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物识别技术在人社领域的应用

2017-05-10张忠国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年10期
关键词:保险计算机

张忠国

摘 要: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技术不断被应用到生活当中。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社保基金安全一直是人社部门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保障社保基金安全管理和持续发展,生物识别技术成了应用于人社领域着重研究的问题。该技术具有较强的安全可靠性、方便并且防伪造等特质,随着对该项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生物识别也逐渐地被引用到信息安全方面来。本文主要针对生物识别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分析生物识别技术在人社领域的相关应用,为日后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的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生物识别;计算机;保险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中国的社会保险行业正进一步推进与加强。但是随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管理与监管方面的问题,影响社会保险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在养老保险方面,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逐步过渡到社会化管理,但社保机构很难管理到离退休人员的健康以及生存状况,冒领养老金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严重问题。在医疗保险方面,社会保障卡已被广泛使用,医保定点医院、药店费用联网即时结算,大大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购药,但由于身份确认的特殊性和困难性,也造成冒名顶替住院、定点医院“偷梁换柱”、过期社保卡(参保人员死亡)非法购药等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工作涉及到每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建立完善、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如何有效的识别社保待遇享受人员的身份,遏制社保基金流失,保障全体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已成了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新课题。

为有效解决参保人员身份认证的问题,可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人社领域,引入的生物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和指静脉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是指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大小、各脸部器官的相对位置来进行身份确认的一种智能识别技术。其特点是安全、可靠、直观,方便。

指静脉识别技术指利用近红外线穿透手指后所得的静脉纹路影像来进行个人身份识别。因其是利用外部看不到的生物内部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所以作为具有高防伪性,适用于高精度,场景固定的业务,如医疗保险、人事考试、技能培训等。

生物识别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以社会保障卡系统数据为基础,依托现有的人脸识别技术、指静脉识别技术实现社会保险各险种的以生物识别为手段的身份认证,对已参加和应参加社会保险的从业人员、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形成以人脸识别技术、指静脉识别技术为基础的生物识别身份认证模板库和身份认证平台,并与社会保障卡和社保业务系统进行关联;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完成后,可以同步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事考试、职业资格鉴定等业务领域开展身份认证应用。

生物识别身份认证平台建设的整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人社部门信息化工作可统一建设“一库、一平台、一标准”的生物识别“实名制”的身份认证平台:

(1)建立统一的生物特征库,依托社会保障卡基础信息库,借助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技术,打造统一的生物特征库。

(2)建立“实名制”身份认证平台,与社会保险业务系统对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资格认证,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人事考试、网上办事的“实名制”身份认证应用。

(3)建立生物识别统一的标准,统一生物识别技术的标准与“实名制”应用的规范,实现生物特征库与“实名制”身份认证平台“一库一平臺一标准”。

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各阶段的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卡与生物识别技术的互相结合,完成一人一卡,人卡合一。最终实现“一卡一库一平台”。

结合目前社会保险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的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医疗保险住院身份核查身份认证的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生物特征对社会保障卡的辅助功能(图4):

生物识别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能有效解决当前社会保险服务工作中身份认证的难点问题,使广大参保人员能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开展身份认证,对于减少社保基金流失,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的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平台建设、身份认证流程化、身份认证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对身份认证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性意义。“一库、一平台、一标准”的生物识别“实名制”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设,可为社保所有险种提供基于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的身份认证工作,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多更便捷的认证方式。

我市于2014年9月份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生物识别待遇领取资格认证;2015年9月份开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生物识别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全市共设立业务经办点300个,社保经办、乡(镇)、街道、社区均设有经办点,参保人员携带社会保障卡或第二代有效身份证可就近在全市任一经办点进行建模或认证。在全市参保人员领取社会保障卡进行激活的同时,完成对参保人模板信息的采集。截至2015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参保人员已建模168360人、城乡居民已建模人员1463706人。通过生物识别系统的建设,实现了社区客户端认证、自助认证和互联网认证结合,达到了跨时间、跨地点的全天候身份认证,大大方便了离退休人员,特别是异地安置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彻底贯彻“服务型社会”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陈伟箐.生物识别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安防,2012(10):37-42.

[2]李明.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企业安全系统前景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8):177-178.

[3]傅山,潘娟.移动智能终端生物识别发展与挑战[J].移动通信,2015(5):13-16.

猜你喜欢

保险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穿裙子的“计算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电子商务保险法律问题分析及发展建议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