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为亚洲多国老龄化敲响警钟
2017-05-10蓝雅歌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蓝雅歌
亚洲经济的成长率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日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将2017年亚太经济增长率从5.5%调高到5.6%。但该机构警告称,亚洲的部分地区在走向富裕的同时,正在迅速老化。
IMF称,老龄化将在今后30年内,让日本的成长率最多降低到1个百分点。日本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期,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人口统计,目前,日本人口大约1.2亿左右。到2053年,日本总人口将减少到不足1亿人,到2065年仅为8808万人。在过去的15年间,60岁以上的人口增加了43%,然而14岁及以下儿童人数连续36年下降,占总人口12.4%,且出生率仅为 1.45%。
IMF称,日本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萎缩的挑战尤其巨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过去20年来,其劳动力减少了7%以上。《日本经济新闻》称,老龄化导致日本农业人口不足,对日本的粮食生产造成重大打击。加上少子化的冲击,偏远地区的人口减少不仅导致多家医院倒闭,地方城市也面临着消失的危机。2014年,日本就有347家医疗机构因为人口减少等原因,停业或倒闭。今后这种趋势还将增加。
IMF报告同时称,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韩国和泰国已经成为后人口红利经济体,适龄劳动人口在占总人口比例方面和绝对数字方面都在萎缩。这些“后红利”经济体预计到2050年将出现全球最高的老年抚养比率。
另一方面,一些“早期红利”国家,包括印度、印尼和菲律宾,拥有亚太地区最年轻的人口。IMF表示,人口统计数据对于亚洲经济增长可能略为负面,未来30年可能使全球经济年均增速减少0.1个百分点,如果早期红利国家不能收获人口红利,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减少0.2个百分点。
尽管人口老龄化可能增加实际利率与资产收益的下行压力,但IMF称,劳动力、养老金和退休制度改革可能起到帮助作用,包括提高妇女和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以及最低养老金保障。此外,新的金融产品将减少预防性储蓄,并增加安全资产的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