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完善教学目标
2017-05-10牟元金
牟元金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主体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完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基础目标 提高目标 体验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02
小学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性教学科目,数学课程开展得好,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发展,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重建,发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得到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要是小学课堂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沼,创新教学过程,完善教学目标,丰富教育的价值追求,使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满足新时期对学生的发展规划,使教学目标体现出能力的层次性和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论述如何着手完善数学的教学目标。
一、整体规划基础目标,保证基本教学要求
基础目标就是基本的读、写、算等基本学力的发展,就是数学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技巧等,这是学生获得进一步提高的基础和铺垫,是学生深入发展的前奏。
(一)注重知识的基础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数学教学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只有理解了基本的概念和理论,才能实现基本能力的培养。那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建立体系化的知识结构呢?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单元划分,在一个新的学期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对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和归纳,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分辨别清楚,在教学中使知识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序。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从基本的、最简单的知识开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渐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二)关注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攻克教学阻碍,顺利推动后续的知识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教育家孟子曾说过:“盈科而后进”,如果学生的学习在某一个阶段或者难点受到阻碍,那么就难以继续深入掌握后续的知识点。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体系化知识结构,就必须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使学生顺利理解教学的难点,进而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四条边之间的关系,准确区分正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在后面的应用题学习中才会更加得心应手,使知识系统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知识视野中。
(三)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完善知识储备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练习,只有在练习中才能使学生以高效的学习过程把知识进行应用,理解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夯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数学运算技能和技巧。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不能仅仅采取课堂练习,还要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练习方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自觉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题目,练习的内容必须是教师经过筛选的,要具有举一反三的性质,具有迁移的价值,这样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基本学习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目标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主体能力获得发展,小学数学学习不再是知识的积累和内化,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全方位、多层次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一)教师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得到建立,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锻炼能力的历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习以全新的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环环相扣,紧跟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主要特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这对数学学困生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小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意义并不明确,以往背诵乘法口诀都是死记硬背,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学习乘法的概念,把多个同样数字相加与对应的乘法公式进行比较记忆,这样学生在引导下会自主发现知识之间的转化和内在的本质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意识,举一反三,自主思考所有乘法口诀的含义,进而建立学习的主体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我要学”的主体学习动机
众所周知,主体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主体学习意识的激发,只有学生具备内在的学习需求时,主体能力的发展才会成为现实。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了解数学学习目的情况下,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需要,转变学习的態度,形成“我要学”的学习动机。一方面,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多利用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演示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规范学生的已有兴趣,建立原有兴趣和数学学习兴趣之间的联系,实现兴趣的有效迁移,促进对数学学习探究的内在兴趣发展。例如:有的学生对活动和实践感兴趣,在活动中会十分积极主动进行思考,自觉参与,教师就可以开发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有效实现学生兴趣的融合,带动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建立。
三、体验目标
体验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绪发展,数学学习不是一种枯燥的知识传递,更不是学生的被迫式学习,自然不能让学生带着负面的不良情绪进行学习,非认知教学因素,对教学效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规范教学过程,活跃教学氛围,营造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享受知识获得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进行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发展,及时采取教学策略和手段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建立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或者教师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情境尽可能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经历,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积极,促进良好情绪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具有层次性的,但是三种教学目标没有主次轻重之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综合教学因素,综合教学环境和知识,使教学氛围和结构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以此实现新课改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