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

2017-05-09江玲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课堂传统

江玲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中国得以发展的基础,是使中国立于民族不败之林的基本保证。但是,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西洋文化,有些孩子甚至分不清什么是“传统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补起这块缺失。

【关键词】语文课堂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24-02

2016年新年刚过,开学的语文课上,我问高二的同学们,新年家里的对联是怎么贴的。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有三分之二的同学竟然不知道怎么分上下联。过年贴对联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过年传统习俗,由来已久,也必将流传下,怎么能不关注呢?

鉴于这个问题,我陷入沉思,现代社会,学生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接受的知识也可谓与时俱进,日新月异。学习中、生活中,高科技元素充斥了他们的生活,社会离“传统的元素”越来越远,学生也越来越少地接触,这就导致传统的礼仪、文化、风俗、思想等的流失,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竟不知何为“传统”。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实在值得深思。

何为传统?传统,就是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传统,使我们获得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品质,把我们和本民族久远的历史连接起来,拥有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个民族才得以延续、发展,乃至壮大。

《新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显然,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在所有学科中,“传统的”因素和语文学科最为贴近。面对语文肩负的继往开来,传承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理应义不容辞。可是,近些年,我们为了追求教学成绩,语文课上,传统文化的美质被忽略了。教师一笔带过,学生也走马观花似的,没有兴趣。

面对这种现状,从我一个一线语文教师做起,让传统元素在语文课堂上补起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具有文化氛围的语文课堂。刚开学,我就要求全班同学轮流在黑板的固定位置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中国古代经典语录,并且在语文课的前三到五分钟告诉大家,你为什么会选这一句,它是什么意思,对你有什么启发。活动前,我专门做了解说,我们老祖先留下了太多经典的语言,包含了太多深刻的道理,不仅在他们那个时代,而且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乃至以后,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不能让传统的经典在我们的手里流失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个活动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又可以展示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通过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传统知识。“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千经万典,孝悌为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几堂课后,我深深感到绝对不能小觑这些孩子的智慧,他们选择的语录并不深奥,看起来挺随意,实则经过演讲者的精心筛选。他们不限于讲出句子的含义,而是更深层地挖掘这些經典语录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帮助。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平时看上去不太起眼的男生,他在黑板上写下的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学们都笑话他选择的语句太简单,太没有挑战性。语文课上,他简单的解释完意思之后拿出一幅事先准备好的漫画,“漫画上有三个人,第一个人脚下没有书,看到的是周围的美景,第二个人脚下的书把他抬到了云层,他的眼里尽是远近浓淡不一的乌云,第三个人脚下的书让他看到了整个宇宙。不读书的人,只能看到表面的美好;而有一定学识的人能看破这些假象,能看到真实世界的黑暗,从而悲观绝望;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让自己的眼界冲破这片黑暗,看到真正的光明和希望。眼界决定境界,平台决定高度。所以,想要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就一定要不断去努力。”说完这些话,台下响起了经久不衰的掌声。我被这个孩子精心的准备和奇妙的构思所折服,我看到了这个小小的课前活动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成效。

其次,讲课中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宣扬传统文化的机会。在讲沈从文的《边城》的时候,我提前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收集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找一找稳重端午节的习俗;讲《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在黑板上用粉笔也在贾府各个府院“转”了一圈,从而让他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大户人家的建筑结构和礼仪尊卑;有时候上课累了,我们就歇歇,拿出我事先准备好的灯谜、成语、学过的诗文,或猜或解释或接,这才是考验他们真本领的时候。孩子们在学习和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很多传统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古诗文的诵读决不能打折。司空图说:诗“俯拾即是,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奇,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平。薄言情语,悠悠天韵”。学生到熟读成诵时,自然“如逢花开,如瞻岁新,如过水采平。”使人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课本中有许多传世佳篇已经被谱成曲,成为现代流行歌曲的一部分。如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李商隐的《无题》等。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起聆听,一同吟唱,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一个很有音乐细胞的女生,拿《北京欢迎你》的曲子,去唱屈原的《离骚》,居然毫无违和感,真是妙哉!

其实,传统文化的宣扬无处不在,当学生对《红楼梦》中女子服饰感兴趣的时候,我及时推荐他们把这个作为课题去研究;周末的摘抄我提出“礼”、 “义”、 “仁”、 “智”、 “孝”等话题,让他们积累不少于三个写作素材;我们还举行了“读名著,讲故事”的经典阅读活动扩大学生的积累。总之,我抓住一切机会,形式不一地利用手中资源,让“传统”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相信,只要我们把握好语文课堂这块重要的阵地,坚持不懈地使学生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他们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学做人。这样,语文课堂一定能够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传统文化之舟一定能够带着孩子们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课堂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