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7-05-09郭庆珠

关键词:德育学科课堂教学

郭庆珠

【摘 要】地理这门学科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中学生各门课程中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着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地理课教学中研究和探索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地理学科的基本观点,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 德育 初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89-02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各学科的内容都含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性,初中地理课程自然也不例外。初中地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融的学科,是一门富于情感、丰富多彩的学科。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背景下,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将德育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

德育是科任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施教者的教师,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将德育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1.备课中教师要备德育。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在备课时精心准备,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只有这样,德育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因此,备课时,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而且要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来考虑德育的内容、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接受德育,教育才会做到有的放矢。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进行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结合课堂教学的情景,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适时的进行德育,让德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进行辩证思维教育。要教会学生科学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例如:在学习世界自然地理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由于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很多国家和地区文化落后,缺乏科学知识,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自然资源不断锐减。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贫困国家和地区,人们为了生存,甚至毁坏森林,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滥采矿产资源等,导致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耕地面积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因此,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关系,树立环保意识,促使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关注历史时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适当、有机的补充历史故事和当前发生的时事要闻,让地理教学充满时代信息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国策和世界形势,从而延伸德育知识。如在讲授“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时,可联系“钓鱼岛之争”向学生讲述关于钓鱼岛争议的历史由来、经过;指出我国东海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的、客观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四、实施德育工作,使用表扬性、激励性语言

地理教师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总结受教育学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效,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或表彰,对学生细小的、近期的或阶段性的德育成果进行巩固。因为对于成人而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初中生而言,“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此外,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使用表扬性、激励性语言,切忌对没有达成德育目标或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使用谩骂、侮辱、打击、挖苦、讽刺的语言,也不能用脏话、低俗甚至下流语言。批评教育学生时,也不要贬损学生的相貌、身材、衣着、父母、家庭、自尊等。不难想象,一位课内、课外都对学生“极尽打击、挖苦、讽刺之能事”的教师,即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是很难被学生接受、家长认可的,同時也是违背师德规范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

五、 创设情景教学,优化德育效果

利用主题鲜明的图片、寓意深刻的漫画、真实直观的录像、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诗词歌曲等来创设教学情景,既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德育渗透其中。例如,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中,通过播放抗洪、抗震救灾的录像,或展示有关图片或讲述其间的英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同时,也能从中学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勇于奉献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更深层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六、综合家乡的巨大变迁,培养学生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结合教材内容对家乡的介绍和乡土地理的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家乡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用事实来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如通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比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比较,治山、治水、改造自然成就的比较,家乡人民文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比较,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弘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七、寓德育于鲜活事例中,强化德育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收集更多的材料和新闻报道。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学生自学和班内的交流,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增加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增补一些有丰富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的内容,如关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使学生意识到,土地资源问题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即使是中学生也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资源和环境作出贡献,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德育已融入各个学科的课堂之中。“欲育人者先自育”。只有不断提高德育的自觉性,掌握德育渗透的本领,做到“自然”和“有效”地实践,地理学科的“育人”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雪岩. 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J];考试周刊;2008年16期

[2]戚万学,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新课程(中学版);2008年Z1期

[3]褚亚平. 让德育之花开在初中地理课堂. [J]. 学术研究,2010, (6):175.

猜你喜欢

德育学科课堂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