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鼓瑟
2017-05-10明空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4期
明空
小黄从朋友小曾那里借了一本书,书里讲的是一个生活在古代的穷小孩,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状元,当官造福百姓的故事。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小黄,书中写道:“尽管饥荒闹得灾民满城都是,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升平,胶柱鼓瑟起来。”小黄不明白“胶柱鼓瑟”是什么意思,于是翻看了词典。
词典是这样解释的:“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含贬义色彩。近义词有“刻舟求剑”,反义词有“随机应变”“通达权变”等。该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齐人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起来,就高高兴兴回家了。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后来,有人从赵国来,听闻了他的故事,觉得他非常愚蠢,不知变通。
小黄在了解到“胶柱鼓瑟”的真正含义后,意识到原来书中对这个成语的使用是错的,但是他又担心是自己错了。第二天下课后他向老师请教了这个问题,老师也表示书中这样使用这个成语是不對的,并对小黄认真学习的态度表示了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