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体后凸成形术注入骨水泥治疗脊柱转移瘤对脊柱稳定性影响

2017-05-10郭新安薛辉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7年2期

郭新安+薛辉

(1.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骨一科;2.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放射科,山东莱芜 271126)

[摘 要]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注入骨水泥治疗脊柱转移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为该病的PKP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7例脊柱转移瘤患者, PKP注入骨水泥,观察其治疗前后SF-36问卷评分、椎体高度变化,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37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脊髓神经根损伤、骨水泥渗漏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亦未见肿瘤复发。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上升, ODI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患者末次随访时SF-36问卷各维度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注入骨水泥能够明显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脊柱稳定性、改善其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脊柱转移瘤;脊柱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7)04-126-03

DOI:10.11876/mimt201704050

脊柱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6%~10%,其中半数以上为转移性骨肿瘤,肿瘤对骨骼系统的破坏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脊柱失稳,破入椎管内的肿瘤细胞还可导致神经压迫,引发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出现[1]。放射治疗等保守方案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存在起效慢、无法恢复脊柱原有高度、脊髓及神经根受压解除效果不够理想等弊端[2]。因此,手术治疗方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脊柱稳定性的主要手段,但传统手术方法创伤大、出血多、风险高,安全性不够理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已应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3]。为明确该方案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7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7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6~80岁,平均(56.73±9.28)岁,原发肿瘤:乳腺癌11例,肺癌16例,前列腺癌5例,肝癌5例;病变椎体:胸椎20例26个椎体,腰椎17例23个椎体。

1.2 选取标准及排除标准

选取标准:1)参照文献相关标准确诊脊柱转移瘤[4];2)剧烈疼痛并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或骨折倾向,脊柱稳定性下降;3)经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4)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卡氏评分)≥50分;5)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椎体完全塌陷、后壁不完整或肿瘤已侵犯至硬膜外;2)一般状况差或处于肿瘤终末期,无法耐受手术;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或全身性感染;4)对骨水泥等治疗材料有过敏史。

1.3 手术方案及观察指标

患者取俯卧位,于X线机透视下定位手术椎体节段,自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建立工作通道并活检,于椎体塌陷部分置入可扩张球囊,扩张球囊形成空腔,X线透视下向空腔内缓慢注入调配完毕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骨水泥注射量根据病变椎体部位、塌陷程度决定[5]。待骨水泥凝固且确认无渗漏后,取出套针,结束手术。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6 h,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诊、家庭访视等形式,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期间观察其脊髓神经根損伤、骨水泥渗漏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拍摄患者胸腰椎标准正侧位X线片,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若为中央压缩性骨折,则测中央高度,若为前缘压缩骨折,则测前缘高度[6]。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间接评价患者脊柱稳定性,得分越高则功能障碍越严重。

运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分别于术前、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变化,SF-36问卷共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共8个维度,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校正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

37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24~37个月,平均(29.06±3.87)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脊髓神经根损伤、骨水泥渗漏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亦未见肿瘤复发。

2.2 脊柱稳定性

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上升, ODI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生活质量

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SF-36问卷各维度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脊柱转移瘤是指原发于骨外器官、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脊柱并继续生长形成的病灶,其引发的脊柱不稳定是导致压缩性骨折、顽固性背痛的主要原因,甚至有致残风险,患者生活质量往往受到严重影响[6]。

传统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方案为姑息止痛治疗联合放疗,疗效不确切且无法改善椎体塌陷,大大增加了神经受压风险[7]。与此同时,肿瘤细胞持续破坏骨质溶骨性,可进一步影响脊柱稳定性及承重能力,造成疼痛、功能障碍加剧[8]。

因此,目前臨床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脊柱转移瘤均强调实施外科手术,以及时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受压、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9-11]。过往有学者将开放性手术用于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治疗,其疗效确切,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且创伤大、出血量多,在多发性转移瘤、全身状态较差患者中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12]。本研究对37例患者实施PKP注入骨水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脊柱稳定性变化的观察中,可以发现,术后24 h患者椎体塌陷状态即得到明显改善,功能障碍亦有效缓解,印证了该方案在重建脊柱力学稳定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优越性。同时,作为一种微创术式,PKP可顺利暴露脊柱椎体及其周围肿瘤组织,且不易导致肿瘤周围血管、脊髓及神经根破坏,手术的安全性亦有所保证[13-14]。本研究随访期间患者均未见脊髓神经根损伤、骨水泥渗漏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印证了上述结论,同时,随访期间亦未见肿瘤复发,体现出该术式在彻底清除病灶、避免肿瘤复发方面的良好效果。

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症状的出现主要包括三种机制,即肿瘤自身生长、肿瘤压迫神经根与肿瘤对椎体造成的破坏,而骨水泥凝固后可即刻达到椎体、骨破坏机械稳定作用,故可迅速缓解根性疼痛、轴性疼痛[15]。此外,Dason等[16]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不仅具有凝固迅速的特点,还具有抗肿瘤细胞毒性作用及杀灭肿瘤的热效应,对于降低肿瘤复发风险亦有着积极意义。

有学者指出,PKP注入骨水泥治疗后骨水泥渗漏发生风险较高,这与骨水泥聚合放热损伤及机械压迫效应有关[17]。

但本研究37例患者均未见术后骨水泥渗漏,说明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严格基于患者影像学资料,选择合适的骨水泥注入位置、注入量、注入速度能够有效避免骨水泥渗漏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椎体感染、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和出血倾向是PKP注入骨水泥的绝对禁忌证[18],应避免盲目实施手术导致的不良结局。

综上所述,PKP注入骨水泥能够有效提高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症状、肢体功能障碍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参 考 文 献

[1] Wang S, Shi G, Meng X.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combined with 125 I-seed implantation in treating spinal metastatic tumor[J]. Pak J Pharm Sci, 2015, 1(28): 1039-1042.

[2] 马雯芳. 放射治疗对脊柱转移瘤疗效的临床研究[D].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2009.

[3] Zhang L, Li J, Yang H, et al.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bone biopsy results during PVP or PKP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 Oncol Lett, 2013, 5(1): 135-138.

[4] 张辉, 刘林, 骆文远, 等. 椎体硬化成型和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3, 20(5): 374-376.

[5] 姜志圣.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D]. 郑州:郑州大学, 2012.

[6] Chen G, Luo Z P, Zhang H, et al.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osteoblastic metastatic spinal lesions[J]. J Clin Neurosci, 2013, 20(7): 948-950.

[7] Deng Z, Xu B, Jin J, et al. Strategies for Management of Spinal Metastas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Can Transl Med, 2015, 1(3): 94.

[8] Chen F, Xia Y H, Cao W Z, et al.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metastases[J]. Oncol Lett, 2016, 11(3): 1799-1806.

[9] 肖建如.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12(9):652-657.

[10] Chen X, Meng C, Zhang W, et al. Efficacies of percutaneous vertebral angioplasty,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and conventional open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mor[J]. Int J Clin Exp Med, 2016, 9(2): 3398-3406.

[11] Song H M, Gu Y F, Li Y D, et al. Interventional tumor removal: a new technique for malignant spinal tumor and maligna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without epidural involvement[J]. Acta Radiol, 2014, 55(8): 976-984.

[12] 李彥, 姜亮, 刘晓光, 等. 肺癌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疗效及生存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1): 138-143.

[13] Thavarajah N, Wong K, Zhang L, et al. Continued success in providing timely palliative radiation therapy at the Rapid Response Radiotherapy Program: a review of 2008–2012[J]. Curr Oncol, 2013, 20(3): 206-211.

[14] 镇万新, 林二虎. 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C]//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1年微创学组年会. 2011.

[15] Chou K N, Lin B J, Chien L Y, et al. Simple transpedicular vertebral biopsy for diagnosis of malignancy in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J]. Neurol India, 2013, 61(6): 587.

[16] Dason S, Allard C, Sheridan-Jonah A, et al. Management of renal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the McMaster experience[J]. Curr Oncol, 2013, 20(3): 223-232.

[17] Kerry G, Ruedinger C, Steiner H H. Cement embolism into the venous system afte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ase report, literature review, and prevention tips[J]. Orthop Rev, 2013, 5(3): 24.

[18] Ishii K, Kaneko Y, Funao H, et al. A Novel Percutaneous Guide Wire (S-Wire) for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Insertion Its Development, Efficacy, and Safety[J]. Surg Innov, 2015, 22(5): 469-473.

第一作者:郭新安,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临床,Email:2505766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