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重构分析
2017-05-10张杰
张杰
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能力导向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思路
近年来世界上非常流行的一种职业教育思想是“能力本位教育”(Capability-basedEducation),这种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结合企业的需要,立足实践,真正使得课堂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我国目前对于能力本位教育的观念理解与评价研究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但是在部分课程改革深入方面尚处于论证和徘徊阶段。相对于大学的会计专业教育,我国的高职会计专业还基本上是在对以往的学科体系进行沿袭,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职会计人才的需要,因此,对基于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有着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一、能力本位视角下会计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现状
(一)实践课程方案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
大多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遵循本科教育体系,照搬照抄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或者是在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简单地加入一些徒有虚名的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直白地说,就是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简化本。虽然理论体系完整,但是人才的培养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忽视了就业市场的需求,未能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无法满足市场对会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实训提升与岗位实践技能脱节
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职业能力实现程度较低,教学方法仍然以理论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为主,无法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学生实操实训受限,且缺专业指导,学校的实训内容主要是依据理论教学体系来确立的,而不是从会计岗位职业的实际工作要求来安排的,实训课实质上是与会计专业的岗位实践相脱节的。会计实训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岗位需求,如出纳、成本核算、会计主管等需求。现有实训的岗位性不够明确,定位不准。因此,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与社会需求有偏差。
(三)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评价对象上,比较单一,不完整、不全面、不客观,主要是学生评价,未把专业、课程、教师纳入评价对象,不能全面地反映学校整体的办学平。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考核方法单一,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缺失。不利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成长。
(四)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中大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会计专业的教师也是如此,从“学校”到“学校”导致从事高职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机会从事实践工作。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师资数量不足等自身的条件限制,没有提出鼓励教师实践学习的激励措施,在工作考核中也鲜有关于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办法,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缺乏实践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对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介绍少之又少。即使有很多教师考取了“会计师”等证书,具有“双师”名誉,但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却很少。
二、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重构思路
(一)构建三级递进的课程计划
1.大一认知实践
在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和会计机构,了解生产经营过程和组织情况,感性认知会计资料,使学生热爱所学的会计专业。
2.大二综合实训
在学生学习完全部学习领域后,可组织学生对全部学习领域按照会计实际工作流程做综合领域实训。在实训时,运用会计岗位模拟方式,通过模拟企业业务,让学生分岗位操作企业核算全过程,使实训过程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让学生熟悉各岗位之间的程序、凭证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起调控引导的作用。
3.大三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进行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教学形式,也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其他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在实习期间,企业相关人员可充当教师的角色,指导、督促学生实习,保障实习的效果。在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根据实习情况撰写实习报告,并由学校给出成绩。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师资水平
为了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人才,高职会计专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双师教师队伍。对于教师本身来说,双师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际的表现就是既要具有讲师及以上的职称,还要具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等技术职称;对于学校的师资队伍来说,双师结构要求学校既要有专职教师,又要有兼职教师,既要有来自学校的教师,还要有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鼓励专职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参加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等考试,获得双师证书;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将会计教师有计划的安排到工作单位挂职锻炼,使教师掌握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聘任和待遇上给予照顾。
(三)稳固校外实训单位,完善校内实训条件
实训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实际训练的简称。是在学校的能够控制的状态下,按照高职人才培養的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单项、综合训练以及职业岗位实践训练的教学过程,是应用性的实践教学。实训不同于实验和实习,既有实验的“能控”特色,又有实习的“职业”特色。通过实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各项职业能力。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的场所,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硬件保证。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中央财政补贴和奖励,用以充足教学设备,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可以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还可以按照企业要求采用订单式培养,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双赢。但毕竟会计专业的学生全部去企业实训不现实,学校更多地是要在校内实训室上下功夫,要克服校内实训的种种不足,完善校内实训的实训条件。
(四)建立技能竞赛和能力提升的互促机制
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教学内容,构建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重视技能竞赛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积极作用,争取做到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课赛融合、学做互促、技能递升”。专业课程设置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突出职业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要做到“课赛相融,学练互促”。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采用岗位模拟、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实训内容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展开,根据任务驱动、岗位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成全.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问题[J].辽宁高职学报,2009(7)
[2]杨晓华.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引领设置课程—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3]郭剑媚.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教育模式研究—以高职会计教育为例[J].群言堂,2010(2).
[3]郑剑虹.高职会计人才需求与会计岗位职业能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