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生态化建设研究*
2017-05-10高国军
高国军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体育教学作为普通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其教学活动始终处于与之相关联的环境的包围之中,并深受其影响和制约,与之一起构成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生态系统。随着生态文明作为社会进步重要标志的烙印愈加显著,想要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教育生态化亦显得十分重要,将体育教学活动视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从教育生态的视角来透析教学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对于拓宽体育教学研究的视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试图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析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以教育生态的视角分析影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发展及目标实现的相关因素,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探索优化其目标功能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促进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生态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证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环境为研究对象,从豫北(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豫南(信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豫东(商丘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豫中(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豫西(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分别抽取两所本科院校,共计10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在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体育学院资料室及互联网上检索,查阅了近十年生态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及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书籍及文章以及近十年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颁发的有关学校体育的文件、史料等,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设计出《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师调查问卷》、《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环境体育学生调查问卷》,对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发放前用重测法对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符合研究需要。共向10所高校的学生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88份,有效回收率为98%;向10所高校的体育教师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
1.2.3 访谈法
依据本研究需要,笔者访谈了体育界的专家以及一线体育教师,请教他们对本课题研究的看法和建议,获得相关的观点和资料。深入到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高校进行了现场考察,了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自然环境现状分析
自然环境不仅包括非人工自然环境,还包括场馆、器材等环境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认为人在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创造了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那么自然环境与教育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
2.1.1 学校规模
从表1、表2可以看出,调查的10所高校中2万人以上的学校8所,占调研学校的80%,2万人以下的学校2所,占调研学校的20%;学校占地面积2000亩以上的有6所,占调研总数的60%,2000亩以下的有4所,占调研总数的40%。由此可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的扩大,学校的建设规模亦不断地扩大。
表1 学校在校生人数(N=10)
表2 学校占地面积(N=10)
2.1.2 学校自然环境
从表3、表4可以看出,有79.2%的学生和69.6%的教师对学校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表现的都比较满意。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学校建设是处于一定区域和范围内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但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文化环境的发展。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河南省高校的自然生境条件,不论是新校区建设还是老校区的改建都不断随着时代和教学的需求而改观,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表3 学生对学校自然环境的满意度(N=588)
表4 教师对学校自然环境的满意度(N=286)
2.1.3 场地器材设备的生态化
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是保障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竞赛正常进行基本物质条件,其设施的科学性、合理性都会对体育教学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制约和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规定:学校学生规模在1--2万的室外人均面积4.7 m2,室内人均面积0.3m2;而实际人均占有面积室内为2.89m2,室内为0.27 m2;2万人以上的规定室外人均面积为4.7m2,室内人均面积为0.3m2,而实际人均占有面积室内为2.28m2,室内为0.24 m2;学生规模在1-2万的学校要求具备以下室外场地设施:400米标准田径场、足球场(2个)、25或50米标准游泳池(1个)、天然或人工草坪(2个)、篮、排、网球场(60个),而实际仅仅分别为1.53个、0.78个、1.53个和44.61个;2万人以上的学校要求具备400米标准田径场、足球场(4个)、25或50米标准游泳池(2个)、天然或人工草坪(4个)、篮、排、网球场(80个),而实际仅仅分别为3.72个、1.74个、3.72个和64.77个,具体见表5、表6,与规定要求的差距还很大。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是由于学校体育场馆建设落后于其他项目建设;二是由于连续扩招,使高校在校学生的人数急速扩张,而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却很滞后,导致学生人均占有场馆面积的减少。
表5 在校生人均占有活动面积 (N=10)
表6 室外场地设施基本配备情况 (N=10)
表7 室内场地设施必配备情况 (N=10)
2.1.4 在校师生对场地器材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的结果表8、表9可以看出,认为体育器材设施能够满足教学与训练需要的体育教师约为54.9%,认为有一定差距和差距比较大的占到45.1%,由此可见体育器材设施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而学生对当前体育器材设施的满意程度也不容乐观,学生对学校体育场馆、器材感到满意的仅有38.1%,大部分学生对学校体育场馆、器材的设置感觉是不理想的。% 6.5 31.6 15.8 38.8 7.3
表8 学生对学校场地设施的满意度(N=588)
表9 教师对学校场地设施的能否满足教学训练需求(N=286)
2.2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社会环境现状分析
2.2.1 师资情况
体育教师作为我国普通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的素质也是一个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关于知识、能力和非认知因素之间和谐发展的结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曾中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开展素教育的基本保证。在调研的教师当中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据多数,男老师占71.3%,硕士以上学历占81.8%,整体队伍呈现出两头小(高职称、高学历、年龄大,年龄小、职称低)中间大的格局(中级、副高职称、硕士学历、40岁左右),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见表10。本研究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自己所在班级任课的体育教师的总体看法还是较好的(表11),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体育教师总体素质不错。
表10 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N=286)
表11 学生对体育课任课教师的总体评价(N=588)
2.2.2 班级规模
班级的大小对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少研究者也对班级规模在影响教育质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缩小班级规模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班级人数控制在15-20人时,对学生成绩提高的作用最为显著。有关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越差。调研发现班级人数小于35人的学校仅有2所,大部分的学校班级人数都在35人到50人之间,还有超过50人的班级,见表12。调查显示(表13),87.8%体育教师认为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班级规模大,教学资源就会显得相对紧张,教师可控范围也会受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表12 体育教学班的班级规模 (N=10)
表13 教师对体育教学班级规模对教学的影响(N=286)
2.2.3 教材教法以及评价内容和方式
体育教材是在体育课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选组织的身体运动的内容体系,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材料;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常言道“教学有方,教无定方”。学生对体育课教材内容和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89.1%,某种程度上说明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篮球课任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要充分挖掘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设既符合“以人为本”理念,又具生态特征的“人本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多年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体育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如今呈现出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对成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基本满意,占72.5%(见表14、表15)。但在教学实践运作过程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创设自主开放的评价环境,注重学生实际的综合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建构和完善。
表14 学生对体育课体育课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总体评价(N=588)
表15 学生对体育课评价体系的总体评价(N=588)
2.2.4 人际关系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以情感为纽带、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达到情感相互交流的一种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师生的情绪和认知行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具有强大的增效作用。调研中发现有86%的老师和78.1%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是满意的(见表16、表17)。
表16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满意度 (N=286)
表17 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满意度 (N=588)
2.3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规范环境现状分析
规范环境又称为精神环境或价值环境,它是人类在社会群体生活中所形成和持有的态度、风气、气质与观念等,具体包括:社会风气、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社会思潮、艺术、科学技术、宗教等。
2.3.1 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身心轻松愉快、思维敏捷,这是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从表17可以看出占77.7%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活跃,认为沉闷的约占22.3%,说明大部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氛围还是很活跃的,但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表17 学生生对课堂气氛与纪律状况的评价 (N=588)
2.3.2 领导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行政决策等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以及体育传统风气的营建。因此学校领导对于体育的态度至关重要。通过调查(表18)发现,体育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比较重视的占45.4%,认为一般重视的占31.1%,认为不重视的占23.5%,这说明目前河南省普通高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表18 体育教师认为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N=286)
3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生态化建构策略
3.1 自然环境优化策略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基本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自然环境优势,加强运动场地建筑的环境绿化,促使体育教学活动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使体育教学活动中自然环境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2 社会生态环境优化策略
准确定位学校,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校领导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课任教师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优化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评价体系。
3.3 规范环境优化策略
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健康观,努力营造高校体育运动的舆论环境,从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组织和管理各种体育文化活动等方面来加强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形成大学生自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氛围。
4 小结
体育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始终处在和其相关联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的包围之中,并受之影响和制约,还与其共同构成了体育教学活动的生态系统。调查表明目前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态环境总体令人满意,但其生态化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体育教学活动系统的运行中各种生态环境因素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参与其各个方面和环节,影响、干预着体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为了促进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生态系统的和谐和持续的发展,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学活动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积极营造体育教学活动社会生态环境,建构合理的体育教学活动规范生态环境。
[1]周君华, 韩晓东,丁永玺. 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7),8: 1094-1096.
[2]翟少红,胡 巍. 试论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系统的关系[J].湖北体育科技, 2004,23(1): 127-128,131.
[3]左钧升,姜立嘉,李佳. 高校体育院系篮球术科教学生态环境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2(4): 96-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S]. 教体艺卫厅, 2004 .8 .22 .
[5]何绍福, 李晓霞. 论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J]. 教育科学,2007,23(5): 69-73.
[6]范国睿. 教育生态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