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自主学习

2017-05-09陈春榜

速读·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自主学习数学教学

陈春榜

摘 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情境;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的弊病,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师生关系淡薄,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等,不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而且出现了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在课堂教学中,尽最大的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不管正确与否都要给予表扬,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成为愉快的学习,主动地探究。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关注,多引导、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讽刺,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如我讲“角的认识”这一节公开课中,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室找到生活中的角,一位学生居然把角的标着贴在了一位听课教师的衣领角上,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融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类似问题的创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和感情,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不断地观察学生,启发学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提出的问题要使同学们感兴趣且具有好奇心。问题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并富有情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情境中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如在上“角的认识”这节课时,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发现数学、认识数学。

问:你们下课后要干什么?

同学们:到操场上做游戏。

问:都玩什么?

同学们:踢足球、打篮球……

问:你们的场地上有“角”么?在你里?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通过贴近生活的提问引导同学们发现、理解什么是角。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三、创设竞争性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一堂课如果没有创设竞争性问题的情境,那么这节课就达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潮。因为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通过创设竞争性问题,使学生在比、学、赶、超的竞争环境中,充分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力,因为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他的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因此,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问题在辩论过程中明朗化。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科目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如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请全部学生起立,然后根据学号,能被2、3、5整除的坐下,能被2整除的坐下,依次出示3、5,最后剩下质数学号,提问:老师出示什么数,同学们都可以坐下?(学生回答“1”),请都坐下。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既使学生参与激烈辩论中,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趣味性、问题性、开放性,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创设操作性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五、创设体验成功的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

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课堂上让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或是解决一个问题,或会做一道广告牌计算题时等对他们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或是作业批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如“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能干”、“你真行”、“你真是好样的”……这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特别是我们的学生原来基础差,失败得多,成功得少,現在尽量由易到难,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就来了。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当然仅仅凭以上的设境激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心人,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自主学习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