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体育赛事比赛预案制定研究

2017-05-10杨明勇

青年时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预案比赛

杨明勇

摘 要:由于竞技比赛竞争日趋激烈,各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任何一个细节的忽视或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比赛成绩的下降甚至是颠覆性的失败。因此本文拟通过对河南省部分优秀运动队现有比赛预案模式的分析,找出合理部分与不足之处。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各项目的一线主教练、主要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结合专家访谈,进行逻辑分析,最后进行归纳得出比赛预案的一般模式。为促进运动队的比赛管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体育赛事;比赛;预案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争取优胜是竞技体育永恒的追求,随着竞技体育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竞技体育离人类的极限越来越近,各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竞争显得异常激烈,所以任何一个细节的忽视或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比赛成绩的下降甚至是颠覆性的失败。那么,要实现既定目标,除了科学地训练,培养一流的竞技能力,还必须会科学地比赛——即尽量减少失误并完全表现自己的最佳竞技能力。事实上有许多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表现不俗,而在比赛中却经常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这里面固然有运动员自身的心理、技能等问题,当然也有各种各样来自外界的干扰,如天气和场地等的不习惯、裁判影响、体能训练不足、战术单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在备战2008冬训动员大会中反复强调“金牌是一项系统工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对万方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检索等主流数据库相关内容进行检索后,目前国内将比赛预案作为整体概念提出的极为罕见,仅有杨桦等的《竞技体育制胜实例》中对比赛的预案有所涉及,此外冯建中的《赛前准备8要素》对比赛预案模式有了雏形的描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篇幅有限,未及详尽。总之,系统的、完整的关于比赛预案(计划)的文献鲜有发现。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南省部分优秀运动队,随机抽取8个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同时随机抽取部分国家队比赛预案进行参照对比。

(二)研究方法

本文是通过对河南省部分优秀运动队现有比赛预案模式的搜集、整理、归纳,分析预案的合理部分与不足之处,主要采用下列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乒乓球、田径、足球等8个项目的30名主教练、管理人员发放了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是当场发放当场回收,所以回收的问卷也是30份,问卷回收率是100%,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2.专家访谈法

制定访谈提纲,走访乒乓球、田径、足球等多个项目的专家,这些专家基本都是高级职称以上,这些一线的实践经验对于预案制定的研究有了更为直观的帮助。

3.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检索、整理中国期刊网等大型文献数据库的相关文章,查询2000年以来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从中了解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状况和比赛中的实践运用,为本文的设计、分析讨论奠定基础。

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用软件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比赛预案的基本态度

对于“到了赛区既定的比赛预案有无需要调整、对手情况分析是否重要、比赛规程分析是否重要、项目分析是否重要”等四个问题,所有项目的测试者均给予了肯定答案,P值均小于0.05,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在任何竞技运动项目中都需要对对手情况、比赛规程、项目进行分析,从而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般在赛前制定的比赛预案是依据以往掌握对手情况,规则、规程情况草拟的,而对手情况、比赛规则、天气等都是动态变化的,到了赛区经过认真观察分析后发现实际情况和当初的估计存在差异,那么计划就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尽早、尽可能适应这些变化,早适应早占先,谁适应谁占优。

本课题所调查的运动项目普遍比较重视对主要对手的分析,根据训练学理论,决定最终比赛名次的因素除了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还有主要就是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经过调查发现,我省教练员对对手的分析一般是对几个主要对手的分析,主要是从对手技战术特点、体能、近期状态、有无运动创伤等方面进行分析,技战术特点、体能等方面因素在赛前就有了预判,而近期状态和创伤方面的信息一般是通过近期的其他比赛获得,但最直接和有效的参考就是在到了赛区后,根据赛前的热身来分析判断,主教练可以根据获得的这些信息来进行调整。

(二)合理制定比赛预案能帮助取得预期成绩

比赛预案的制定与取得预期成绩呈中度相关(0.3<|r|<0.8,P=0.001<0.01)。这说明比赛预案制定是否合理、有效,对能否取得预期的比赛成绩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专家访谈时,绝大部分专家也认为比赛预案对比赛有很大帮助,经过科学分析后制定的预案能有效提高比赛的成功率。表1

表1 比赛预案制定与取得预期成绩的相关性(n=30)

比赛预案对取得预期成绩是否有帮助

比赛预案制定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398(**)

P .001

注:**表示P<0.01,* 表示P<0.05

比赛预案的制定,是在多方分析和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各方因素进行优化,通过重新组合、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以加强某一方或多方的优势为手段,以形成整体优势、综合效应为目的,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特长,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任何管理活动离不开计划,作为涉及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头绪众多,关系复杂的现代竞技比赛更应该慎重对待。目前我省优秀运动队已在实践中开始运用比赛预案的管理制度,参加重大比賽必须有以整个项目为单位的比赛预案,但是没有规定以主教练为单位来制定比赛预案。访谈得知,教练员一般是将预案留在脑子里,只是与运动员进行简单沟通,这样的方式显然缺乏系统性,不够具体,更无法谈及后期活动的控制与调整,不能有效发挥预案的作用,对于各种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考虑不周,对于比赛中的突发问题无所适从。所以合理的比赛预案则必须以主教练为单位进行制定,应该从体能准备、技战术准备、心理准备、器材、细节和安全等多个方面的考虑问题。

(三)信息情报收集对预案制定起辅助作用

比赛预案制定与情报收集不相关, |r|<0.3,但P=0.033<0.05。表明部分教练员均缺乏情报收集意识,情报收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很显然许多教练对情报收集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而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我省大部分主教练不太重视比赛细节的分析,所以对于主要对手以外的情报也不是很感兴趣,然而情报收集是制定比赛预案的前提,而比赛预案又是整个比赛活动的行动方针,所以离开了情报收集来谈比赛预案的制定和科学地参赛无疑于“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表2

表2 比赛预案制定与情报收集的相关性(n=30)

情报收集是否重要

比赛预案制定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253(*)

P .033

注:**表示P<0.01,* 表示P<0.05

情报的收集和分析目的是为了探索规律,了解多方的客观情况,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信息收集是分析判断和后期准备的前提,是为实现后期目标进行服务,是展开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石。在收集对手信息的同时也吸收了先进的训练理论、方法。因此不经过收集情报和认真分析为前提而制定的比赛预案是盲目的,只进行简单收集片面情报而制定的预案是片面的。所以情报收集是制定比赛预案的前提,并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获取比赛优胜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比赛预案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我省部分运动队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实践中经常使用,但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专项训练,更在意对手的表现,然而随着比赛竞争的加剧,许多出乎意料的事情时有发生,许多不受控制的因素也经常出现。所以专家们也在呼吁新一代的教练们要比以往更加重视比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思想上对所有比赛的细节足够重视,全面培养自己的专业水平,夯实基础。

在比賽预案制定过程中加强情报收集工作,有助于取得预期成绩。取得预期成绩与情报收集呈不相关, |r|<0.3,但P=0.039<0.05。这说明,情报收集不是取得预期成绩的主要因素,只起到辅助性的作用。这一点和“对比赛预案制定与情报收集的相关性分析”比较吻合,通过这一点可以进一步说明参与问卷调查的教练员仍然是“技、战术与体能决定论”,只重视主要竞争对手的信息,忽视其他影响比赛的次要细节。表3

表3 比赛预案对取得预期成绩是否有帮助与情报收集的相关性(n=30)

情报收集是否重要

比赛预案对取得预期成绩是否有帮助 相关系数(r) .246(**)

P .039

注:**表示P<0.01,* 表示P<0.05

现代竞技赛场上,竞争是全方位的,许多项目的差距非常微小,谁的情报收集工作准确无误,就能预先采取相关针对措施,从而为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做好准备,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也不能说情报收集得全面、准确,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比赛成绩,达到预期目标,还要看后期的对策是否合理有效,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没有完全贯彻比赛预案的要求,如果对手的实力远强于自己,那么即使你的信息再准确及时也于事无补。

(四)赛前心理调控利于运动员尽早进入比赛状态

比赛预案制定与心理调控无线性相关, |r|<0.3(P=0.027<0.05)。这说明不少教练员对预案的内容不明确,另外不同项目对心理的依赖程度不同,其实心理调控是比赛预案的重要内容。表4

表4 比赛预案制定与心理调控的相关性(n=30)

心理调控是否重要

比赛预案制定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263(**)

P .027

注:**表示P<0.01,* 表示P<0.05

大量的实践证明,对阵双方运动员在彼此实力接近时,心理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得运动员能合理有效的运用技战术,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敌制胜。本次调查和分析结果说明我省部分教练员对心理调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平时运用心理的教练很少。

在这方面国外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随着国际竞技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趋势,许多国家对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的心理训练工作越来越重视。澳大利亚为迎接2000年奥运会,从1995年就开始筹划优秀运动队的心理训练工作,一直跟踪到悉尼奥运会比赛结束;美国、加拿大等国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运动员实施系统的心理训练,俄罗斯心里训练方法主要得益与前苏联的“太空计划”。这些都反应了目前国际体坛对运动心理学的重视,与国外相比我们省的优秀运动队在心理学知识运用以及和训练结合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应该迎头赶上。

(五)预案的制定需充分考虑比赛规程、规则的变化

取得预期成绩与比赛规程分析相关性低, |r|<0.3,但P=0.035<0.05。这说明,比赛规程分析是否准确、透彻,与能否取得预期成绩有关,但不是决定预期成绩的主要因素。表5

表5 取得预期成绩与比赛规程分析的相关性(n=30)

比赛规程分析是否重要

比赛预案对取得预期成绩是否有帮助 相关系数(r) .250(*)

P .035

注:**表示P<0.01,* 表示P<0.05

事实上,比赛规程应该是比赛预案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大部分比赛项目的规则、规程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不变的,或者是部分的变化,而且比赛的规则规程一般在比赛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已经下发了,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已经充分的熟悉了并运用了,所以对此的重视程度自然就下降了,但次要因素并不能被忽视。

竞赛规则是运动竞赛得以开展的前提和保证,竞赛规则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其内容和侧重点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也有所不同。竞赛规则与竞技体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当规则不能适应比赛要求时,就会对规则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使之更加完善、健全;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反过来有促进规则的变革。现阶段比赛规则的修改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满足商业目的,或是促进项目的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如篮球项目3秒区的出现、乒乓球无遮挡发球、羽毛球由发球得分改为直接得分等,这些规则的改变对运动员的选材、体能、技术、战术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因此谁尽早研究规则,适应规则,谁就在比赛中占优势。研究规则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规则,提前适应规则,进而获得优势。此外了解研究规则也是进行比赛各方面准备的前提,认真学习规则,了解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对自己不利的部分,自己有利的部分要充分应用,对自己不利的部分要尽早适应。

比赛规程与项目规则分析在预案中是不容忽视的。比赛规程分析与项目规则分析呈中度相关,0.3<|r|<0.8,且P=0.000<0.01。这说明比赛规程分析与项目规则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关的,这两点的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规则、规程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尽早适应对自己不利的部分。由于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所以在比赛预案中可以将这两点合二为一来分析。在实践中,对规程与规则的分析不能忽视,需要在赛前进行专门分析,并安排对应性的训练。表6

表6 比赛规程分析与项目规则分析的相关性(n=30)

项目规则分析是否重要

比赛规程分析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466(**)

P .000

注:**表示P<0.01,* 表示P<0.05

(六)对手情况分析直接影响比赛进程

情报收集与对手情况分析呈中度相关,0.3<|r|<0.8,且P=0.000<0.01。這说明,情报收集与对手情况分析都是同等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包含。在比赛预案中可以将对手情况分析列入情报收集中,从而简化比赛预案。从这点可以看出所调查的主教练普遍认为,信息收集和对手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主要对手的分析上,因为他们认为,其他因素对于比赛结果的影响相对比较小,而对手的情况则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表7

表7 情报收集与对手情况分析的相关性(n=30)

对手情况分析是否重要

情报收集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504(**)

P .000

注:**表示P<0.01,* 表示P<0.05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省教练员对比赛预案的功能持肯定态度,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对预案核心内容认识不清的现象。

2.多数教练员认为,情报收集、赛前心理调控、了解规程规则、分析对手情况对制定预案有积极作用,而合理的制定比赛预案有利于比赛向预期的方向发展,但对胜负的影响存在个人认识和项目上的差异。

3.比赛预案内容包括常规内容和核心内容,在比赛预案的各阶段由于项目不同,教练员主要工作存在很大差异。

4.目前情报的主要收集人是主教练,运用常规手段,收集的主要内容有竞争对手的竞技状态、技战术特点以及近期表现、比赛地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比赛场地和主要对手伤病情况。这种方式比较落后,内容分类比较粗糙。

(二)建议

1.加强对教练员比赛预案重要性的教育,重视制定预案业务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各种措施落实到训练比赛实践中去。

2.加强情报收集团队建设,提高科技水平。

3.进一步深入对比赛预案的研究,注意不同项目的区别。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有关训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江苏省体育局,2006,(12).

[2]石岩,赵阳,田麦久.我国重大比赛备战动员机制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7,(9).

[3]杨桦,池建.竞技体育实战制胜案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0).

[4]袁姿姜.细节决定成败[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4).

[5]张中秋.优秀运动员心理训练实用指南[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0).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预案比赛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最疯狂的比赛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