式、现代着装方式、当代服装科技,还是相关权威专业认定机构,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时装周,都领跑整个国际时尚产业。而且目前我国服装设计教学使用的相关专业网站、咨询信息及设计软件等仍然以中文版为主,与英文原版比较相对简化,并经常出现翻译不到位等情况,因此总体来说与国际时尚潮流的浪尖有一定距离,并且在国际领先的时尚服装设计信息有一定的滞后性。
(三)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服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分支,是最具有“全球化”特征的专业之一。必须顺应瞬息万变的国际潮流,“创新时尚”本身就意味着变化,在时尚界有句话:“One day you are in, next day you are out.” 因此教师如何及时更新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学生如何不断推出紧跟国际的设计并提高英语使用的能力,增加中国的设计新力量,培养符合国际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服装设计专业双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双语教学正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全球范围内艺术与时尚行业竞争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部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服装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1.目前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的生源为艺术类招生,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并且绝大部分高校对于艺术生的英语只要求通过英语三级水平。
2.部分艺术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佳,行为比较散漫,不愿受约束,相反,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对色彩、图像、声音等更敏感,因此不太适合进行长期枯燥的语言学习。
3.部分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认识不够,信心不足,期望值过低,容易导致对双语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增加教学障碍。
(二)师资方面。
1.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专业课程或者语言类课程,课堂中不仅要求老师使用双语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讲解,还要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对教师的“听、说、读、写”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够准确传授服装设计专业知识的教师相对英语薄弱,但是英语专业老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因此不能胜任双语专业教学的重任。
2.目前双语教学仍处于摸索前进阶段,相对于普通课程,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参阅大量的外文资料、准备课件。我国多数高校对于双语教学的鼓励机制不够完善,再加之学生普遍的抵触情绪,导致专业教师缺少动力,积极性不高,并且很难维持。
(三)教材方面。
1.缺少专业正规的双语教材,国内出版的只有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原版服装专业双语教材可供使用,对于国内服装设计方面开设的课程不完全适用,或开设教学科目不能卯合,或是教学内容不全面。
2.多数翻译教材或者自编教材在翻译语言上存在偏差,不利于教师对于课件的准确传达,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专业概念的错误理解。西方国家使用设计专业词汇极为讲究,比如:中文“包”一词,服装设计专业英语中有“Tote”,“Barrel”,“Saddle”、“Bowling”等多个完全不同的词汇,分别译为“大型女用手提袋”、“圆筒形包”、“马鞍包”、“保龄球包”,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翻译成“Bag”。
3.原版教材是指国外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材,这类教材内容先进,语言纯正,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但英文原版教材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难度很大,极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专业老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材翻译。此外,许多原版教材与我国的高校教学大纲、服装市场等都存在一定差距,所以,直接拿来使用,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并且中外市场不同,不完全适用于国内教学。
(四)课程设置方面。
1.高校盲目开设双语课程。
在教育部刚启动双语教学项目的时候,一些学校为了应付教育部的考核,错误地解读双语课程,对于双语教学认识不足,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不配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课程设计不够精准。服装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并不适宜每一门专业课程,比如:《中国服装史》、《古典美学》等课程,更多涉及中华传统、民风民俗、历史史论等带有民族特色的内容,本身课堂内容就相对晦涩难懂,只有使用汉语才能准确地表达和理解。课程设计不够精致,直接导致双语教学的难度加大,并且阻碍知识的传授。
3.“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把双语课程当作传统的英语课来讲,背单词,读课文,不仅枯燥乏味,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与双语教学着重解决专业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一初衷相违背。
四、融入实践课程的服装设计双语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1.加大双语教学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不再畏惧“双语”的概念。增强双语教学的趣味性,开展英语唱歌比赛、演讲比赛、模拟课堂、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丰富双语教学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双语教育的积极性。
2.调整双语课程考核方式,不以最终考试为唯一评判标准,提高课堂成绩比例,可以每节课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并给出无限定的答案,教师仅以引导为主并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重视师资培养,“走出去,请进来”。
1.优秀的师资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学校应优先选择有国外留学经历或者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双语培训、境外进修、校际合作等,给双语教师更好的学习平台,提高专业教师的语言水平。同时,可以积极引进外籍教师,定时举办专业讲座。
2.优化学校内的双语环境,适量增加双语教学的课时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从而充分调动双语教师的积极性,以保证双语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
(三)与时俱进,灵活选用教材。
1.优先选择原版教材,选择相对知名的教材。比如:公认的服装专业领域优秀英文原版教材有纽约时装学院(FIT)的核心教材How to Draft Basic Patterns, Designing Apparel through the Flat Pattern, Basic Pattern Skills for Fashion Design;洛杉矶商贸技术学院时装中心Helen Joseph-Armstrong教授编著的Pattern Making for Fashion Design等。这些教材的特点是,理论知识系统成熟,编写体系科学合理,内容叙述深入浅出、逻辑性强,插图精美、形象生动,技术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3]。同时,专业教师应针对中国实际现状对其进行编辑整理,并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修正、与时俱进,避免一套教材使用多年的现象。
2.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浸入式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过渡性双语教学”三种模式[4]。我国高校学生在接受双语教学过程中,一般会经历“听到”、“猜测”、“听懂”、“思维”四个阶段,因此我们应该多采用“过渡性双语教学”,循序渐进安排课程,由易入难选擇教材。
(四)优化课程设置,在实践课程中学以致用。
1.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加实用化,并且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双语教学。例如:有的学校采用了由教师自编的《艺术院校英语教程》,教材涉及多门艺术学科,充分考虑到艺术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且很好地融入了专业英语的内容,为后期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优良基础[5]。
2.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类课程都采用了“工作室制”或者“企业合作制”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专业课程更加灵活,能够很好地将专业英语运用到实际的设计开发工作中。这种学以致用的情景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服装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一大优势。
(五)加强多媒体教学与语境式教学结合。
1.在双语教学课堂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避免大量的文字内容,加入丰富的图像资料、流行信息、优质的影像资料等,并且鼓励学生运用英语陈述解释这些内容,达到快速理解的效果。比如:在服装设计配件介绍中,单纯的文字不能形象地描绘出内容含义,而用图片的形式可以简单明了地让艺术类学生进行快速记忆。如图1所示为各种高跟鞋的专业英文名称,通过图片可以更加简单地将文字与实物相对应。
2.建设课后的双语专业资源库,比如:阅览大量图书影像资料、专业资讯网站,建立班级的微信问答群,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服装企业、参与时装周等设计实践类活动。
3.在课堂及课后加入专业设计类软件的应用,灵活搭配课件教学内容,使双语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六)丰富教学方法,模拟场景运用。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选用“任务式教学法”。服装设计专业课程都与实践紧密相关, 将课程设置成workshop模式,添加实际案例。比如:将某次课程设置为模拟开设设计工作室或者模拟顾客定制等形式,并融入国外通用的“proposal”及“presentation”等作业形式,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后完成课题,加强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更加具象化。
2.教学为辅、引导为主。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法改变培养模式,学习国外的“tutorial”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增加课堂教学中的一对一、一对组、一对多的交流形式。着重增强双语教学中英语的“听”、“说”能力,增加学生间互动,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学”变为“群学”,充分展现自己。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设计出更加具有影响力的产品。作为指导老师,我们不能过早干涉,应以引导为主,教学为辅。
五、结语
在中国实现全球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服装设计双语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掌握国际成熟理论、服装前沿流行信息,以及培养艺术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服装艺术设计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选择。唯有国家与高校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将服装设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改革落到实处,有效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最终实现提升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妍妍,张萍,史翰平.对艺术设计学双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2012(33):98-99.
[2]胡珂.藝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浅议[J].新美术,2008(04):104-106.
[3]孙可可.对服装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J].纺织教育,2008(6):53-55.
[4]王愉,龚小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2,20(5):79-82.
[5]李伟.高等艺术院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4):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