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诗途
2017-05-10袁小茶
袁小茶
这些年我穿着旗袍拎着箱子走过大半个文化中国,光是李白写诗的地方,就去了29个……
乌江太长,哪儿找项羽
迷了那么多年的“虞兮虞兮奈若何”,我想着去乌江边儿祭一次项羽。一句“时不利兮骓不逝”的《垓下歌》,缠绵幻化了千年,化成诗人笔下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化成戏剧家嗓子里的《霸王别姬》,化成女人心中吼一声山河色变、“爱是一场天时地利的迷信”的英雄。
乌江太长,去哪儿找项羽?于是辗转到了项羽的“戏马台”。戏马台在徐州,依然有些许旧物,旁边的户部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唯将旧物表深情。
徐州的清明还很冷,一直在下雨,我想当然地以为,“江苏?那就是江浙地带,就等于春暖花开了啊”,穿了个早春的毛呢旗袍,配上厚丝袜就颠儿了。结果在戏马台牙齿打颤,差点被冻残疾——苏北的清明,是兼具了南方春雨的湿冷和北方低温的阴寒。(后来听在徐州上大学的朋友说,不要被“江苏”两个字骗了,徐州冬天是有暖气的!)我戴着耳机,一个人冷冷清清地在戏马台,四周是阴冷的清明雨和三义庙旧物。歌词里唱着“千载兴亡莫浪愁,汉家功业亦荒丘,空余原上虞姬草,舞尽春风未肯休”。
我把那首歌先是听哭,然后听吐了。
从戏马台出来,我去了附近的汉画像石馆。雨天只有我一个游客,免费参观。我说想听讲解,找了半天才找到工作人员买讲解票,结果跟我说,“你只有100(块)的?哎呀我找不开(那意思是这一天一张票都没卖出去过)。”然后说:“算了,我先给你讲吧,我让同事找零钱去。”
三进三出、古色古香的院子,清明本身就阴气重,加上阴雨天光线很暗,院子里树又多,到处树影重重,展厅里外都是汉墓砖(有些还是完整移过来的完整汉墓,换句话说,墙上地下,都是千年前古人墓里的东西)。讲解员讲完走了。我就一个人在展厅里接着看那些千年前的汉墓砖上的画。
因为太冷,我穿了一件长到脚踝的黑风衣。突然听见门口有动静,我猛一回头,一个小伙子吓得“卧槽”一声,这是把我当女鬼了。
“……我是人。是人。真不是(墓)里边爬出来的……”
鹿门山还在,鹿门就在
读了那么多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想去襄阳找找孟浩然。孟浩然这个老头儿很有意思,李白是他的超级大粉丝,谁都不服的李大谪仙人偏偏就服孟浩然,《送孟浩然之广陵》是耳熟能详了,《赠孟浩然》就更直白,上来就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基本一辈子都在襄阳,所以也叫“孟襄阳”。
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后来“鹿门”就成了文人归隐的一个重要文化意象,亦如陶渊明的东菊。去年五一假期,我带着一本《孟浩然集》去找孟浩然的墓。鹿门山真是算偏了,别人家的五一假期照片,都是使劲躲人,抱怨人山人海;我的五一假期照片,是使劲找人——公交车上除了我和司机,一!个!人!都!没!有!
大白天的,别吓人。
我在公交车上左等右等不见师傅发车,于是下了公交,一咬牙一狠心打车去。
好不容易有出租车去,结果出租车师傅说:“小姐,不能打表。你得多加钱。”
“为啥?”
“谁没事儿去找孟浩然的墓啊。我一定得空车回来。您得心疼我点儿空车费。”
“唉……走吧。”
正午的大太阳下,出租车师傅把我放在鹿门山角的牌坊前,一溜烟儿地走了。
拿着手机GPS找“孟浩然墓”,但墓迁了原物没了,不过只要山不变,这就是曾经的鹿门,曾经孟浩然的鹿门。
我就拿着孟浩然的诗集,在荒草丛生的山脚下,自言自语地跟孟浩然说了说话。突然明白了他的那句“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别说,还真碰到两个路人甲乙男生,于是留下一张照片。
去能有出租车,回来可就不好回来了,哪儿找车去,别说“滴滴打车”了,在孟浩然墓就算是叫“滴滴打船”,也没有师傅接单啊。
我吭哧吭哧走到了山下,发现只有一班公交回市区,还不直达。一上车我跟师傅说,我要去襄阳王府。几站后,师傅就在一个没路牌、没标志、没人的路口把我扔下来了。说,你就站这儿别动,在这儿等(公交)车,会有车到襄阳王府。
我凌乱了。百度地图在这种地方完全无效,因为根本没有公交站牌啊。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清洁工大姐。
终于看见人了啊!遇见救星了。
清洁工大姐还挺热情,跟我说公交车就跟这儿等,然后拉着我死命聊天(我觉得那个清洁工大姐真是太寂寞了……在这根本不见人影的地方扫落叶,目测一天能遇到的路人一定是个位数)。
终于等到了公交车。公交车师傅竟然认出了我:“你是不是中午等车的那个?嗨!我还找你呢。”
这城市是要有多小啊,严重怀疑这条线路是不是就一班公交车……
回到了市区。我没事儿人似的把刚才的荒郊野岭“寻访孟浩然墓之旅”发了个朋友圈,然后没事儿人似的找到一家襄阳王府附近的小面馆,吃了一碗牛肉面。
结果接到某人担心的电话——“袁小姐!你一个姑娘,不怕碰到色狼么……”
嗷呜。
后来这个某人,便成了我的男票。
这里要提醒,独身女生做文化旅行一定要注意安全。别看我天天嘚瑟各种“说走就走的囧途”,其实背后是做了超详细的安全措施的——每个看上去“荒山野岭”“古人墓”的地方,背后都是提前反复查路线地图,并询问当地朋友,甚至攻略细致到“从合作汽车南站换到合作汽车北站可以打出租车去,两块钱就够了”的细节都是反复确认过的。
钟离国免签
一个本硕7年读外交学的学长打电话给我:“人呢?”
“我在钟离国呢。”
“钟离国?”
“对啊,现在对中国免签了。”
“额……我out了,我都没听过……”
“哈哈哈哈我逗你的!你带一本《庄子·秋水》,免签!”
……
我就这么欠打地把一个外交学的学长给“懵”了。
钟离国还真是个“国”——春秋战国的时诸侯国之一,就在现在的安徽凤阳。听过庄子惠子的“濠梁观鱼”吧?就是特有名的那段“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发生在钟离国。
读了这么久的《庄子·秋水》,总得看看庄子他老人家的鱼啊。
凤阳很小,先要坐火車到安徽滁州(就是《醉翁亭记》的那个“环滁皆山也”),然后从滁州再做大巴车到凤阳。在凤阳钟鼓楼附近,找了个茶铺,茶叶倒是真便宜,因为安徽产茶。
我和茶铺老板娘聊着天,聊着这个庄子和惠子当年“子非鱼”“子非我”吵嘴架的地方。
直到两年后,特别偶然地给小表妹讲起陶潜诗,里边有四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伯牙与庄周,啥意思啊姐?”
“伯牙的坟,说的是俞伯牙摔琴谢子期,子期死了,伯牙就不再弹琴了。庄周的坟,说的庄子和惠子,惠子死了,庄子感叹说,‘世无可语者,也就是惠子这家伙死了,再没人能跟自己吵嘴架了。陶渊明未见得真见过这两座坟,只是就此感慨,知音死了,再没人能听懂自己说话了。后来孟浩然有两句,‘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就是这个意思。对了,《高山流水》的典故,就在现在的湖北汉阳,龟山脚下有古琴台……”
讲着讲着,越讲脑子越乱,蒙太奇一样地闪过庄子和惠子的濠梁观鱼、闪过钟离国破破烂烂的出租车、闪过在孟浩然墓前那件孔兰旗袍的心情、闪过拜访古琴台时的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