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
2017-05-10朱科超
朱科超
[摘要]作为从教多年的物理教师,笔者熟知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完全是应付各种考试,给今后更进一步学习造成了障碍。如学生只会死记公式和一些物理结论的条款,不能理解其物理意义,不能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正确解释物理现象和解决间单的实际问题,解题时该写的不写,不该写的又写出来了,乱套公式,造成解题思路混乱,逻辑性不强,作图不规范,不善于阅读物理教材,不善于观察物理现象和进行物理实验等等。这些都是平时在学习中没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造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掌握好学习方法,能使他们终生受益,本文就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学习物理的方法谈点肤浅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关键词]学习物理 学习方法
一、寻求获取物理知识
阅读物理教材和有关的资料,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学生开始学习物理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使他们逐步学会抓住问题的中心和教材叙述的思路,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科学普及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能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的课外读物,有的读物对同一个问题的讲法可能不完全相同,与课本对照,能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培养阅读教材的能力和习惯,是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物理教材有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表达方式有文字,又有符号,公式,还有插图。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扫清文字理解上的障碍,熟悉物理用语,还要给学生作一些提示:如教材上哪几段是对物理过程和现象的描述,哪里是对现象的分析,哪里是结论。对教材上重要的句子和结论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用笔勾画出来。
教材中的物理公式是用数学关系来表述物理概念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方面的教材时,要强调弄清楚公式中的每一个物理量的意义和整个公式所表示的物理结论,以及公式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使学生掌握物理公式并能灵活应用。
物理教材中的插图具有直观性,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重视对插图的理解,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叙述认真分析插图中的每条线段,每一部分图示所表示的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它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学生在阅读时学会了看插图,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抓住理解物理知识的关键,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习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定律,定理的发现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物理现象,物理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知识,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深造和应用打下基础。
对课堂中的演示实验,在做第一个时应给学生交待清楚,怎样观察每一个实验过程和显示的物理现象,使用的什么仪器,怎样操作。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对演示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归纳总结出结论来。防止学生把实验当作把戏,不联系物理知识去进行观察和思考的不良习惯的形式。
对学生分组实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有的学生不講求实验目的是否达到,不按实验规则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只是把仪器当作玩具胡乱地摆弄几下就了事;(2)有的学生不遵守实验的纪律,在实验室内串来串去,大声讲话,干扰别人的实验操作;(3)一组由一人包办到底,其余同学只是陪坐,不能参加实验活动;(4)有的同学不重视实验的科学性,不重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真实性,而是凑凑实验数据了事,将实验课变成了凑数据,拼结论的课。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组织学生分组实验,特别是学生进实验室做第一个实验,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前的教育,从开始就着手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如爱护仪器,遵守实验室的各种纪律,实验前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仪器的操作和放置。要求学生人人参加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真实的实验数据。认真处理实验所测出的数据,分析归纳实验中观察的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掌握应用物理知识的技巧。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习惯。
不少学生答题不全面,不规范,不符合答题要求。如画电路图时接线不到位,画光路图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画箭头表示,解计算题时,不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不写公式,不带单位等等。因此,教师在搞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习题课的教学,加强对学生作业规范化的训练。
上习题课,教师要精心选择各种类型而又典型的例题给学生分析讲解,重在分析解题的思路,同时还要作好板书规范化的示范,使学生受到启发,明确解题的思路和书写格式。目前常见的题型可分为:填空题,作图题,配对题,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等。要正确解答上述题型的物理题,一要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知识;二要具有根据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具有正确的解题规范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除上述培养阅读教材,观察实验,解题规范的习惯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维,不懂就问,做好笔记,讨论问题,大胆发言,课后复习,规纳小结等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