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审计监督体系平台构建研究
2017-05-10刘荣莉
刘荣莉
摘要:大数据正以难以想象的发展速度带来新一轮信息化革命,审计作为一个综合的经济监督部门也必将面临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创建大数据下的审计实时监督平台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监督体系平台,分析大数据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思考。
关键词:联网实时审计;审计监管;大数据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8.056
1.目前大数据审计的现状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大到无法利用现行主流软件工具,在一定时间内实现收集、分析、处理转化成为帮助决策者决策可用的信息。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认为大数据是为了更经济、更有效地从高频率、大容量、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价值而设计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新西兰审计长普罗维斯特女士在全球审计领导人会商机制会议总结时指出:大数据审计应成为国家审计捍卫公共利益、开展高效问责的一柄“利剑”;同时,未来的国家审计应充分发挥“免疫系统”作用。
审计机关只有加强对大数据的研究,提高驾驭大数据的能力,才能完善财政审计的动态监督机制,通过对疑点的监控预警,强化预算执行的事中审计,确保违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并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更及时、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实现审计监督机制的重大变革。以后的审计工作不仅要能够处理、分析数据,更要能够驾驭数据,充分、及时地从大量繁杂的数据中,辨认出问题疑点,进而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内部控制。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给现代审计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在此环境下要求审计相关组织和人员对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内容与特征熟悉把握,才能使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审计实时监督平台目前在各项审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必要大力推动和构建审计实时监督平台体系,促使全面覆盖实时监督,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大数据吸引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2012)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大数据时代在改变传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技术与方法同时还促使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这些转变对人们理解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技术和方法带来冲击。
云计算的产生,大数据环境审计下,对于审计的方法技术等又是大的冲击,云审计服务的设计如何在社会、经济和信息化的审计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变革,因此在云计算、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将会运用云审计技术,协同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进行信息的大整合,那么构建联网实时审计监督管理平台势在必行。
2.联网实时监督体系平台的构建
2.1监督体系平台构建的进展情况
目前各市积极探索审计监管体制改革,全力构建审计监督“一张网”平台体系,一张网分别是审计监督指挥中心;联网实时审计中心;审计数据中心。从而构建联网实时审计监督管理平台。建立审计管理制度体系,积极开展涵盖各被审计单位的大数据环境下的联网实时审计,通过前移审计关口、在线分析和过程监督,跨部门比对和资源共享,与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核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和管理漏洞,及时向管理部门和联网单位提示风险。
武汉市审计局目前已联网的156家单位(涵盖了政府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项目建设单位)全部纳入审计监督视野。他们已采集这些单位的财务系统数据,以及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指標、非税收入、银行账户、税务、政府采购、产权交易、行政审批、低保、残疾人、社会保险、工商、户籍、车辆等业务系统数据。
具体来说,由计算机及审计业务骨干组成的数据分析团队,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方法,将相关文件规定的条件数字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财政、部门预算、地税、社保、公积金等多个行业的审计模型。今后,审计模型还会进一步健全完善。利用这些审计模型,对156家联网单位进行批量审计,对同期数据进行关联比对分析;对跨行业、跨系统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分析和印证,验证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就能很快查找和锁定审计疑点线索。
这就是具有实时和大数据特点的新型审计模式。各地审计局今年开展的审计项目,通过组建数据分析团队,运用联网大数据关联比对分析,全部实现了带着疑点线索去现场审计,这种方式已成为各地审计的新常态。
截止目前,共完成现场核查疑点单位30个、下达疑点核查函25个、涉及疑点问题单位150个;出具整改建议函3份、核查说明2份,61个单位纠正了违规行为,联网实时审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2审计实时监督体系平台的创建
(1)平台的构建需要通过三个方面去实现联网实时审计。
一是联网逐步涵盖被审计单位。目前,审计系统已与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核销、非税收入、银行账户管理、税务、政府采购、土地出让金、产权交易、交易市场、行政审批、低保、卫生、残疾人、社保、工商、户籍、车辆、婚姻登记等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联网,16个区县审计部门全部实现与区县财政部门的网络连通,11个区县与所有一级预算单位联网。
二是开发审计监督“一张网”。建设审计综合管理平台,包括审计监督指挥中心、联网实时审计中心和审计数据中心。目前,“一张网”系统开始部署、调试,进入用户测试阶段,已实现对联网单位数据采集的自动抓取、清理、转换、开发完成了财政、地税、社保等6个行业566个审计分析模型,实现了部分审计经验的转换。10月份“一张网”系统上线运行,将实现联网、审计和人员统一指挥。
三是利用联网数据开展实时审计。通过分析整合联网数据资源,筛查审计疑点和线索,为现场审计准确锁定问题提供数据支撑;创立“无项目”审计模式,通过设立审计主题和内容,对联网数据进行远程批量分析处理,查找“异常”,并通过向联网单位出具疑点核查函或现场核查进行问题确认;建立审计模型自动执行模式。开展实时监控,实现了过程监控和动态预警。
3.大数据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大数据背景下,武汉市审计局利用数据分析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初步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构建“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同时依托审计数据平台,综合利用财务与业务数据,历史与当期数据、深入挖掘,揭示深层問题,提出合理建议,在反腐、改革总所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3.1大数据助推审计全覆盖
要实现全覆盖,必须创新审计方法,近年的大数据审计在对象上,做到纳入预算收支单位无遗漏,在内容上,做到涵盖单位或项目的全部财政收支无死角。特别是在公款支出、公款消费审计中,如果采取传统方法只能选择10余家预算单位进行抽审。而借助数字化审计手段,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市本级300多家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连续两年对60家一级预算单位公款支出、公款消费审计,通过数据分析,对违反“八项规定”情况进行审计核查,督促部门纠正和整改,规范开支行为,节约公共资金,促进制度的出台和完善。
3.2大数据审计实现深度挖掘
我们以多级数据、部门之间数据分析为平台,利用大数据摸清资金“最后一公里”走向。在涉农、科技资金专项审计中,横向通过企业项目、补助资金、参保人数、营业收入、税收缴纳情况的数据分析,以及企业获取不同项目的补助资金和补助总数,纵向利用市区财政之间的联动分析、末端跟踪等,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数据发现审计线索进行核查。分析发现企业多头申报项目、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在税收数据大集中审计,将地税与房产、国土部门的数据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应缴未缴、拖欠税款等问题。通过追回被骗取资金或补交税款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绩效,增加财政收入,强化追责问责力度。
3.3大数据审计推进制度完善
大数据审计不仅可以通过对相关领域长年累月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某种群体行为的共同特点,提示某种社会现象的潜在规律,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关键依据,同时还可以评估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帮助政府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比如在对社会保障审计中利用社保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出重复参保的现象;在廉租房审计中,通过车管所车辆、房产以及公积金缴费信息等跨部门数据的关联分析,发现不符合承租标准的人员。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督促部门完善制度,创新管理手段,推动政策不断完善,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构建大数据审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的需要,更是提升审计监督范围和力度的需要,审计机关需积极应对,主动对接,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发挥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