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记罗祖铭和他的民间故事集《皮老二的故事》
2017-05-10杨如梅
文/杨如梅
民族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记罗祖铭和他的民间故事集《皮老二的故事》
文/杨如梅
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正街社区干部罗祖铭,酷爱民族民间文化,工作之余辛勤笔耕,几十年如一日完成了心力之作《皮老二的故事》。这是继《新笑府——民间故事刘德培讲述故事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艺丛书·民间故事》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五峰卷》等作品之后,五峰民族民间文化土地上结出的又一硕果。
《皮老二的故事》浓郁的地域特色语言、质朴的文字和生活水乳交融,如一幅幅活脱脱的乡村水墨图画,使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平添风趣。作者用喜闻乐道的方式、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有启人心灵的感悟、有充满禅趣的对话、有令人莞然一笑的幽默、有灵光一闪的机智,集中反映了五峰民间故事的思想性、多样性、群众性和地域性特色。
民间故事孕育灵光闪现的机智人物
五峰地处山大人稀的山区,在旧社会不是天灾就是人祸,百姓日子异常艰难。于是,在他们心中幻化出了一个足智多谋、惩凶除恶、行侠仗义的英雄。百姓劳作之余,围塘夜话,便滋生出一个个幽默、风趣的故事,揶揄、鞭挞假恶丑,弘扬、赞颂真善美,积淀着百姓的丰富智慧。故事中的“皮老二”,正是符合为老百姓替天行道、打抱不平的机智人物形象,他常常做出一些让老百姓称颂敬仰的义举,对贪婪之人、奸诈的财主用智谋进行“教训”,对吝啬鬼、势利人给予无情鞭挞和捉弄。表达了土家族人民不甘受奴役,渴望平等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土家山寨人们反压迫、反剥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他们不信鬼神、摒除迷信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如,《老爷变成了老母猪》中,伙计们常年起早贪黑、辛苦到头,奸诈狡猾、心狠手辣的财主向忘理却经常找茬不给工钱。皮老二听说后,决心为伙计们好好出口气。于是以条约和字据为法宝,约定见得到人影子的不吃,朝后退的事不做,推推搡搡的事不做。午饭时,伙计们累得汗流浃背,而吝啬的财主向忘理送到田头的两大桶稀饭米少得可怜。皮老二气愤不已,立马搬出第一条约定质问向忘理,财主自知理亏只好派人重新做。插秧的季节,向忘理安排皮老二和伙计们下地插秧,皮老二说:“老爷,字据上明明写着‘朝后退的事不干’,你倒说说,插秧的活是朝前进的,还是朝后退的?”向忘理无话可说,只得另外找人插秧。最后,向忘理要皮老二带班去推磨,皮老二理直气壮地说:“推推搡搡的事不做,这是事先定好了的。”皮老二的机智聪明将一贯出尔反尔的财主一次又一次拉入事先设计好的圈套,最后让他哑巴吃黄连,有效保护了伙计们的利益。
《今凭您说》中,皮老二给东家干了一个多月的活,一点肉腥味都没有闻到过,于是借故跑回家一去不返,东家急得没法就去找他。见东家前来,皮老二故意和妻子吵架。东家忙上前劝架,皮老二却一脸委屈地说:“您不晓得,我回家后,妻子天天和我吵,说我在外面整天吃香的喝辣的。今凭您说,我在您家见到过肉皮没有?”皮老二机智地数落令人忍俊不禁,他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揶揄东家,让东家难堪至极而又无言以对,展现了土家人的聪明机智。
《张士发的故事》中,张士发母亲去世后,因家里穷办不起丧事,年幼的他只好找舅爷借30两银子将母亲安葬。然后做帮工挣钱还清债务,没曾想舅爷泯没良心硬说其未还。张士发心里悲凉,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好给舅爷做工还债。舅爷问:“帮多久?”深知贪婪的舅爷不会轻易帮他,他干脆说:“做到您不要我哒就算还清了”。亲情的冷漠让张士发痛心,于是变着法子对冷漠无情、无视亲情的舅爷极尽智慧的回击。小小故事在博得人们一笑的同时,也带来深深的思考。
纵论善恶美传播正能量
在《皮老二的故事》中,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故事,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讴歌,对真善美的弘扬,对假丑恶的鞭策。
民族英雄向虚庭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崇高气节,令今天的凭吊者无不感奋。
《卧冰求鱼》《朱氏割肝》孝心大慈的故事,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我的妈就是观音菩萨》告诉人们:只要胸怀感恩,心存善良,人人都是菩萨,这世界就是美好的人间天堂。
《竹桥坪的水井》《屙米岩》等故事告诫人们,做生意不能唯利是图,否则天理难容,若失去做人的诚信,将遭受上天的惩罚。
作者深明“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古训,通过《孩子从小不育,长大育不抻》的故事启示为人父母者要对孩子从小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纵容、溺爱只会让不明是非的孩子滑向道德的泥潭。有的故事无情鞭挞了不孝子孙,用幽默的笔触、短小精悍的故事,纵论善恶人性,明谙世事人情,启迪读者心灵。
《新编故事》的作者以洞悉世事的睿智,依托对大千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在书中将生活琐事、婚姻家庭、人际交往、职场升谪,人生起落的种种,社会发展的巨变,打造成高品质的新编故事,分享给读者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作品通过《两代人的婚礼》的不同场面,讴歌了国家的富民政策带给老百姓的实惠,以及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汪米眼》凭借自己的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抓住机遇,勤劳致富,收获了人生的丰收,质朴诚信的品质如金子一般闪光。《奇异的响声》赞扬了一对汶川夫妇经历大灾大难之后,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感人之举。通过《一面小镜子》提示人们,在生活中如果遭遇危险,一定要冷静智取。《一份证明材料》《耳听为虚》揭示了荒唐年代人们遭遇的尴尬与无助。作者巧设铺垫,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凸显作者擅长写小说的深厚功底,作品带给人们思考:社会在前进的同时,应反思走过的道路所经历的曲折,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从而理性地面对未来发展。若将故事演绎成微电影,将会成为快节奏人们的精神食粮。
掩卷《皮老二的故事》,这部折射土家人智慧的故事集,让读者凝目沉思,为时代的变迁,人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经历的坎坷创痛而感慨万千。
传播民族民间文化的使者
五峰是民族民间故事的盛产地,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培先生就诞生于这里。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德培先生的故地——珍珠山,建有“刘德培民间故事培训基地”。这里景色绮丽,花飞锦绣,催生了古往今来美妙的故事和文学华章。
《皮老二的故事》以五峰民间机智人物皮老二的名字命名,全书220则故事、笑话、传说和新编故事,凝聚着作家的心血。《皮老二的故事》问世,不仅仅是五峰民间文艺界的硕果,更是宜昌市民间文艺的荟萃。
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的现在,伴随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文化生活的覆盖,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等文化精粹已濒临灭绝,罗祖铭执着于土家文化,甘守寂寞,乐于奉献,把在基层工作期间和逢年过节、乡间红白喜事的“帐篷”与夜场中听来的妙趣横生的故事,利用休息时间,夙兴夜寐,精心整理,辑录成册。村村寨寨有他踏访的足迹,山山岭岭有他洒下的辛劳汗水,在艰苦而清贫的文学道路上坚持长年不止的奔波,乐此不疲的忘我工作,为抢救和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尽毕生的心血。这些作品带给老百姓发自肺腑的开心笑声和喝彩,足以奠定罗祖铭以生命守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非凡成就。
责任编辑:范杨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