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7-05-09宋永玲

速读·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小学数学

宋永玲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自我实践、自我感受的时间与机会,每一节课上几乎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场面。然而透过众多看似民主的设问与热闹的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场面,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是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许多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对数学教学特点掌握不清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是:老师提一个问题,四个同“坐”在一起的学生讨论,然后老师指名(通常是举手的优等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归纳小结。

一、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

(一)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合作讨论

为了增强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学生分为4人小组,视情况而定,并注意小组学生分配时学生的安排,可以将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使分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显著。在学生获得知识基础,有直观浅显的认识时,展开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以主动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华,拓展和巩固。现在我们强调分组合作的开放式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打好基础。

(三)以批判思维为基础,小组合作评价

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分析

(一)将数学融入生活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事物的了解还是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体化,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还为学生以后独自解决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

(二)坚持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动摇

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都不能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是基础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是社会千万个人中的一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合作者。

(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现在独生子女的惟我独尊的性格是普遍性的,不会倾听别人,更不会欣赏别人。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例如,一人发言后让另外一人重复;给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这种思路可行吗”“为什么”“你理解xx同学的思路吗?”来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不断强化倾听意识提供良好环境。

(三)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让他们合作动手搭“积木”探讨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块拼出不同的长方体,说出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并填写下表。

完成后,让学生观察表中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数据之间的关系,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合作,学生很快完成了表格,并在观察、思考之后自主地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个问题一个学生虽然可以准备,但是不全面,只有学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动手,相互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认识。这种学习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改变了学生合作时无所事事,同时也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