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头正劲的反全球化浪潮
2017-05-10程宇航
英国脱欧和特朗普胜选是2016年里震惊世界的两大“黑天鹅”事件。而在反全球化人士看来,这两大事件正是他们持之以恒的反全球化的一个胜利。
一、何谓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既是一个概念,同时又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
1.全球化的定义
全球化有多种定义。普通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以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
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它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几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总的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有人把“全球化”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2.全球化的积极成果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及其他双边和多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推动下,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全球贸易总量从1990年的4万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4万亿美元;全球海外投资从1990年2000亿美元的规模,增加到2015年的1.7万亿美元。欧盟区内则率先实现了全球化中最有挑战性的劳动力跨境自由流动。
毫无疑问,过去35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步,大大促进了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提高了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和回报率,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超过上亿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并迈向了中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则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快缩扩张,并从不断扩大的全球市场上,获取规模效益带来的高额利润。作为全球化最大获益者的中国,则从一个人均GDP不到5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演变为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
二、如影随形的反全球化
如同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全球化的另一面就是反全球化。它像一个驱之不散的幽灵,与全球化相伴而生,如影随形。
1.何谓反全球化
反全球化是指那些质疑和反对全球化的思想、政策、做法和行为。反全球化是一种概括性的称谓,它有着多重的面孔和表现,既指一类行为和运动,也指一类思想和思潮,有时也可以是一种情绪。反全球化运动及其论点涉及许多方面,但归纳起来,大多数人集中关注的实际上是两大问题:全球正义(global justice)与生态环境。
2.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活动
针对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其负面影响,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批判、抨击、抗议愈演愈烈,到20世纪90年代末终于形成了一股颇有声势的反全球化运动。
世界上最大的反全球化组织是“人民全球行动”,它于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的当天在墨西哥南郊的哈帕斯州成立。其宗旨是发动全世界的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反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同年,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召开大会的时候,有200多个社团同时召开专门会议,揭露把大部分国家和人民排除在外的发展模式。
1999年6月18日,2000多人在英国伦敦举行集会,抗议当时在德国科隆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结果酿成数十人受伤、财产损失高达100多万英镑的重大流血事件。这次事件被认为是反全球化运动的开端。
1999年12月3日,当世界贸易组织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世贸组织“千年回合”的会议时,4万多名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冲突,10多人受伤,500人被捕,财产损失达200万美元。这次示威活动使WTO会议无果而终。
2000年1月底,世界经济论坛(WEF)年会在瑞士小鎮达沃斯召开,一场谴责全球化的示威活动在此举行,但同时发生打砸麦当劳餐厅的举动。
2000年2月14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在泰国首都曼谷召開,一场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在此同时爆发。
2000年5月1日,英国首都伦敦市中心爆发大规模的反全球化与反资本主义的示威游行。
2000年9月中旬,悉尼奥运会开幕前夕,世界经济论坛亚太地区会议在墨尔本召开。一些非政府组织发动大规模示威,导致与警察冲突,參加示威的抵制奥运会联盟扬言要进军悉尼,要求举行真正的奥运比赛(而不是商业化的)。
2000年9月下旬,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分子跟踪而来。示威者要求关闭世界银行与货币基金,加快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过程,取消第三世界国家的沉重债务。这次示威是布拉格自1968年蘇联入侵捷克以来发生的最重大国际事件。
2000年10月20日,第三次亚欧会议(ASEM)在韩国首都汉城举行期间,爆发大规模反全球化示威,参加者达2万之众。除大批韩国人士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非政府国际组织。针对官方的亚欧会议,示威者发起了“亚欧会议人民论坛”。
2001年1月25日,在巴西南部港口城市阿雷格里召开的一次反全球化的集会,创立了一个反全球化组织——“世界社会论坛”。首次论坛举行了6天,此后每年召开一次。
此外,网络上的反全球化运动更加活跃。反全球化者通过网络空间研究与讨论全球化问题,在网络中广泛表达对社会正义与环境恶化的关心,协调全球反全球化行动。
3.反全球化反对什么
从反全球化运动的抗议活动来看,他们把反对矛头直指跨国公司、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经济组织及其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规则,以及全球化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抗议发达国家通过推动全球化进程来摧毁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文化和破坏生态环境。
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诉求有如下几个方面:⑴主张保卫人权。⑵对抗财阀。⑶发展工人、妇女、环保运动的国际性连结,要求缩短工作时间。⑷保障妇女权益。⑸增加社会福利及教育开支,反对削减。⑹要求环保永续发展。⑺取消(豁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
4.反全球化运动的基本形式
尽管反全球化的手段和形式可谓五花八门,但总体而言,其基本形式不外乎这样两种:街头抗议浪潮和世界社会论坛。
⑴以示威游行为表现形式的街头抗议浪潮
反全球化分子采取的主要斗争方式,或是举行和平的、非暴力的游行示威;或是采取在会场外聚集或静坐,阻止会议代表进入会场,干扰会议的正常召开;或是在街头或会场旁举行公众集会。
不过,近年来,暴力的蔓延成为反全球化抗议浪潮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抗议浪潮中的火药味日渐浓厚。在西雅图、布拉格、热那亚、坎昆等地举行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中,反全球化极端分子的暴力行为遭到警方的严酷镇压,暴力冲突的升级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2001年7月,在热那亚的一次抗议活动中,一名年轻抗议者Carlo Giuliani被警方开枪打死。2003年9月,在坎昆的一次抗议中,一名叫李京海的韩国农民为发泄对警方暴力镇压的不满而拔刀自杀。
⑵以反全球化为宗旨的世界社会论坛
世界社会论坛是反全球化的一种新形式,它最初是作为每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自2001年起,当以推进经济全球化为宗旨的世界经济论坛召开之际,以抵制和反对全球化的世界社会论坛也会同期举行。尽管地点是在千万里之外的第三世界国家,但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十多万名反全球化分子便会云集起来进行抗议。2005年2月,第五届论坛发表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阿格雷里港宣言》,标志着反全球化运动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历届世界社会论坛中,尽管组织者也发起数万乃至十多万人的反全球化大游行,但很少出现街头抗议浪潮中的那种暴力现象。因此,世界社会论坛体现了反全球化运动更加理性、思辨的一面。世界社会论坛已在各大洲及许多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反全球化运动也在走向全球化
从总体上而言,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是对标榜公正与平等、繁荣与富足的全球化的一个极大讽刺。大规模的反全球化抗议示威,以及以世界社会论坛为代表的各种反全球化国际论坛,正在以不同形式、从不同层面冲击着当前的全球化进程及其体系。有意思的是,反全球化已越来越成为一场世界性的运动,其本身也已经全球化了。
反全球化运动敲响了全球化的警钟,它揭示的问题应该引起国际和全球层面的高度重视,它提醒各国政府在推动全球化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和矫正其他方面的失衡和偏差。反全球化运动至少让人们对今天的制度和政策进行反省,去努力解决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探索新的、更好的发展模式。客观地说,反全球化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或纠正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反全球化同全球化一样,也是一把“雙刃剑”,它的作用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反全球化者对全球化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它所提出的理论缺乏科学性。有很多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为是由全球化所造成的,也不能完全归咎于那些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对全球化,我们是不能简单地加以反对。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成果。它不可能在反全球化运动的反对和抗议中停止其继续发展和进步的脚步。但却会在反全球化运动的反对中对其错误和不足进行修正,以期发展得更为健康、更有成效。
[作者简介]
程宇航,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于龙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