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骨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2017-05-10马兆坤
马兆坤
(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骨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马兆坤
(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骨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创面感染的骨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灌洗冲洗治疗,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组织病理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减少,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3.3%(28/30)和70.0%(2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进行骨伤感染创面修复,可有效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湿性敷料;骨科;创面感染
创面感染是骨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进展凶险、迁延不愈等特点,严重影响关节或肢体功能恢复,甚至引发全身感染,导致患者死亡〔1〕。换药和持续灌洗是处理骨伤创面感染的传统方法,但对于创面大、感染重、感染时间长及并发潜行窦道者而言,传统创面护理方法无法获得满意效果,甚至还有可能加重病情进展,导致肌腱及骨骼坏死;其次,频繁换药还易增加多重感染风险,导致预后不良〔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封闭伤口并使之形成密闭真空空间,从而减少伤口暴露、促进伤口愈合〔3〕。目前临床多采用医用泡沫或海绵材料作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敷料,但该类材料在负压吸引后期易导管堵塞,降低负压吸引效果。如何寻找更好的敷料材料是提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效果的关键〔4〕。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对照方法,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治疗骨伤感染创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清华大学医院收治的创面感染骨伤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明确骨伤史;②临床表现为局部病灶红、肿、热、疼及功能障碍等感染症状;③经血液生化检查及细菌学检查证实为感染。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慢性代谢性疾病或免疫性疾病者;③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5〔平均(43.2±7.2)〕岁;原发病:上肢骨折7例,踝部骨折11例,胚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12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9〔平均(43.8±6.9)〕岁;原发病:上肢骨折6例,踝部骨折11例,胚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完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明确骨质破坏情况及创面感染程度,清创处理,直至创面完全清洁为止。对照组给予传统灌注冲洗治疗,常规清创后关闭创面,连续灌注冲洗,直至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后停止灌注冲洗。观察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根据创面形状及大小剪裁适宜的湿性敷料,以生物半透膜完全封闭创面,放置引流管后固定,引流管连接中性持续负压吸引,维持压力至0.04 MPa,持续引流7~10 d,定期更换敷料,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组织病理学评分等临床指标。
1.3.2 临床疗效〔5〕治愈:感染症状消失,窦道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影像学检查证实骨质破坏修复;显效:感染症状明显改善,窦道基本愈合,患肢功能基本恢复,影像学检查证实骨质破坏部分修复;有效:感染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有窦道残留,影像学检查证实骨质破坏无明显进展;无效:感染症状及骨质破坏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指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减少,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愈17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1组,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3.3%(28/30)和70.0%(21/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8,P=0.025)。
3 讨 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概念最早于1996由德国学者Fleischamann首次提出,其作用机制在于利用持续负压吸引将创面分泌液排出体外,减少组织肿胀,改善周围组织血管血液循环〔6〕;通过物理原理促进局部蛋白质合成和角质蛋白细胞生长,促进创面愈合;此外,密封负压环境可明显降低创面周围氧张力,激活修复启动信号,利于局部坏死组织清除,为创面愈合提供可靠基础〔7〕。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已得到证实。诸利梅等〔8〕研究显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伤感染创面,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与常规治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湿性愈合疗法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保湿敷料覆盖伤口以促进创面上皮细胞形成,更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9〕。1974年,随着密闭性敷料——安舒妥的诞生,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正式确立,并对传统创面愈合理论提出挑战。与传统创面愈合相比,湿性愈合敷料可维持创面恒温,更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敷料与创面新生肉芽组织间无粘连,避免新生肉芽组织的再次机械性损伤;调节创面氧张力,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生成;促进生长因子分泌及坏死组织溶解,从而加速创面愈合〔10~1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治疗慢性、难愈性伤口的效果已得到公认〔14〕。
本研究结果提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治疗湿性敷料骨伤创面感染患者可获得比传统灌洗冲洗更好的创面修复效果。为控制感染,临床多使用大量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越长,耐药菌感染风险越大。本研究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治疗湿性敷料骨伤创面感染患者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二次感染概率,这对促进创面修复和改善临床预后是十分有利的〔15〕。
1 Lehner B,Fleischmann W,Becker R,etal.First experiences with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and instil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ed orthopaedic implants:a clinical observational study〔J〕.Int Orthopaed,2011;35(9):1415-20.
2 Norris R,Chapman AWP,Krikler S,etal.A novel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ed metalwork in orthopaedic patients using skin closure over irrigated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dressings〔J〕.Ann Royal Coll Surg Engl,2013;95(2):118-24.
3 Kleinert K,Werner C,Mamisch-Saupe N,etal.Closed suction drainage with or without re-transfusion of filtered shed blood does not offer advantages in primary non-cemented total hip replacement using a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J〕.Arch Orthopaed Trauma Surg,2012;132(1):131-6.
4 Kilpadi DV,Cunningham MR.Evaluation of closed incision management with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CIM):hematoma/seroma and involvement of the lymphatic system〔J〕.Wound Repair Regen,2011;19(5):588-96.
5 司佳亚,刘长志,陈新胜.负压封闭引流术与灌注冲洗术治疗下肢骨感染疗效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574-5.
6 Woo SH,Kim JP,Park JJ,etal.Comparison of natural drainage group and negative drainage groups after total thyroidectomy: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Yonsei Med J,2013;54(1):204-8.
7 Ingemansson R,Malmsjö M,Lindstedt S.A protective device for negative-pressur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ediastinitis〔J〕.Ann Thorac Surg,2013;95(1):362-4.
8 诸利梅,何斐英,韦小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790-1.
9 王 静,秦 霞,余艳萍,等.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4;28(1):217-8.
10 徐海栋,赵建宁,赏后来,等.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在大面积创面植皮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543-6.
11 梁 燕,王小琴.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下肢骨折骨外露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3):38-40.
12 张喜善,段明宫.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面较大的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7):148-50.
13 李海珍,孙淮庆.藻酸盐类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 Ⅱ 度烧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27(12):3906-7.
14 李海珍,孙淮庆,吴雅秋.藻酸盐类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27(12):4064-5.
15 流小舟,徐海栋,赵建宁.生物与合成敷料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植皮创面愈合的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8):1295-300.
〔2015-12-08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马兆坤(1979-),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脊椎创伤研究。
R4
A
1005-9202(2017)08-201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