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演化机制探讨

2017-05-10余学锋

创新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

余学锋

[摘 要]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核心和关键支撑,对产业结构、劳动方式、社会管理等生产关系要素具有决定性影响。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建构,在驱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非线性、竞争性与协同性等特征。动力机制和协同机制是科技创新驱动系统的宏观形成机理,人员循环、信息循环和产品循环的三螺旋结构是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微观机理。

[关键词] 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演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 F1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2-8-4

Discussion on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ri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Yu Xuefeng

(Fujia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Fujia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of CPC, Fuzhou Fujian 350001)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strategic core and key support to dri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has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labor mode and social management, and other elements of production relation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ri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economic society, and in the process of driv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ity, hierarchy, openness, nonlinearity, competition and synergy.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d the synergy mechanism are the macroscopic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riving system, and the three spiral structure of personnel circulation, information circulation and product circulation is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ri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novation driven; evolution mechanism

现代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过程是通过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并入经济运行系统全过程。在微观系统层面,现代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内生变量并入生产过程,以生产方式本身的变革为切入点,既作用于劳动、资源和资本品等生产要素,也作用于需求、管理、信息等经济运行的其他要素,从量的增长到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促成质的变革。宏观系统层面,现代科技创新并入经济宏观运行,通过改变资源、资本及劳动的配置方式决定着总产出结构,并通过对需求动机、需求的实现手段等几个关键环节,引导、改变总需求的结构和方向,并再塑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全过程。可见,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向或孤立的过程,而是伴随着科技创新活动系统与外界系统时刻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也只有当科技创新活动向经济发展输入资源与能量要素到达一定临界点后,整个创新驱动系统才会发生巨涨落,从而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向有序、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1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演化特征

1.1 整体与多层次性

1.1.1 整体性。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整体性,以多元性为基础,相关性为主导,一体性为目标,三者综合而成,以整体地存在、整体地运行、整体地延续、整体地演化等呈现出一系列整体特征。从演化的过程看,整体性是系统能在运动中得以保持的一种规定性,因而才有系统的演化。特定的系统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整体性,而且系统具有整体性,才有系统的整体变化,才有系统的整体突变,否则系统就仅仅具有量变、仅仅具有逐一发生的系统要素的渐变。从相互作用的根本原因看,由于客观世界本质上是非线性的世界,系统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这就使得系统具有整体性,每一个部分都影响着整体,反过来整体又制约着部分,整体不等于部分和。如同俗语所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单独的优质要素或部分对于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优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要素或部分間的协同有序,才能达到部分和大于整体,我们的目标是追求整体优化,达到功能耦合放大。因此,我们在构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时,要突破确定性和可叠加性,扬弃那种认为整体的高层次的性质可以还原为部分的或低层次的性质,认识了部分或低层次,通过叠加即可认识整体或高层次的还原论的思想。确立整体论的思想,明确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可叠加性的有机整体,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演化与发展。

1.1.2 多层次性。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多元主体、多种资源要素的融合与耦合。主体要素主要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各类中介组织机构。即使是高校这一主体要素,从其组织内在层次上看又由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技能型职业院校等不同性质的高校要素构成。同样,科技人才资源要素、政策体系要素等具有多层次特征,由于各要素的功能、定位、任务等方面差异又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层次结构。

1.2 开放性与非线性

1.2.1 开放性。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构建中,通过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得以实现演化,形成驱动发展新机制,因此具有典型的开放性特征。这也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维持动态稳定及持续发展的最积极的前提条件。正是开放性特征,使系统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中能产生新耦合,创造新奇迹。当然,创新驱动系统的对外开放,也意味着系统要承受环境的压力和限制,在有利的积极要素融合到创新驱动系统中的同时,也要避免消极甚至有害的要素混入系统。因此,对“开放”加以管理和过滤成为必要,以避免外界消极要素闯入系统而破坏系统的有序化发展[1]。

1.2.2 非线性。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内各子系统、次子系统以及众多的微观要素之间,都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它们本质上不满足叠加原理,即系统的输出响应特性、状态响应特性、状态转移特性中至少有一个不满足叠加原理,这是系统的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现实世界的本质特征。

1.3 竞争性与协同性

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中,其内部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既存在整体同一性又存在个体差异性。整体同一性表现为协同因素,个体差异性表现为竞争因素。既竞争又协同是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竞争和协同的相互对立、相互转化、推动系统的演化发展。在构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时要承认竞争与协同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没有竞争就没有协同,同样,没有协同也就没有竞争。竞争和协同不仅相互依赖,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现实中,协同可以导致有序,这一论断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如果把竞争视为竞争者之间的一种协同,那么竞争也能够推动系统的有序化,不过,这种科学论断,需要有一段过程。在现实中,不难看到把竞争与协同对立起来的事例:在某一时期中,只看到现实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嵌合的和谐世界,仅看到协同的一面,看不到或有意回避竞争与矛盾的一面;在另一时期却仅仅看到竞争对于系统演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把竞争绝对化,忽略了协同的存在及其对系统演化发展的积极意义。这种极端的思想意识阻碍对创新体系的正确认识与提出科学的构建方案。

2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宏观机理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及子系统的相互干扰,在动力机制和协同机制的作用下,创新驱动系统实现了从无序的混沌状态向有序的演化结构转变。

2.1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一个包含众多创新主体、资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超大系统,该系统在非线性作用下,通过系统内部各主体、要素彼此间相互选择、相互约束、相互协同,从而实现系统结构失稳、突变、涨落或跃迁[2]。总体而言,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来源于两个层面: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见图1)。创新驱动系统的内部动力主要指主体之间、要素之间的竞争与协同,特别是各主体、要素之间耦合、关联方式的改变,进而改进了整个系统的功能及其相关特性。创新驱动系统的外部动力主要指系统外部环境要素的变化及环境与该系统之间联动方式、作用方式的变化。就两种动力的重要性而言,内部动力是创新驱动系统的根本动力,外部动力要素通过作用于内部动力要素,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内部主体(企业等主体)不断创新提供环境支持,内部动力要素在外部动力的推动下,才能使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充分显现出来,促进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更好地形成和发展。

2.2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

科技创新活动要健康地驱动经济发展,要求科技创新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之间的各结构、子系统、功能、要素之间形成协同作用,对物质、信息、能量之间交换与处理实现顺畅地流动。协同的目的,就是要在科技创新活动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并形成一种结构,从而使整个驱动系统的功能得到质的飞跃。从自组织演化过程来看,协同是创新驱动系统得以自组织方式展开的内在要素,其主要作用是将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各动力要素转化为经济生产活动中的显性竞争性优势。自组织的协同机制一旦建立,创新驱动系统就能够更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创新要素,促进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内各创新主体去更新或获取更有效的要素。完善的自组织协同机制可以将驱动系统内任何可获得的要素很快转化为竞争优势,其转化路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将创新动力要素的活力提升路径得到充分激发和实现;二是通过自组织本身的自我演化能力,形成内部动力机制,增强自组织演化功能[3]。对此,本文从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构成要素出发,即针对创新动力要素、竞争动力要素及环境支持动力要素,从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竞争协同机制和环境支持协同机制3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如图3所示。

3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微观机理

三螺旋理论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提供了解释模型[3],其核心思想是科技创新活动及其驱动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人员循环、信息循环和产品循環等三个层面的循环,其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创新创业人才、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思想、新商业理念等;产业部门提供的产品主要包括新商品、新服务、缴税和资本等;政府部门提供的产品则主要包括政策、法规和资金等[4]。在这三个层面螺旋循环中,每股螺旋循环都在不断完善,谋求自身发展[5],同时,这三股螺旋循环又在相互作用、相互联动和耦合,共同推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微观形成。

3.1 人员循环

人员循环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顺畅流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合理流动,促进全社会创新资源配置的持续优化和组织,能促进各创新机构、创新项目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当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循环主要通过三种路径得以实现[6]:①从一个机构向另一个机构的单向或永久性流动,如科研人员从原有研发组织离职到另一个研发组织从事研发工作;②具有双重职务人员的双向流动,即部分的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在从事本职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到产业或企业部分担任重要职务,或企业技术骨干兼职到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研发工作;③在一个以上机构范围轮流或定期工作,例如斯坦福大学教授William Perry在从事商业活动和担任半职教授后成为国防部长,后来又回到大学全职从事教授工作,而美国国务卿赖斯此前曾任斯坦福大学教务长[7]。

3.2 信息循环

信息要素的沟通与循环是各创新主体之间、其他资源要素实现有效合作、实现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在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创新活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已在各个层次上发生,并成为其他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媒介和前提。如电子政务平台已广泛运用于发布政府公告、政府、产业发展动态、合作与需求信息、科研基金项目、前沿科技咨询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得到广泛建设,并用于支撑科研成果、科研咨讯、重大研发仪器、技术方案等方面的共享与共用,为创新活动的网络化、全球化提供重要平台支撑。

3.3 产品循环

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科技成果(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进入到经济发展中实现循环,即获得同行及相关利益者的认可,形成一个互需、互惠的动力机制。如随着欧美国家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输入、编辑和输出处理极大提高办公效率之际,汉字的数字化成为我国科技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话题,而中国科学家王选自主研发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统,因其研究成果中采用笔画轮廓描述汉字字形信息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汉字数量众多、难于数字化、汉字字模存储等问题,得到科学界和产业界的认可和支持,在原理性样机研制、改进及产业化中抢得了市场先机。可见,任何产品,无论其设计思想多么新颖,使用技术多么先进,如果得不到商业用户的信赖互动,就不可能进入市场循环。

参考文献:

[1] 曾国屏.竞争和协同:系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6(9).

[2] 付颖.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科技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0.

[3]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美].三螺旋创新模式的理论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4] 王向华.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区域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5] 高坊洪,周萍.三螺旋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6] 高坊洪,周萍.基于三螺旋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探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

[7]jerassi C. The pill,pygmys,chimps and degas horse[M].New York:Basic Books,1992.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