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科学,法大里的世界唯一
2017-05-10曹晓晨唐雪
曹晓晨+唐雪
世界唯一为何诞生在法大
2017年3月20日上午,记者带着满心好奇,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采访了研究院国际交流合作办公室主任,青年副教授汪诸豪。
汪老师首先仔细梳理了“证据科学”一词的来龙去脉。“它是‘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两个专业的合称。”“证据学”重在以科学家的身份取得证据、分析证据;“证据法学”则以法官的角度,整体地考虑证据规则。以前由于法学家和科学家的研究领域完全没有交集,根本没有办法直接对话。“证据科学”恰好是法律和科学之间的纽带,是沟通法学家和科学家的桥梁。“证据科学”从1990年代开始被法大老师关注,后来逐渐被中国主流学者关注,如今具备很强的现实意义。
汪老师向我们提到,最近被翻案的几个冤假错案都是因为“事实认定”出了问题才抓错了人,而“事实认定”正和“证据法学”密切相关。为此,我国的司法机构从2008年提出“完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以来,年年围绕着“证据”和“事实”出台改革政策,2016年终于确定了“以审判为中心,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证据法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汪老师兴致勃勃地说:“以前的公、检、法三家是流水作业的模式,即公安局‘买菜,检察院‘做饭,法院‘吃饭。司法改革后,要求法院、法官要以证据为中心,‘事实认定变成了核心问题。”可以说,“证据法学”是法学的基石,负责证据和事实方面的理论研究,而“法庭科学”是法学的利器,在实际的司法直接产生影响。两者结合,证据科学就达到了理论与应用的合二为一。
国内法学教育界有赫赫有名的“五院四系”,即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和吉林大学法学院。“国内其他法科名校都有证据法学的研究力量,只是没能整合资源,形成一支像法大证科院这样的研究队伍。”汪老师说。
不止是国内,在西方,作为“司法制度之基石”的证据制度也受到过一定程度的忽视。英国伦敦学院大学曾提议设立一个证据科学中心,不过目前尚没有实体去深化对证据科学的研究。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的证据法学虽然是其传统强项,但没有建立相应研究所。” 谈到这里,汪老师颇为自豪:“法大专门开辟一个研究院来研究证据法学,并注意到與之密切相关的法庭科学,全球只此一家。”
“证据科学研究院是一个法大的直属科研教学单位,是纯粹的、实体的二级科研单位。”2006年5月,法大大胆地设置了这个规模宏大、完整的研究机构。它有7个部门和7个学术研究中心(分别研究仪器、医学、疑难、文化和伦理等方面)。目前研究院有教授十多位,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罗纳德·J.艾伦教授为院里的外国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
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全国十家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之一的法大鉴定研究所,研究院在学术和应用两个层面上都获得了顶级荣誉。2013年,证据科学学科入选了旨在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111计划”。
法大证据科学研究院也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中国声音。2007年9月,研究院在北京主办了首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201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上,成立了国际证据科学协会,秘书处就设在法大证科院。2015年,研讨会走出国门,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召开了第五届国际会议。2017年8月,第六届研讨会将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召开。“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已成为中国政法大学对外开展学术交流的品牌及世界各国证据法学家和法庭科学家开展跨学科交流的重要平台。
2015年5月,法大主办的中国第一本法庭科学学术英文期刊创刊。这是在法庭科学与法医学相关领域中,中国作为主办机构向全球出版发行的第一份英文杂志。
文理交叉,还有国际范儿
证据科学研究院跨越了医学、工学、理学和法学四大学科,“研究院建立初期,我们就自建了证据法学、法医学、物证技术学、司法心理学和证据规则5支文理交叉的创新团队。”汪老师说。
除了文理交叉这个最大的特色,“国际化”是让证据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另一大法宝。“我们是先有了外国专家咨询委员会,再成立的研究院。”
外国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于2007年,由7名国外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的一流学者组成,委员会主席艾伦教授来自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在过去十年中先后23次造访法大证科院,因其贡献,2014年他获得了中国对外颁发的最高奖项——政府“友谊奖”。
研究院还拥有一支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团队,年轻的汪诸豪就是被引进的海归,他2006年本科毕业于法大,2007年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法律硕士LLM,2011年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职业法律博士JD学位。后来,他放弃了在美国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机会,来到母校证据科学研究院任教,同时兼任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办公室主任一职。未来他还将在国家和学校支持下,赴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科学博士SJD学位。
学院还与国外知名科研机构共建了十家证据科学海外联合研究基地,分别位于瑞士洛桑大学、美国马里兰州法医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美国纽黑文大学、韩国国立科学搜查研究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
研究院还经常“请进来”,比如邀请外国学者来开办讲座,十个证据科学海外基地所在的学校的知名学者和研究人员也经常前来访问学习,每年都有几十位专家学者前来。
能文能武博士生
研究院培养人才的方式也很独特,特意招收理工、文科两大类学生,来综合学习法学、法医学和物证技术学、法庭科学和司法文明等研究方向。“自建院以来,我们院秉承文理交叉、研用一体的理念,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综合研究为特色,以证据科学的重大理论问题、科技前沿问题和国家法治建设的重大需求为主要研究内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法律人才。”
研究院的博士和硕士点有:证据法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点,下设证据法学、法医学和物证技术学三个研究方向;法律硕士学位点,下设法庭科学和司法文明两个研究方向;在职法律硕士学位点,下设证据科学研究方向。
汪老师介绍,证据法学专业倾向于招收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来攻读,法庭科学、司法文明两个方向的学生,若有医学或法医学本科专业背景,入校后又外语合格的话,可申请中美双硕士学位。
博士生三年级的学生王平(化名)就是证据科学研究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典型。她硕士读的是法律硕士中的法庭科学方向,博士时的专业是证据法物证技术,属于具有法律科学、法医学、物证技术学、刑事科学技术、侦查等一系列交叉学科知识的学生。读研期间,王平经常往鉴定所跑,做过很多物证技术方面的实验。“比如某交通事故现场取证后,交警提取了油漆碎片送到法庭科学实验室,由我们来确定被撞物和汽车油漆的吻合度,最终得出的检验结果将作为证据、提交给法官,法官从而判定该车辆是否肇事。”
读博期间,王平又下苦功夫研究关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唾液检验,假钞检验,指纹鉴定,提取无名尸体的碎片来查找失踪人口、用DNA来比对失踪儿童信息等。经历大量科研和思考后,她写出了关于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方面的博士毕业论文。求职时,王平受到各种用人单位争抢。
为培养这些文理交叉的新一代司法人才,研究院开发了一套独具特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此外,研究院还为全校师生开设了法医学、司法精神病学等通识课程。
研究院里课程很国际化,仅2016年一年,就开设了14门次课程,采用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的方式,请国外知名教授连续讲半个月。经常有武汉、上海等地方的老师和学生组队来听课。
除了专业学习,研究院还与全国各级法院、检察院、政府部门、律师事务所一起建立了实习基地。博士生和硕士生可以到合作基地挂职、实习。学生还可以通过选修课,在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与各种先进鉴定仪器打交道。2016年,研究所又成立了我国第一家法庭科学博物馆,让学生们又多了一条途径去了解法医学和物证技术学的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