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2017-05-09黄启润
黄启润
摘 要: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够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的学科,在学习中枯燥和乏味是大多数学生的感觉,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形象思维占据其思维方式主体的情况下,抽象的逻辑思维就显得特别难以突破。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其突破点就在如何将抽象的逻辑问题转化为具象的特殊问题情境。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透过精心准备的教学条件,比如提供学习材料,提供实践环境,提供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等,在过程中,利用有的放矢的设问,或谜题、或陷阱、或矛盾、或障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有效的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一、 创设初中数学生活实例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之所以在课堂上设置生活实例问题,是因为数学与生活实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知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去生活中感受数学,领悟数学中的奥妙与神奇,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大家都知道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那时候需要许多的志愿者,现在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境,想要报名参加志愿者的初中生需要进行培训,合格的人员可以培训第一轮成员,再由前面合格的人员培训第二轮人员,以此,完成培训任务,如果,我们班级内的一名学生有幸成为志愿者,让其培训我班学生,若每轮培训中每个志愿者平均培训x人。①已知经过第一轮培训后该我班共有11人合格,请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②若两轮培训后我班共有31人合格,你能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吗?这个问题来源于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想要计算,想要理解的意愿,经过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得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答最佳。
二、 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此时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起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让初中生可以愉快地接受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是首次接触到关于二维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对应关系,并且这一知识点非常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有效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内容,我在上课之前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我把坐标系中的每一个点都对应班里一个学生的照片。如此一来,学生每指出一个横坐标就会相应地出现他们熟悉的一张照片与之形成对应关系。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接下来,我又顺势引出两个即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把教学内容有效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1)你能分别用一个数表示我校和南庄的位置吗?(2)用几个数可以表示我校南门相对于武进大道路口的位置?学生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显得非常兴奋,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探索欲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可以帮助教师寻找到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并且可以促使初中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探寻数学知识。最终使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对于初中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创设操作型问题情境
为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设计操作型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结论,只能促进学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知识,但如果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能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可以说,体验过程比记忆结论更重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实际操作情境,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或不同角色参与,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直接经验,建构新知识。这种策略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例如:在渗透空间观念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事先请同学们带了6根牙签,上课时,教师让大家用6根牙签搭三角形,试试你最多能搭几个正三角形?学生兴致很高,有的学生只在平面内试,摆出了两个,但是还多了一根,教师启发道:“两个太少,有没有更多的摆法,再想想!”学生感到疑惑,产生认知冲突和矛盾的“心理”,促使学生三三两两的讨论,尝试,很快,探索到在空间可搭成4个正三角形,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正四面体骨架模型。这样将学生思维由平面向空间拓展,轻松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又如:讲圆定义时,可以动手将一根绳子固定在一点上,然后拉紧绳的某一个点形成的轨迹就是圆。通过这个操作,学生形象生动的记住了圆的第一定义。在现行课本中存在大量的此类实例,如研究图形的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概率中的随机试验,函数图像的画法及性质得出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通过操作掌握有关知识点的问题情境。
四、巧用实验性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参加活動的同时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通过活动得来的知识会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大脑。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这样学生不但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而且还可以培养其合作学习和自主研究的习惯。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折纸的方法来分析,学生可以观察到,对折一次可裁2张,对折两次可裁4张,依此类推,可以比较直观地得出对折10次、20次、30次可得几张纸。通过这一方法,让学生对2的乘方有了最清晰的认识。以此作为铺垫,推导整个有理数的乘方。
总之,关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还有很多,这些研究也为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上的指导。我还会继续努力,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进行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大幅提高,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会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