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小学语文的教学原则

2017-05-10吴艳

南北桥 2017年8期

吴艳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的关键教学科目,其教学原则必须遵循素质教育的教学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教育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16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科目,其学习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情感、能力等各方面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精神培养都具有重大意义。而小学阶段又正是学生的思维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抓住发展的时机,对学生施以最佳教育,促进学生全体的发展,因此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工作基本准则。以下,笔者从三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遵循学生思想和知识协调发展的教学规律而采取的必要教学准则,也就是在关注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思想发展,促使学生建构起正确完善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判断基本的是非曲直,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形成健全的个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第一,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例如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有很多课文实际上都会传递给学生一些积极的价值取向,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知识,但是不可强行使学生学习里面的人物品质,而是要借助于审美的活动,让学生在内心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对人物优良道德品质形成认可,自觉在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第二,教师本人就是极为有效的教育资源和素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师就是校园里面最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教师想要真正贯彻教育性原则,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以自己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将知识和教师自身的模范融为一体,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历程,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第三,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借助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提升思想觉悟和自觉规范的意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科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编演节目,自主设计对话情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感悟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促使学生置换角色,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以此树立自觉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总之,教育性原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准则之一,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组织多彩的教学活动,拓展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二、直观性原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准则之一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但是仍然需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撑,自然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对一些直观新奇的事物比較感兴趣。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科目,教师要充分开展直观性教学,以此符合学生的发展阶段特征,满足其现实需要,促进学生的形象性思维成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促进学生语言感受力的提高,发展其审美鉴赏能力,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那么教师该如何推进直观性教学原则呢?第一,教师要选择切实的教学实物,把活生生的素材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真实感受到物体,通过直接的经验来学习语文。例如,在学习课文《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春季的一些典型事物带到课堂上,使学生现场观察体验,形成真实的学习感受,以此实现直观性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二,由于实物直观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师可以采取模像直观的教学方式,把事物的典型要素或者细节突出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教学直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当学习描述一个人的语言文字的时候,教师如果呈现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倒不如以漫画的形式把人物的主要特征凸显出来,让学生猜想漫画中的人物是谁,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最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直接理解人物的主要特点,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第三,直观性教学要求教师有效运用言语直观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运用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其在思维活动中组织语言,提高语言技能,学会更多的词汇,为今后语言表达打下基础。例如,教师要多使用语言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时候要求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述,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阅读和朗诵。总之,教师要善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将各种直观形式有机进行融合,呈现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直观方式。

三、启发性原则是小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教学准则

启发性原则要求语文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进行语文阅读、思考、探究、创作活动。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第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让学生对学习的间接意义有明确的理解,自觉重视语文的学习,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语文对自身的意义,对今后的发展之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语文学习,把这视为自己的活动和任务。第二,语文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在真实或者生动的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问题,活跃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南沙群岛》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媒介设计生动的教学氛围,营造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南沙群岛产生好奇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启发其自觉参与教学活动。第三,教师要做到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这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重要内容,因为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人格上和教师是平等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以此促进学生独立人格和学习态度的形成,激发主体意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育家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育家教人发现真理。”因此,小学语文必须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切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学要求,在关注学生思想发展的同时,为其主体意识的增强和自主独立能力的发展做充足的准备,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在实际学习中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