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品质
2017-05-10李金泽
李金泽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这一表述使“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两个舆论紧密结合到一起。的确,无论时代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可缺少“工匠精神”。
有人问德国的菲仕乐锅具负责人:“德国人造的锅说要用100年,那么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因为没多少人能活100年。你看别人造的锅,10年或者20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顾客就经常买。你们把产品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这听起来有道理,“菲仕乐”似乎有点笨。然而,这位负责人说:“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才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西门子公司总裁维尔纳·冯·西门子说:“这靠的是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这就是“工匠精神”,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和态度。
在我国,我们更需要以“工匠精神”为支撑,加快社会建设和发展。制造业的水平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就是“中国品质”提升的关键。举个例子,在建设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时,设计的是当时中国第一高楼,高达660米。支撑这样的高楼,需要一个强大的基础。直径8米的大桩,深入到地下60米,国内几乎找不到合适的机械设备来打桩。经过攻坚克难,才打下了8根这样的桩子。“工匠精神”是一种传承,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早就成为“制造大国”,但还有一些低层次产品。目前,很多行业既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也无法到国际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定要转型升级,提升中國制造的品质,才能适应国际市场。
如今,工业化、“互联网+”取代了小作坊,“手艺人”的内涵和精神却不会变。在璀璨的中国文明中,无数巧夺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们努力的结果。如今,这种精神正焕发生机。一线劳动者正用双手创造中国奇迹,一个“世界工厂”让各国瞩目。
(指导教师:朱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