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铁有痕
2017-05-10曹泽依
曹泽依
读了陈小城先生的《重塑“工匠精神”》,我深受启发,亦想一吐为快。
纵观世界,一年出版百篇著作的大有人在,半年打造名城的比比皆是,更有百日桥、十天房等。这些让人觉得好笑,而“工匠精神”恰是时代所需。
“工匠精神”是对科学精神的回归,是对浮夸风气的当头棒喝。马克思告诉我们:“在科學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那些在陡峭的山路上不畏劳苦、奋力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我国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一,引用率却只有千分之几。曹雪芹一生就写了一本《红楼梦》,却能传诵千古,何解?我想大概是浮夸的风气,使“真货”失去了品质。其实,我国不是没有工匠,而且不胜枚举。
世人皆知赵州桥,它由隋朝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经过无数次风吹雨打,以及八次地震的考验,它都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我国古代出色的建筑家鲁班是土木工匠们的祖师。当今,土木工匠们用的手工工具,都是他发明的。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工匠,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工匠精神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
我们放眼世界,再来看看德国的制造业。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欧洲各国经济哀退,唯有德国风景独好,成为欧元区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德国模式为什么能胜出?究其根本,除了德国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外,牛气十足的制造业是其抵御欧债危机的铜墙铁壁。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处处蕴含工匠的精益求精,让产品大致具备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由此可见,“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与“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回归当下,“工匠精神”对现实社会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工匠精神”,能唤醒民众,注重从小事做起,踏石有印,抓铁有痕,形成务实不浮夸的社会氛围。即使在平凡的岗位,只要有“工匠精神”的存在,也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指导教师:王大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